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通過一個使用鈕扣電池的PDA產品的設計實踐,介紹80C51系列單片機的低功耗設計理論、原理和使用電池的便攜式產品的低功耗設計方法及技巧。
關鍵詞:單片機 80C51 PDA 功耗 液晶
前言
80C51單片機由于功能全面、開發工具較為完善、衍生產品豐富、大量的設計資源可以繼承和共享,得到廣泛的應用。我們設計的一款手持線PDA產品,也選擇80C51單片機作為主、輔CPU,還具備點陣液晶顯示屏、導電橡膠鍵盤、雙IC卡接口、EEPROM存儲器、實時時鐘
- 關鍵字:
單片機 80C51 PDA 功耗 液晶 MCU和嵌入式微處理器
- 彩虹電子(0438.HK)在將四條彩管生產線全部轉讓給彩虹股份(600707.SH)之后,正計劃以2.8億元向母公司彩虹集團收購其旗下以液晶玻璃基板為主業的“彩虹玻璃”69.53%的股權,從而加速向平板電視產業轉型。 顯然,在彩電業迅速從CRT(顯像管)電視向平板電視過渡的背景下,中國最大的彩管生產企業彩虹集團資產重組的“棋局”已漸次清晰:將彩虹電子和彩虹股份分別打造成其麾下平板業務和CRT業務的旗艦。 據彩虹電子18日公告,彩虹電子已于當天與彩虹集團簽訂了協議,擬以2.7958億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彩虹電子 液晶 平板電視 消費電子
- 中國臺灣的液晶面板制造商友達光電、 中華映管和翰宇彩晶表示,目前中型面板市場需求強勁,他們已經將工廠生產線的產能轉移到中型面板產品的制造中。 今年七月份中華映管中小型面板的總發貨量已經達到561.3萬個,較上月增長了12.2%。由于中型面板市場需求比小型面板更為強勁,公司已經計劃增加中型面板的產量。中華映管表示,預期中型面板強勁的需求將持續到今年年底。 友達光電表示,由于公司把不同尺寸的面板生產線轉換為主要制造中型面板產品,今年七月份公司的中小型面板的總發貨量比上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臺灣 面板 液晶
- 這一段日子,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都忙著在各地為液晶模組項目路演。 由于在液晶電視的產業價值鏈上,整機環節的增值區間僅為25%~30%,引入液晶模組的設計和制造后,“模組+整機”的形式將增值區間擴大到70%。 大陸彩電企業在平板時代的壓力還來自中國臺灣的諸多代工企業。臺灣代工企業此前強項在于部分PC液晶顯示器和零組件等,但是液晶電視市場全球需求量增加,液晶電視代工領域正在發力。 臺資代工廠“逼宮” 事實上,臺資代工廠已先走一步。臺灣的鴻海集團最近開始在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液晶 彩電業
- 國內液晶產業鏈的配套升級悄然瞄準了背光源。 7月26日,信息產業部正式公布了2007年度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招標的中標項目名單,其中,海信電器和京東方在電視用TFT-LCD大尺寸LED背光模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中中標。 背光源是液晶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其占液晶屏成本的20%-40%。 目前,全球背光源產品正處于從CCFL背光源向LED背光源升級的過程中,國內的京東方和海信電器等企業的LED背光源項目在時間上幾乎做到了與全球產業升級同步。但此前在CCFL背光源產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LED 背光源 液晶
- 7月15日消息,據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稱,液晶電視正在成為電視機市場無可爭議的冠軍,逐步把其它技術排擠到次要的位置。
據informationweek.com網站報道,iSuppliZ在最近發表的研究報告稱,液晶電視這個正在升起的明星背后的主要因素是價格以及消費者認為液晶電視能夠更好地處理數字電視。
三星電子今年第一季度在主要全球電視品牌中排名第一位,占全球電視機出貨量的11.5%。五大電視機廠商中的其它廠商是LG電子,市場份額為10.7%。TCL市場份額為8%。飛利浦市場份額為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液晶 液晶顯示 LCD 消費電子
- 在SINOCES 2007中國消費電子博覽會主題蜂會上,長虹集團多媒體產業公司陳寧表示,當前平板電視的主流顯示技術是液晶和等離子,但等離子技術要優于液晶。長虹未來將著力發展等離子技術產品。 陳寧認為相對于液晶,等離子有五大優勢:第一是清晰的動態影像;第二是減輕眼睛疲勞感;第三是豐富細膩的畫質;第四是沒有色感變化的大視角;第五是自發光的寬領域彩色再現能力。 液晶必須要采用集成電路級的工藝,相對來講比較復雜,成本比較高;而等離子則采用后模級的生產工藝,相對來講比較簡單和低成本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等離子 長虹 液晶 等離子顯示 PDP 消費電子
-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北京的液晶電視價格全面下調,81cm液晶跌破2000元、合資94cm液晶跌破4000元、合資119cm液晶跌破10000元。天津地區液晶電視也出現不同程度的降價,其中最高的一款降幅達到42%。 聯想到上個月海信電器生產出了國內首批81cm小尺寸等離子電視,LG也向世人宣布將在中國批量生產小尺寸等離子電視屏,讓人不自覺地聞到了平板電視大戰再次升級的火藥味。 2003年,等離子電視與液晶電視在我國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但那時的液晶以小尺寸為主,等離子電視相對于液晶電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平板電視 液晶 等離子 等離子顯示 PDP 消費電子
- 沖電氣工業將把面向全高清電視的液晶驅動器IC的生產能力提高至1.5倍。泰國工廠的月生產能力將提高500萬個,集總體計劃每月提高1500萬個。將通過在現有工廠中增設生產線來擴大生產能力,投資規模將達數億日元。新生產線預定2007年夏投產。 目前沖電氣的日本、韓國、泰國三家工廠正以2500萬個/月的規模批量生產液晶驅動器IC。其中,支持全高清顯示的為1000萬個/月,占市場份額的1/3左右。據沖電氣工業推算,此次增產后,該公
- 關鍵字:
沖電氣 液晶 驅動器IC 液晶顯示 LCD
- 新一代超薄、節能的顯示屏正在進入市場。這種顯示屏能夠把電池的使用壽命延長到一個新的極限(也許是一天),從而對更重的、耗電量大的液晶顯示屏構成挑戰。
能夠自己發光的新型顯示屏能夠為智能手機、游戲機和便攜式媒體播放機提供鮮明的視頻圖像,向笨重的依靠背光的液晶顯示屏提出挑戰。但是,業內觀察人士稱,需要幾年的時間才會看到明顯的勝利者,如果有任何新興的技術能夠取代液晶顯示屏的話。
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和雙穩態技術是最有可能挑戰液晶顯示屏的技術。OLED顯示屏的耗電量比同尺寸的液晶顯示屏少40%
- 關鍵字:
OLED 消費電子 液晶 有機發光二極管 OLED 消費電子
- 上廣電、京東方和龍騰光電國內三大液晶廠合并,究竟花落北京還是上海,一直備受矚目。在合并最后方案揭盅前夕,上海市政府的有關官員高調宣稱力挺“三合一”,顯示了合并項目落戶上海的可能性增大。
上海市經委副主任傅新華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上海市政府全力支持三者合并,本月底應該會有合并的具體方案。上海市政府一直在穩步推進產業鏈建設,目前液晶材料的50%,上海已能做到本地化生產。
這已是上海今年以來的第二次“吹風”。上海發展液晶產業的主力企業之一——上廣電集團的總裁顧培柱今年3月就曾透露,三家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液晶 液晶顯示 LCD 消費電子
- 被稱“退守大屏幕市場”的等離子彩電生產企業,顯然并不甘心以被動姿態應對來自液晶電視的挑戰。 不久前,長虹、 松下、日立、LG、三星、先鋒等5家等離子電視生產企業提出共同建立“中國等離子產業集群”計劃,他們愿意在上游顯示屏資源、有關技術等方面進行合作和共享。 讓他們高興的一個好消息是,日本專業調查公司BCN幾天前發表的一份市場銷售狀況調查顯示,剛剛過去的5月份,等離子電視機的銷售明顯上升,在日本呈卷土重來之勢。 但在中國市場,目前還沒有這一現象出現。由中國電子商會和國務院發
- 關鍵字:
長虹 等離子 松下 消費電子 液晶 等離子顯示 PDP 消費電子
- 日前,彩虹集團在陜西咸陽舉行儀式,宣布國內第一條液晶玻璃基板生產線增資擴股,工程將在今年12月28日點火,明年上半年正式投產。 此次增資擴股,除彩虹集團和自然人股東增加投資外,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東旭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也作為新股東參股玻璃基板項目。其中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出資9750萬元,占注冊資本的25%;河北東旭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出資1950萬元,占注冊資本的5%。此次增資擴股后,彩虹玻璃基板項目注冊資本由原來的1.2億元增加到3.9億元。 彩虹集團總經理邢道欽在增資
- 關鍵字:
玻璃基板 第一條 消費電子 液晶 液晶顯示 LCD 消費電子
- 新聞原文:《國產彩電企業成就了“液晶” 卻失去了市場》 這又是一個和彩電相關的話題,而其中又提到了液晶和等離子之爭。 早在一月份,就已經有新聞《“等離子淘汰論”愈演愈烈 行業協會“反攻” 》,介紹國內幾家主流彩電廠家聯手力推等離子,不過5個月過去了,并沒有看到什么實際的成效。 一直以來,等離子被認為適合大尺寸,而液晶則被認為在小尺寸上有優勢。而兩者在價格上的分水嶺介于40-42英寸之間。 國內市場,長期以來高端消費能力相對薄弱,所以消費主要集中在40英寸以下的彩電,而這正是液
- 關鍵字:
國產彩電 消費電子 液晶 液晶顯示 LCD 消費電子
液晶介紹
液晶概述 ( 液晶,liquid crystal )
液晶(Liquid Crystal)是一種高分子材料,因為其特殊的物理、化學、光學特性,20世紀中葉開始被廣泛應用在輕薄型的顯示技術上。
人們熟悉的物質狀態(又稱相)為氣、液、固,較為生疏的是電漿和液晶(Liquid Crystal,簡稱LC)。液晶相要具有特殊形狀分子組合始會產生,它們可以流動,又擁有結晶的光學性質。液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