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的第六部分是新《電氣工程》雜志 (electrical engineering) 中"保持容性負載穩定的六種方法"欄目的開篇。這六種方法是
riso、高增益及 cf、噪聲增益、噪聲增益及 cf、輸出引腳補償 (output pin compensation),以及具有雙通道反饋的
riso。本部分將側重于討論保持運算放大器輸出端容性負載穩定性的前三種方法。第 7 和第 8 部分將詳細探討其余三種方法。我們將采用穩定性分析工具套件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工具來分析每種方法,并使用一階分析法來進行
關鍵字:
模擬IC 電源
概述
fd05型agc中頻放大器模塊是用于通訊設備的具有agc(自動增益控制)功能的中波頻段小信號放大器,主要為散射凋制、解凋分系統配套。它可將微弱的中頻小信號通過外部可變的控制電壓放大為一個所需要的功率輸出,其中心頻率為70
mhz。
該產品的主要指標如下:
控制電壓:vcon=0~3v
電源電流:icc≤300 ma
輸出電壓:vo=0.1~2v
輸出最大增益:km≥60 db
可控增益范圍:avr≤55 db
中心頻率:fo=68~72 mhz
關鍵字:
模擬IC 電源
引言
隨著電器和電子設備或系統的數量及種類不斷增加,使得電磁環境日益復雜。在復雜的電磁環境中,各種設備或系統能否正常工作,成為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作為各種設備或系統的重要部分
開關電源,既是騷擾源,同時又是被干擾者。大功率開關電源往往是騷擾源。各種開關電源在工作時,往往要產生一些有用或無用的電磁能量,這些電磁能量會影響其他設備或系統的正常工作,這就是電磁騷擾。電磁騷擾有可能使開關電源的工作性能下降,甚至使開關電源的使用壽命縮短,或根本無法正常工作。可見,電磁兼容性設計的目的是使開關電源在預期的電
關鍵字:
模擬IC 電源
引言
某些電子設備和家用電器并不需要使用輸入與輸出完全隔離的開關電源。例如,直流電機的驅動電源,空調、無霜冰箱和微波爐中的穩壓電源,它們本身就屬于隔離系統,因此可由非隔離式開關電源供電,但要求這種開關電源的電路簡單、電源效率高。
pi公司于2004年1月最新推出linkswitch—tn系列四端非隔離式、節能型單片開關電源專用ic,它是專門為取代家用電器及工業領域所用小功率線性電源而設計的,不僅能去掉笨重的電源變壓器,還克服了阻容降壓式線性電源負載特性差的缺陷。linkswitch—
關鍵字:
模擬IC 電源
前言
一般情況下,以top開關器件為代表的開關電源芯片,其漏極d和變壓器初級的一端相接。由于漏感引起的反峰電壓反射到變壓器的初級,將直接加在漏極上,而反峰電壓與輸出電壓有關,即輸出電壓越高,反峰電壓也越高,對于漏極與源級之間耐壓只有幾百伏的topswitch器件來說,過高的電壓很容易將其擊穿,因此,采用topswitch器件制作的開關電源,大多數采用低壓小功率輸出。本文通過改進電路,實現了topswitch器件在高壓開關電源中的應用。
topswitch-ⅱ工作原理
topswitch-
關鍵字:
模擬IC 電源
前言
3g終端電源管理的主要策略之一,就是設計轉化效率高的線性調壓器(因其低壓降特性稱為ldo)。盡管開關型調制器的轉化效率較高,但由于線性調壓器在電壓輸出端產生的噪聲最小,而且ldo極小的紋波可以避免噪聲使手機發射器產生的rf載波儒變,因此,線性調壓器仍舊占有主導地位。第二就是可以有效地利用電能,主要有以下途徑:1、將處理某項任務時不需要的功能單元關掉,比如在進行內部計算時,將與外部通信的接口關斷或使其進入睡眠狀態。2、改變處理器的工作頻率和工業電壓。目前絕大多數的處理器是用cmos工藝制造的。在
關鍵字:
模擬IC 電源
嵌入式控制系統的mcu一般都需要一個穩定的工作電壓才能可靠工作。而設計者多習慣采用線性穩壓器件(如78xx系列三端穩壓器件)作為電壓調節和穩壓器件來將較高的直流電壓轉變mcu所需的工作電壓。這種線性穩壓電源的線性調整工作方式在工作中會大的“熱損失”(其值為v壓降×i負荷),其工作效率僅為30%~50%[1]。加之工作在高粉塵等惡劣環境下往往將嵌入式工業控制系統置于密閉容器內的聚集也加劇了mcu的惡劣工況,從而使嵌入式控制系統的穩定性能變得更差。
而開關電源調節器件則以完全導通或關斷的方式工作。因此,工
關鍵字:
模擬IC 電源
通常,單電源工作與低壓工作相同,將電源由±15v或±5v變為單5v或3v,縮小了可用信號范圍。因此,其共模輸入范圍、輸出電壓擺幅、cmrr、噪聲及其它運算放大器的限制變得非常重要。在所有工程設計中,常常需要犧牲系統在某方面的性能,以改善另一方面的性能。下面關于單電源運算放大器指標的折中討論也說明了這些低壓放大器與傳統高壓產品的不同。
輸入級考慮
輸入共模電壓范圍是設計人員在確定單電源運算放大器時應該考慮的首要問題,需要強調的是滿擺幅輸入能力可以解決這一問題,然而,真正的滿擺幅工作又會付出其它
關鍵字:
模擬IC 電源
1 引言 多路輸出開關電源廣泛應用在各種復雜小功率電子系統中,就多路輸出而言,通常只有輸出電壓低、輸出電流變化范圍大的一路作為主電路進行反饋調節控制,以保證在輸入電壓及負載變化時保持輸出電壓穩定,由于受變壓器各個繞組間的漏感和繞組電阻等的影響,輔助輸出電壓隨輸出負載的變化而變化,通常,當主輸出滿載和輔助輸出輕載時,輔助輸出電壓將升高,而當主輸出輕載和輔助輸出滿時,輔助輸出電壓將降低,這就是多路輸出的負載交叉調整率問題,筆者基于topswitch-gx系列設計了一種多路輸出開關電源,很好的解決了多路輸出的負
關鍵字:
模擬IC 電源
1、引言
近年來,單片開關電源以其構成電源系統的低成本、高可靠性和設計靈活性等優點越來越受到電源設計者的歡迎。tinyswitch-ⅱ系列是美國power
integrations公司繼tinyswitch之后,最新推出的第二代增強型高效小功率隔離式開關電源用集成電路,該系列產品包括tny264p/g,tny266p/g,tny267p/g,tny268p/g,共8種型號。tinyswitch-ⅱ是tinyswitch的改進產品,用它構成電源系統時,成本比分立元件pwm和其他集成/混合式電源方案低
關鍵字:
模擬IC 電源
1引言
運算放大器(簡稱運放)是模擬電路的一個最通用的單元。所謂全差分運放是指輸入和輸出都是差分信號的運放,它同普通的單端輸出運放相比有以下幾個優點:更低的噪聲;較大的輸出電壓擺幅;共模噪聲得到較好抑制;較好地抑制諧波失真的偶數階項等。所以高性能的運放多采用全差分形式。近年來,全差分運放更高的單位增益帶寬頻率及更大的輸出擺幅使得它在高速和低壓電路的應用有更多的吸引力。隨著日益增加的數據轉換率,許多應用需要高速的模數轉換器(adcs),而高速adcs需要高增益和高單位增益帶寬運放來滿足其系統精度和快速建
關鍵字:
模擬IC 電源
1 引言
隨著便攜式消費電子需求的日益增長,低壓、低功耗設計已經成為集成電路設計的研究熱點之一。趨勢表明[1],電壓的降低給模擬電路設計帶來很大挑戰。就低壓運放設計而言,一般傳統采用互補差分對輸入級以實現滿幅度輸入范圍,然而,當電源電壓低于vt.nmos+|vt.pmos|+vds,pmos-|vds,pmos|時,差分對會出現截止區,導致最小電源電壓要高于2個閾值電壓與2個過飽和電壓之和。0.35μm工藝下vt,nmos的典型值為0.52v,vt,pmos的典型值為-0.75v,則傳統結構的最
關鍵字:
模擬IC 電源
為了減小產品尺寸、降低成本、延長電池壽命、提高電池供電系統的性能,熱計人員加快了低電壓、單電源系統的開發、應用趨勢。這種趨勢對消費者是有益的,但卻使得為特定應用選擇合適的運算放大器變得復雜。
通常,單電源工作與低壓工作相同,將電源由±15v或±5v變為單5v或3v,縮小了可用信號范圍。因此,其共模輸入范圍、輸出電壓擺幅、cmrr、噪聲及其它運算放大器的限制變得非常重要。在所有工程設計中,常常需要犧牲系統在某方面的性能,以改善另一方面的性能。下面關于單電源運算放大器指標的折中討論也說明了這些低壓放大器
關鍵字:
模擬IC 電源
1 引言
多路輸出開關電源廣泛應用在各種復雜小功率電子系統中,就多路輸出而言,通常只有輸出電壓低、輸出電流變化范圍大的一路作為主電路進行反饋調節控制,以保證在輸入電壓及負載變化時保持輸出電壓穩定,由于受變壓器各個繞組間的漏感和繞組電阻等的影響,輔助輸出電壓隨輸出負載的變化而變化,通常,當主輸出滿載和輔助輸出輕載時,輔助輸出電壓將升高,而當主輸出輕載和輔助輸出滿時,輔助輸出電壓將降低,這就是多路輸出的負載交叉調整率問題,筆者基于
topswitch-gx系列設計了一種多路輸出開關電源,很好的解
關鍵字:
模擬IC 電源
1引言 對現代電子系統,即便是最簡單的由單片機和單一i/o接口電路所組成的電子系統來講,其電源電壓一般也要由+5v,±15v或±12v等多路組成,而對較復雜的電子系統來講,實際用到的電源電壓就更多了。目前主要由下述諸多電壓組合而成:+3.3v,+5v,±15v,±12v,-5v,±9v,+18v,+24v、+27v、±60v、+135v、+300v、-200v、+600v、+1800v、+3000v、+5000v(包括一個系統中需求多個上述相同電壓供電電源)等。不同的電子系統,不僅對上述各種電壓組合有嚴格
關鍵字:
模擬IC 電源
模擬IC/電源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模擬IC/電源!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模擬IC/電源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模擬IC/電源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