能源短缺問題日益成為各行各業關注的焦點。太陽能 文章
最新資訊
- 2014年,全球光伏市場需求繼續增長,而在政策推動下,國內市場也將被激活,光伏有望迎來大爆發的一年。而終端光伏電站仍將是產業鏈中投資景氣度最高的環節。
回顧2013年,光伏行業度過低谷迎來復蘇,行業重新回到景氣周期,相關公司業績有所好轉。2014年,全球需求將繼續增長近20%,且供需日趨平衡,行業格局趨好,景氣度有望持續。
行業好轉亦推動二級市場股價向上。大智慧終端顯示,太陽能板塊指數從2013年年初的1755.62點上漲至年末的2064.37,漲幅17.6%。
政策落地
- 關鍵字:
光伏 太陽能
- 太陽能產業明確走向復蘇,隨著歐洲市場的回神和新興市場的崛起,2014年全球太陽能市場將不再高度集中在美國、大陸和日本等三個國家。研調機構EnergyTrend則預估,高效產品、儲能成套商品,以及業界整并帶來的板塊重組,將會是2014年值得關注的三大發展趨勢。
太陽能電池的技術眾多,在早期多晶矽價格高達每公斤400美元的時代,包括薄膜、三五族、CIGS、染料敏化和聚和物等不同的產品,都有生存空間。不過,當多晶矽跌破20美元、結晶矽太陽能電池的上下游產業鏈都慘賠之際,其他的技術也就更難與之匹敵。
- 關鍵字:
太陽能 電池
- 一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增加利用市場“倒逼機制”,鼓勵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提高技術和裝備水平。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多晶硅、光伏電池及組件項目。
二是規范產業發展秩序。加強光伏發電規劃與配套電網規劃的協調,建立簡捷高效的并網服務體系。建立健全技術標準體系,加強市場監管,對關鍵設備實行強制檢測認證制度。
三是積極開拓國內光伏應用市場。著力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鼓勵單位、社區和家庭安裝、使用光伏發電系統,有序推進光伏電站建設。加強國際合作,鞏固
- 關鍵字:
光伏 太陽能
- 不斷出臺的利好政策讓光伏業尚未走出寒冬前,便開始頭腦發熱,盲目擴張。國家林業局通報的18個嚴重違法占用林地項目中,第一個就是甘肅省永昌縣河清灘100兆瓦并網光伏發電項目。
據國家林業局披露,該項目自2012年5月以來,未辦理占用征收林地審核(批)手續,在永昌縣非法占用國家級公益林地944畝。違法責任單位為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雖然有業內人士直指,企業野心過大、盲目冒進招致其犯低級錯誤,但也有觀點稱,未批先建背后其實是招商引資之禍。“一些地方政府為追求所謂的政績,以破壞生態為代價
- 關鍵字:
光伏 太陽能
- 清華紫光連續收購銳迪科、展訊,自然引來同行的關注和議論,與我們希望通過把餅做的做強的愿景不同,臺灣IC業者擔心,這樣的發展趨勢會直接影響臺灣企業的市場,并經大陸比作老虎。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樣的收購會有怎么的結構,我們唯有期待。
- 關鍵字:
IC設計 太陽能
- 年末電站搶裝過后,明年分布式項目將強勢啟動,全年國內安裝總量有望達到12GW,同時海外需求也將繼續維持增長,光伏行業基本面大趨勢繼續向上。
中國光伏市場前途光明,路途注定波折起伏,只要行業不在發電成本上繼續下功夫,光伏發電的未來或許沒有想象中的美好。若想光伏發電真正能夠暴發,需以行業和市場為主導,長期看政府反而有心無力。
裝機量穩步增長
2013年上半年全球光伏需求已達到15GW,其中60%以上需求來自四個國家:德國、中國、日本和美國。在中國、日本需求快速增長帶動下,三季
- 關鍵字:
光伏 太陽能
- 財政部昨日公布清算2012年金太陽和光電建筑應用示范項目的通知,補貼由原補助5.5元/瓦降至5元/瓦。分析人士表示,自從歐美相繼對華光伏征收臨時反傾銷稅以來,光伏行業去產能同時,一方面開拓國內外新市場,光伏補貼的下降實際上反映出光伏行業已經有一定程度回升。
長城證券新能源研究員桂方曉向記者表示,歐美相繼對華光伏征收臨時反傾銷稅以來,光伏行業一方面去產能,一方面開拓新市場,如日本。同時國家也在擴大國內太陽能發電市場需求,加快太陽能電站并網、分布式發電建設等。
事實上,從光伏上市公司日常經營來
- 關鍵字:
光伏 太陽能
- 日本福島核災難之后,日本政府加大了對光伏發電的研發和推廣利用的支持力度,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減少國家對核能發電的依賴,對能源結構進行了進一步的調整。根據日本矢野經濟研究所預測數據,日本國內太陽能發電設備及相關市場規模在2014年有望增至3萬億日元。而援引IMSResearch的分析,根據最新的“日本光伏市場”報告,2013年日本的光伏市場將增長120%。但是由于日元的持續升值,以及海外競爭的激烈環境,日本的一些制造廠商被迫退出光伏行業,部分日本公司也被迫重組業務或重新審視自己的
- 關鍵字:
光伏 太陽能
- 中國政府計劃推動陷入過度競爭的光伏電池行業進行重組。目前篩選出了在生產規模和技術水平等方面滿足一定標準的134家企業。而相當于行業整體四分之三的其它企業將更難從金融機構獲得融資,而且難以享受出口退稅的優惠政策。此舉其實是在扶持增長企業實現健全經營的同時,促使業績低迷企業盡快從市場退出的一種所謂「休克療法」。
「這將有助于緩解產能過剩」,上海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COO)謝健對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簡稱:工信部)出臺的政策表示期待。
工信部對于涉及矽材料與光伏電池板等光伏電池的制造企業
- 關鍵字:
光伏 太陽能
- 就國內光伏市場而言,與2012年的嚴峻形勢不同,進入2013年,光伏行業出現回暖跡象,尤其是下半年,行業狀況出現好轉,光伏電站建設企業也開始重返盈利通道。由于從事光伏電站建設所獲利潤上升,不少企業開始積極投資光伏電站,或者從事光伏電站建設。
針對企業投資電站、從事電站建設的熱潮,有行業人士分析指出,光伏電站建設屬于新的領域,而任何企業進入新的領域,都將面臨許多不可知的風險和挑戰,牽一發而動全身,稍不留神就將導致全局的潰敗,從事電站建設需謹慎。
熱潮出現原因
進入2013年,國家先后出
- 關鍵字:
光伏 太陽能
- 年初國內光伏產業的倒閉潮和破產潮,在進入隆冬后一眨眼間仿佛成為過去。
下半年,光伏行業利好政策不斷釋放,尤其是今年第四季度以來,各地光伏電站投資熱潮再起,非光伏企業和上游組件企業也加入到了“搶裝潮”。這帶動光伏組件商、硅片廠商出貨量大增,產品毛利率也有所提升,光伏產品價格堅挺,光伏制造業明顯回暖。
一系列利好政策猶如給光伏企業打了一針興奮劑,部分光伏組件企業恢復盈利,并開始了新一輪的產能擴張之路。但是,很多已經被關停的光伏企業也趁機“起死回生&r
- 關鍵字:
光伏 太陽能
- 盡管國家能源局、國家電網公司先后出臺了多個支持光伏發電并網的文件,業內仍有研究機構認為,目前正沐浴政策陽光的光伏業未來將再陷過剩危機,行業明年形勢仍不容太樂觀。業內專家表示,未來光伏業整合仍將推進,結構調整的結果是只需五六家龍頭制造企業。
工信部旗下研究機構賽迪智庫最新發布報告指出,2014年,隨著行業的整體好轉以及由于組件價格下降,使得光伏發電成本不斷逼近甚至達到平價上網,預計全球組件產量繼續增長,全年產量將由今年的40GW增加至43GW,中國光伏組件有望從今年的26GW增至28GW。
- 關鍵字:
光伏 太陽能
- 根據NPDSolarbuzz,亞太地區將占2014年所有對于太陽能光伏能源新的需求的一半。
該咨詢公司預計,亞太地區年同比增長約三分之一,從2013年的18GW,到2014年至少增長到23GW。
Solarbuzz:2014亞太有望主導全球光伏安裝
2014年地面安裝太陽能光伏項目將主導亞太地區,占裝機容量的53%。住宅和小型商業屋頂將占該區域市場的不足四分之一。
NPDSolarbuzz分析師韓啟明表示:“亞太地區將主導2014年生產供應和終端市場
- 關鍵字:
光伏 太陽能
- 2013年是中國新一屆中央政府履新之年,回顧今年以來新一屆政府主導下的經濟外交,可圈可點之處甚多。新時期中國經濟外交的亮點及特點可用九個熱詞勾勒,進而管窺來年經濟外交走勢。
絲綢之路經濟帶
今年以來,借助高層出訪等形式,中國周邊外交亮點頻現。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亞演講時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設想,這是中國政府首次就洲際經濟合作一體化進程提出具體的構想。
分析認為,這一構想體現了中國新政府在堅持全球經濟開放、自由、合作主旨下促進世界經濟繁榮的
- 關鍵字:
光伏 太陽能
- 盡管國家能源局、國家電網公司先后出臺了多個支持光伏發電并網的文件,業內仍有研究機構認為,目前正沐浴政策陽光的光伏業未來將再陷過剩危機,行業明年形勢仍不容太樂觀。業內專家表示,未來光伏業整合仍將推進,結構調整的結果是只需五六家龍頭制造企業。
工信部旗下研究機構賽迪智庫最新發布報告指出,2014年,隨著行業的整體好轉以及由于組件價格下降,使得光伏發電成本不斷逼近甚至達到平價上網,預計全球組件產量繼續增長,全年產量將由今年的40GW增加至43GW,中國光伏組件有望從今年的26GW增至28GW。
- 關鍵字:
光伏 太陽能
能源短缺問題日益成為各行各業關注的焦點。太陽能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能源短缺問題日益成為各行各業關注的焦點。太陽能!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能源短缺問題日益成為各行各業關注的焦點。太陽能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能源短缺問題日益成為各行各業關注的焦點。太陽能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能源短缺問題日益成為各行各業關注的焦點。太陽能電路
能源短缺問題日益成為各行各業關注的焦點。太陽能相關帖子
能源短缺問題日益成為各行各業關注的焦點。太陽能資料下載
能源短缺問題日益成為各行各業關注的焦點。太陽能專欄文章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