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6 月 25 日消息,日立制作所近日舉辦了股東大會,社長小島啟二否認了將對次世代半導體制造商 Rapidas 出資的可能性,但表示將在提高生產效率等方面開展合作。▲ 圖源:日立日立在股東會議上表示,相較于對 Rapidus 提供資金支持,日立更希望在制造、檢查設備等領域同 Rapidus 密切合作。日立將向 Rapidus 提供日立的產品,如半導體制造設備和技術,幫助 Rapidus 改進先進半導體工藝與制造流程。日立指出,不僅是 Rapidus,日立愿意與所有在日本增加半導體領域投資
關鍵字:
日立 Rapidus
據外媒報道,日立汽車系統公司(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表示,其已經將人工智能(AI)技術應用于立體攝像頭中,此類攝像頭專為汽車自動剎車功能而設計。該攝像頭利用數十萬條數據作為“教師數據”,實現夜間行人檢測功能。目前,各個競爭對手公司都在研發支持AI的傳感器,日立汽車系統將向鈴木汽車公司(Suzuki Motor Corp)供應此種新型傳感器,以期在AI傳感器的商業化上處于領先地位。
關鍵字:
日立 人工智能 夜間識別
磁共振未來的發展方向在于——加快檢查速度、保證圖像質量,并使患者感到舒適。 廠商們不斷開發出新產品,速度越來越快,線圈越來越輕,并適用于各類體型的患者。比如,西門子醫療的7T磁共振用于臨床,飛利浦開發出只需7升氦氣的磁體。 本文盤點了佳能醫療、GE醫療、西門子醫療、日立、飛利浦醫療等廠商最新發布的磁共振產品及相關配套組件。 Canon Medical Systems 佳能醫療系統公司 2017年的RSNA上,佳能醫療發布了Vantage Galan 3T磁共振產品的升級版,稱之為XGO。
關鍵字:
佳能 GE 西門子 日立 飛利浦 磁共振
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以下簡稱:日立)與三菱電機株式會社(以下簡稱:三菱電機)宣布,雙方就整合相關業務達成共識,將由日立收購三菱電機的粒子線治療系統業務。接下來,雙方將圍繞協議的詳細內容、相關部門的審查與批準展開后續工作,預計在2018年4月完成三菱電機粒子線治療裝置包括設計、制造、銷售、維保等業務在內的全面整合。
與外科治療等其他癌癥治療方法相比,粒子線治療(包括質子線治療和碳離子線治療)由于副作用較少,預后能夠較快恢復正常生活,因而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備受關注。2013年之后,粒子線治療系統
關鍵字:
日立 三菱
物聯網IOT應用場景多樣、前景廣泛,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市政)、智慧交通、智慧家居等領域逐漸顯示出作用。在工業界潛力尤其令人矚目。
通用電氣數字部表示,到2030年,全球工業物聯網總投資將達60萬億美元。通用電氣數字部和日立Hitachi Insight Group不是工業物聯網的唯一參與方,他們專注于使工業物聯網成為智能環境的核心,在工業物聯網投資上更是一擲千金。
制造業巨頭紛紛斥資建設工業物聯網
至今,要向大眾推銷物聯網并不那么容易,因為不是人
關鍵字:
通用 日立
日本調查公司Patent Result(總部:東京)調查了旨在提高工廠生產效率及部件壽命管理效率的IoT相關技術在日本的專利申請情況。該公司按照自己制定的標準制作了按企業分類的“專利綜合實力”排名,居首位的是日立制作所,第二位是歐姆龍,第三位是新日鐵住金(見右表)。
工廠管理IoT相關技術專利綜合實力排名前5位
工廠管理IoT相關技術競爭情況
此次調查以2016年5月底之前向日本專利廳提出申請的3878件
關鍵字:
日立 IoT
此次開發中,首先以健康者、乳腺癌患者、大腸癌患者的各15個尿樣為對象,利用液相色譜儀和質量分析法,詳細分析了尿中的代謝物。根據代謝物的水溶性和脂溶性差異,優化了測定條件,從各樣本成功檢出了1300多種代謝物。
通過分析精簡的代謝物的主要成分來識別癌癥
研究人員比較了健康者、乳腺癌患者和大腸癌患者的尿中代謝物,發現三者之間有些代謝物含量的差異很大。于是,將作為識別癌癥患者尿的生物標志物候補的代謝物精簡至10個左右。
通過分析精簡后的代謝物的主要成分,成功識別
關鍵字:
日立 診斷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立制作所6月2日發布消息稱,已開發出能夠對企業的經營判斷提供幫助的人工智能(AI)技術,力爭今后2~3年內投入實際運用。
目前該項技術可以對事先儲存的約120萬篇日語新聞及政府機關白皮書進行分析,搜尋出作為贊成或反對根據的資料,并給出多種回答,對引進該技術的企業的經營判斷發揮作用。
日立去年已經開發出可以對英語新聞進行分析,并提出意見的AI技術。而此次開發的技術也可以應對日語資料。將來還考慮提供多種語言服務。
關鍵字:
日立 人工智能
據 BI 報道,日本工業巨頭日立正在創建一家總部設在加州 Santa Clara 的子公司 Hitachi Insight Group。
新公司將主要負責日立的物聯網相關業務,包括石油天然氣、醫療、制造和智能城市四個細分市場。根據報道,日立已將其眾多制造設備通過嵌入傳感器鏈接起來,也已經開發出相關軟件收集和分析設備數據。其掌握的 33 項物聯網相關技術在 2015 年已經為公司帶來了 54 億美元的收入。日立還公布了其主要物聯網技術合作伙伴,包括 Intel、微軟、PTC 和 SAP。日立計劃未
關鍵字:
日立 物聯網
日立制作所宣布將在美國設立物聯網相關基礎技術研發中心,機構名稱:Service Platform Business Unit(BU),日立計劃在3年內投入約1000億日元(約10億美元)的開發費,推進與大數據等有關的技術開發。
目前,利用物聯網技術監控整個工廠的設備運轉已成為工業變革新趨勢,物聯網權威人士楊劍勇舉例說,包括西門子、通電電氣(GE)等工業巨擘正在大力推進“數字化工廠”的發展,尤其西門子旗下安貝格工廠是歐洲乃至全球最先進的數字化工廠,該工廠的產能較26年前提升
關鍵字:
日立 物聯網
日本日立制作所將轉讓其液晶面板制造設備業務給日本投資公司Polaris Capital Group,并結束液晶面板制造設備相關事業。此次交易價值數十億日元,產品包括大型夾層玻璃基板之間的液晶使用的設備。此次出售預計也將包括有機發光二極管設備,OLED設備。該企業的280名員工在日本和海外將轉移到新公司。
目前全球液晶面板價格持續下滑,中國大陸大規模投資面板生產線雖可以保障短期內設備訂單的增長,但設備單價仍下滑嚴重,獲利率不佳;由于大陸主要面板廠在2016~2018年間,計劃進行3兆日圓左右的設備
關鍵字:
日立 液晶面板
日立制作所在半導體集成電路技術國際學會“ISSCC 2016”上發表演講,介紹了新開發的可使用5~10米長的銅線電纜收發25Gbps信號的收發器IC(Session 3.3)。可用于服務器機架的單元間通信以及距離較近的機架間的通信。
服務器間的數據傳輸速度正在從10Gbps向25Gbps乃至56Gbps過渡。電線傳輸技術通常損失較大,傳輸幾米后信號強度就會降至幾百分之一。因此在5米以上的數據傳輸方面,目前的主流是光纖傳輸。但采用光傳輸時,不僅光纖及收發器價格昂貴,而且在可
關鍵字:
日立
日前,美國UL公司旗下環境部(ULE)參加了在上海舉辦的2015年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CES)。作為本屆CES ASIA環境專題研討會贊助商,UL邀請了包括華為、海信、日立等知名消費電子類企業代表參與專題對話環節,共同探討了綠色供應鏈管理、創新與提升環境可持續性、電子產品節能環保、高效利用能源新趨勢等熱門話題。 與會者認為,制造業轉型已開始提升“中國制造”的國際地位,但低成本、舊工藝所導致的產品質量和安全問題,仍是制約中國品牌獲得全球認可的關鍵因素。貼有消費者信賴和具公信力的權威認證標識,可以幫
關鍵字:
ULE CES ASIA 華為 海信 日立 電子產品節能環保 201507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似乎存儲技術越現金,能保存的時間反而越短。CD、DVD、MP3、硬盤這些放上幾年幾十年就很容易出現數據錯誤,大機構通常還是在用磁帶,而紙質書籍可以歷經千百年風雨,石頭刻字更是幾萬年都小意思。如何讓遙遠的后代知道我們的存在呢?
日立公司今天宣布,通過與京都大學大學院工學研究科、三浦清貴研究室的聯合努力,他們已經開發出了一種新型存儲介質,“半永久性的”(semiperpetual)石英玻璃,可以有效保存數據長達幾億年,而且絲毫不會有退化。官方舉例說是3億
關鍵字:
日立 石英玻璃
12月10日消息 日立今天宣布了一個很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決定。2014年3月31日起,日立旗下信息與通信系統公司的微設備部門將停止制造任何半導體芯片。
今后,日立制造部門將逐漸把業務重點轉向主要為日立集團從事產品的開發、設計和質量驗證,包括IT硬件,而與制造業務相關的員工并不會被解散,而將事情轉崗到日立集團的其他部門里,具體會在未來一年多的時間里逐步實施。
日立1975年設立了設備研發中心,為IT產品開發半導體集成電路。2004年,作為日立集團重組改革的一部分,該中心被并入微設備部門,開
關鍵字:
日立 半導體芯片 微設備
日立介紹
HITACHI日立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綜合跨國集團之一,于20世紀60年代來到中國,成為早期進入中國市場的少量外資企業之一。主要產品是空調、冰箱等電器。
公司名稱 株式會社 日立制作所
公司總部 日本東京
成立日期 1910年(1920年成為法人團體)
資本金 2,820.33 億日元
員工人數(日立制作所) 41,016 人
員工人數(含控股子公司)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