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蘋果iPhone、微軟Kin、聯想樂Phone等智能手機的大紅大紫,智能手機時代已經宣告來臨。調研公司ParksAssociates近日在一份報告中稱,在未來四年內,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將超過10億部,智能手機即將引領產業浪潮,成為衡量手機企業實力的重要標準。
老牌企業的沒落
近日,業界傳出驚人消息,惠普以12億美元的高價收購老牌智能手機生產商Palm,這一消息宣告著全球PC第一巨頭惠普正式步入智能手機行業,同時也結束了Plam這一高端智能手機品牌的生命。來自3月中旬Palm的財報顯示,連
關鍵字:
蘋果 智能手機 iPhone
Android 軍隊奮勇前進
Android手機正在快速的擴大地盤:2009年第三季只有4款手機,到了2009年第四季就有13款手機,而2010年第一季當下更有來自8家廠商共計21款的手機 。Android的成長似乎來自Windows Mobile (從2009年第一季的40款手機萎縮到撰寫報告時的27款)與Symbian (2009年第一季有26款,2010年第一季剩下19款) 的衰退,就如同三星(Samsung), LG, 摩托羅拉(Motorola)轉移了他們的重心。
現在的主流An
關鍵字:
智能手機 操作系統 Android
據國外媒體今日報道,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今天公布調查報告稱,第一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50%,創下過去三年的最高增長速度,其中蘋果和諾基亞的市場份額有所增長。
報告顯示,第一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約為5400萬部,在整體手機市場上所占份額為18%。報告指出:“這是近3年來增長最高的一個季度,高價值的智能手機市場正在引導整個手機業走出衰退。健康的運營商補助金、廠商之間的強力競爭以及使用Symbian和Android等操作系統的低成本手機數量增多,都推動了銷售
關鍵字:
蘋果 智能手機 Android
據路透社報道,Strategy Analytics(SA)上周五公布調查結果顯示,全球1-3月智能手機出貨量較上年同期大漲50%,增幅創過去三年來最大,其中美國蘋果和芬蘭諾基亞的市場份額上升。
Strategy Analytics稱,今年第一季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約5400萬部,占整體手機市場的18%。
“是將近三年來最強勁的增幅,智能手機市場正引領手機產業走出衰退,”SA在聲明中稱。
調查稱:“刺激銷售的因素包括運營商的補貼政策、經銷商之間的積極競
關鍵字:
蘋果 智能手機
據國外媒體報道,業內人士希文·格賽爾(Sven Gossel)日前表示,微軟在IT市場的壟斷地位將在未來5年內消失。
格賽爾的理由是,IT市場的中心逐漸由PC向智能手機傾斜,而微軟在智能手機市場已經失去了機會。格賽爾稱,在智能手機市場,微軟行動遲緩,遠不及蘋果和谷歌。
格賽爾說:“微軟一年前曾說過,將在2009年6月推出應用商店,但未能兌現。如今的Windows Phone 7也要明年才能上市,時間就是一切,這樣的延遲不僅僅代表一款新產品的延遲。”
關鍵字:
智能手機 操作系統 Android
市場謠傳蘋果將買下芯片設計公司ARM,而這個源自倫敦的耳語上周傳到美國。假設傳聞屬實,將是一樁棘手、代價高昂又不受歡迎的交易。
這不表示蘋果絕不可能收購ARM,只是比收購PA Semi、Intrinisity這類小型IC設計公司復雜多了。
而且,據英國媒體報道,ARM CEO Warren East的評論也不表示支持。他說:這些謠傳推升股價,固然很刺激,但根據常理判斷,我們的經營模式已經提供科技廠商取得本公司技術的絕佳方式,用不著收購本公司。
且來看好這項收購交易的三個理由。
關鍵字:
ARM 芯片設計 智能手機
移動互聯網領域總是充滿了變數。
近日,曾經的智能手機領導廠商Palm發布了截至2月26日的第三財季財報,本季度虧損1850萬美元,這已是Palm連續11個季度虧損,慘淡的業績令其股價在隨后的一段時間內下跌了30%。更糟糕的是,Morgan Joseph & Co的分析師伊雅·格羅索夫斯基和加拿大投資銀行Canaccord Adams分析師彼得·米瑟克將Palm目標股價下調至0美元。
Palm CEO喬恩·魯賓斯坦在接受采訪時稱:&ldquo
關鍵字:
Palm 智能手機 移動互聯網
Intel CFO Stacy Smith最近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指出Intel正在尋求收購一家手機或消費電子產品公司,以便為自己的處理器產品進入智能手機/消費電子市場取得一塊敲 門磚。他說:“我們正尋求收購一家我們認為可以加快我們在此類市場占有率增長幅度的公司,我想Intel值得這項收購業務上投入一筆資金。”
Intel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銷售現金收入達到了163億美元,他們去年并收購了嵌入式操作系統及開發工具提供類軟件廠商風河公司,Smith表示他們正尋求購買一家手機/消
關鍵字:
Intel 智能手機 消費電子
英特爾公司首席財務官史密斯(Stacy Smith )表示,這家全球最大的芯片生產商計劃通過收購來進入智能手機及消費電子商品等領域。
史密斯在本周二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我們正在關注那些能夠幫助我們加快進入智能手機行業的目標。與我們看待其他機遇一樣,如果我們認為各方面條件都十分成熟,那么我們將做出投資的決定。”
英特爾不久前公布的季報顯示,該公司截至第一季度末所擁有的現金儲備高達163億美元,同時其當期銷售額也創下了歷史新高。英特爾公司首席財務官史密斯表示,英特爾
關鍵字:
英特爾 智能手機
摘要:ISL54230是Intersil公司生產的新型四通道雙極雙擲(DPDT)模擬開關,該器件帶有良好的ESD保護功能,可廣泛用于蜂窩/移動電話、PDA、數碼相機和攝像機、USB/UART/音頻開關等。文中介紹了ISL54230的主要特點、引
關鍵字:
54230 ISL 智能手機 八通道
據國外媒體報道,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預測稱,觸摸屏功能向企業普及的時間緩慢。蘋果iPhone和其它智能手機中的觸摸屏功能正在向iPad等更大型設備上普及,使觸摸屏功成為受消費者歡迎的功能,但觸摸屏功能向企業普及的時間緩慢。
Gartner在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中預測,到2015年知識型工人使用的臺式機、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只有10%具備觸摸屏,當前這一比例為零。相比之下,到2015年,15歲以下消費者購買的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將有50%具備觸摸屏功能。目前這個比例不足2%。
關鍵字:
平板電腦 多點觸控 智能手機
OVUM首席分析師 Tony Cripps
開發人員支持多種手機操作系統,但蘋果(Apple)位居第一
Ovum二零一零年對217名移動應用開發人員的調查顯露了各種重要的趨勢,要么已經、要么將要對設備制造商、移動運營商、軟件平臺廠商和內容提供商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
最中肯地說,不同移動設備操作系統及相關開發人員環境(不論是針對移動還是以網絡為導向)受支持的程度也不同。在智能手機平臺中,iPhone操作系統贏得最多的支持率,81%的樣品要么已經在為平臺開發、要么正在計劃這樣做。
關鍵字:
iPhone 智能手機 OS
市場鎖定“在線一族”
智能本是為那些所謂“在線一族”設計的。例如,那些經常掛在Facebook、MySpace和Twitter等社交網絡上并不斷發送即時消息和查看電子郵件的人。此外,這些用戶還熱衷于電腦游戲,喜歡看高清視頻和瀏覽網頁。總之,他們尋求的是永遠在線的互聯網體驗,且這種體驗更多地是與娛樂或數字內容消費有關,而與工作關系不大。最有可能青睞智能本的,應該是那些首先關注使用和體驗,其次是性能,最后才是具體配置的消費者。
市場調研機構ABI
關鍵字:
智能本 上網本 智能手機
英特爾軟件和服務集團總經理蕾妮·詹姆士(Renee James)當地時間周二在英特爾開發者論壇(以下簡稱“IDF”)上表示,該公司已經將Android手機操作系統移植到配置凌動處理器的智能手機上。
詹姆士稱,英特爾已經將Android移植到配置凌動處理器的智能手機上,部分客戶對此非常有興趣。但詹姆士沒有披露進一步的詳情。她說,配置凌動處理器 的手機可以運行任何一款手機操作系統。
這一舉措是英特爾推動凌動處理器進入智能手機領域策略的一部分。每種處理器架構
關鍵字:
英特爾 Android 凌動 智能手機
用戶數達5.3億、全球規模最大的中國移動(China Mobile)7日指出,預計至2013年大陸智能型手機(Smartphone)年銷售量將上看1億支,占整體手機銷售量比重逾4成,同時中國移動旗下OPhone平臺智能型手機,目前約有20家硬件廠商加入OPhone供應鏈,包括華碩、宏碁等臺廠,預計2011年底前零售價將從人民幣4,000元下探至1,000元,市場可望快速起飛。
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院長黃曉慶表示,電信營運商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已經由過去僅負責網絡建置角色,開始進入垂直整合發展型態,
關鍵字:
智能手機 OPhone
智能手機介紹
什么是智能手機?
所謂智能手機(Smartphone),是指“像個人電腦一樣,具有獨立的操作系統,可以由用戶自行安裝軟件、游戲等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程序,通過此類程序來不斷對手機的功能進行擴充,并可以通過移動通訊網絡來實現無線網絡接入的這樣一類手機的總稱”。
簡單的說,智能手機,就是一部像電腦一樣可以通過下載安裝軟件來拓展手機出廠的基本功能的手機。
智能手機有什么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