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FFS廣角技術正為大部分平板終端所采用。其結果是IPS/FFS液晶面板在移動電腦市場上的份額不斷增加,該份額到2015年將增至20%。而在IPS/FFS液晶面板已經普及的液晶電視市場上,2011年的份額會占到30%。顯示器用IPS/FFS液晶面板迄今限于于醫療器械等特殊用途,而韓國LG顯示器將從2012年開始向顯示器市場戰略性推出名為“AH-IPS”的IPS液晶面板。并準備在今后幾年內,將顯示器用液晶面板全部轉變成IPS。繼LG顯示器之后,三星電子及臺灣廠商也準備面向顯
關鍵字:
平板 液晶面板
在連續18個月的下滑后,電視液晶面板價格從今年10月中旬開始終于停止了下降,目前已連續保持了三個月的價格穩定。
在連續18個月的下滑后,電視液晶面板的價格從今年10月中旬開始終于停止了下降,而且到12月保持了連續三個月的價格穩定。然而在眾多液晶面板廠商看來,液晶面板全行業的深度調整可能出現在2012年上半年,目前行業的回暖只是“乍暖還寒”。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的最新調研報告,在2011年第四季度的面板采購熱潮后,控制中國市場70%的本土液晶電
關鍵字:
創維 液晶面板
市場研究機構NPD DisplaySearch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因應大尺寸面板價格連續下跌,面板廠商已于2011年下半年盡量降低面板產出,但基于2012年新機種備貨,以及供應鏈庫存逐漸消化,仍激勵了面板廠近期在生產策略轉趨積極。估計2011年面板廠商整體TFT-LCD液晶面板玻璃投片面積約達42.1百萬平方米,第三季降至36.5百萬平方米,但預估第四季玻璃投片面積將可回升到37.8百萬平方米、季增估3.5%,2012年第一季可望續增至39.8百萬平方米、季增估5%。
產能利用率方面,NPD Di
關鍵字:
TFT-LCD 液晶面板
觸摸面板及液晶面板研討會“平面顯示技術與設計論壇”于2011年12月8日在臺北市舉行(主辦方:Digitimes)。研討會吸引了200多名聽眾,筆者將從中挑選比較感興趣的三場演講進行介紹。
1、帶觸摸面板的液晶面板新構造——OGS(One Glass Solution,玻璃一體型)
2、日資化學廠商壟斷的ACF(各向異性導電薄膜)
3、抑制耗電量的畫質調整。
“OGS優點頗多,In-cell也將實用化”
關鍵字:
友達 液晶面板
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價格走勢也許因為今年(2011年)的需求高峰已過的緣故,從膠著狀態轉為疲軟。2011年11月的筆記本電腦用面板和顯示器用面板的價格與上月持平(圖1),電視機用面板的價格與上月相比持平或出現1%(兩美元以下)的極小幅下滑。
發達國家地區目前正值年底商戰的中盤。尤其是在美國黑色星期五及其之后的網購星期一,隨著商家大幅打折,以電視機為首的家電及IT產品的銷量還過得去。受此影響,(收益暫且不論)處于過剩狀態的整機及面板的業內整體庫存量基本回歸適當水平,甚至還出現了局部降至適當水平以下的情
關鍵字:
威騰電子 液晶面板
根據NPDDisplaySearch最新季度大尺寸TFT-LCD面板出貨調查指出二個趨勢,一是平板電腦用面板持續往更高解析度方向發展,以及低成本直下式LED背光面板將逐漸成為TFT-LCD電視面板另一主流。
NPDDisplaySearch預測,2012年第二季平板電腦顯示幕的平均解析度將超過200ppi。第一季LED背光(包括側光式和直下式)出貨量首次占液晶電視面板總出貨量的一半以上。此外,第三季直下式LED背光將占液晶電視面板總出貨量的5%。
“TFT-LCD產業正經歷著一
關鍵字:
LED背光 液晶面板
無論跌至低點的市值,抑或是銷售計劃下調,日本電器的金字招牌逐步褪色已是不爭的事實。地震后遺癥,市場不景氣更像艱難歲月的導火線,索尼、松下們正在做的是幫助自身從衰退的業務模式中脫離出來。
大衰退之綜述
“衰落”的日本電器
日本電器正在告別往昔的光輝歲月。
三菱、日立、東芝等等曾經顯赫一時的日本品牌開始逐漸淡出競爭舞臺,與此同時,索尼、松下、夏普都在尋求業務模式轉型,以求重整旗鼓。
日前,索尼、東芝和日立宣布,與日本政府主導的投資基金—&m
關鍵字:
日立 液晶面板
“并不是很多公司整合在一起就好”。 “也不是通過合并增加了銷售額就萬事大吉”。 在電子行業,企業之間的合作及重組盛行。但為了進行企業整合,首先需要制定能夠取勝的戰略。
東芝、日立制作所及索尼合并中小型液晶面板業務,于2012年成立“日本顯示器”公司。瑞薩電子也是由原三菱電機、日立制作所及NEC的系統LSI及MCU部門合并而來的。手機廠商也在不斷整合,富士通與東芝合作成立了富士通東芝移動通信,NEC、卡西歐及日立制作所合作成立
關鍵字:
三星 半導體 液晶面板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元的強勢走高使得日本制造業壓力倍增。近日日本松下公司宣布為了更多的節約成本將向臺灣采購液晶面板。
據悉,此次是松下首度向臺灣采購面板,采購的比重高達43%,其中奇美電子占28%,友達占15%。
另外,日系品牌夏普和東芝也正在積極尋求與臺灣面板上的合作。據報道,夏普已經與臺灣鴻海簽署了合作契約,雙方各出資一般在臺灣成立合資公司,除了共同采購電視用液晶面板材料之外,也將相互供應面板。
關鍵字:
松下 液晶面板
根據面板調研機構報告顯示,受九月份出貨量大增影響,中國彩電品牌廠商的庫存水位下降到健康水平。加上后續的元旦和農歷春節需求提前,群智咨詢預測第四季度國內品牌出貨量將同比去年增長19.4%。
綜觀全球市場,液晶電視品牌出貨高峰落在九月,帶動全球第三季度液晶電視出貨量季度環比增長達到約20%,預估第四季度將環比增長10%。但WitsView認為由于全球需求總量下修至2億臺上下,基數較年初預估的2億3千萬臺落差甚大,加之終端市場需求仍偏弱,整體增長動力及后續訂單的穩定性仍然不足。
需求狀況未見好轉
關鍵字:
液晶面板 TV面板
日前,韓國面板廠LGDisplay宣布無限期延后廣州8.5代線,而蘇州三星7.5代線及友達昆山8.5代廠,至今也未有實際建設。在面板需求放緩、價格持續下滑的慘淡前景下,中國高世代面板(32英寸以上的大尺寸液晶面板)項目陸續叫停。
LGD在財報中指出,產品價格已跌破現金成本,毛利率僅剩2.9%,由于大尺寸面板需求疲弱,LGD在韓國新的8.5代線投資將延到2013年,廣州的8.5代線開工日程更是無限期延后。另一方面,臺資巨頭奇美也將今年的資本支出減半,從1000億元新臺幣降到500億至600億元新臺
關鍵字:
LGDisplay 液晶面板
11月2日上午消息,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日本公私合資基金Innovation Network Corp of Japan將以大約200億日圓(2.555億美元)收購Panasonic的一座液晶面板工廠,還將收購東芝(微博)、日立及索尼的中小型液晶顯示器(LCD)業務。
該基金早前宣布,將合并上述三家公司LCD業務,并整合進一家新公司。報導稱,新公司料將在明年4月前建成,該基金將持股70%。
盡管Panasonic這座位于日本千葉縣的工廠打算生產更大型號的LCD電視面板,但該基金將其買
關鍵字:
Panasonic 液晶面板 LCD
據國外媒體報道,夏普周四發布了該公司2012財年上半財年財報。財報顯示,受日元匯率走勢強勁及全球經濟動蕩的影響,夏普上半財年出現了虧損。
在截至9月30日的上半財年,夏普凈虧損為398.2億日元。這一業績不及上年同期。2011財年上半財年,夏普凈利潤為143億日元。夏普上半財年營收為1.314萬億日元,較上年同期下滑13%;運營利潤為335.9億日元,不及上年同期的434.8億日元。
夏普在財報中將本財年的運營利潤預期下調了12%,稱主要受到國內電視機市場疲軟的影響。不過這依然好于市場分析
關鍵字:
夏普 液晶面板
據國外媒體報道,前不久松下對外宣布,因日元升值與市場價格競爭激烈,導致電視業務陷入虧損,因此公司計劃出售位于千葉縣茂原市的液晶面板工廠。近日,有媒體報道,由日本產業革新機構、索尼、日立和東芝控股的Japan Display公司準備收購松下的茂原液晶面板工廠。
據了解,Japan Display公司是今年8月底由索尼、日立和東芝三家公司中小型顯示業務的子公司整合而成立的新公司,主要以日本產業革新機構為行政中心負責運營。日本產業革新機構對新公司注資兩千億日元并獲得70%的股份,索尼、東芝和日立分別持
關鍵字:
JapanDisplay 液晶面板
日前,東芝旗下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子公司宣布,已研發出一款精細度達全球最高水準的498ppi的低溫多晶硅(LTPS)液晶面板。在今日(10月26日)正式開幕的日本國際平面顯示器展(FPD International 2011)上,東芝展出了這款6.1英寸面板產品。
據了解,這款產品尺寸雖僅有6.1寸,但解析度卻超過了FHD全高清水準,達到了2560*1600分辨率。該面板視野角度為176度(上下/左右)、對比度達1000:1、顯示色數達1677萬色、NTSC標準虛擬色域達61%。最重要的是該產品還支
關鍵字:
東芝 液晶面板
液晶面板介紹
液晶面板與液晶顯示器有相當密切的關系,液晶面板的產量、優劣等多種因素都連系著液晶顯示器自身的質量、價格和市場走向。其中液晶面板關系著玩家最看重的響應時間、色彩、可視角度、對比度等參數。從液晶面板可以看出這款液晶顯示器的性能、質量如何?小林在網上找了一下液晶面板的資料,只要是針對目前主流的液晶面板,讓大家在購買液晶顯示器時心里有一個底。
VA型:VA型液晶面板在目前的顯示器產品中應用較為廣泛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