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移動通信新軍T-Mobile公司日前宣布,將面向索尼PSP游戲掌機用戶提供免費一年的Wi-Fi無線互聯網接入服務。 不過,使用這一服務的游戲掌機用戶首先必須把固件升級到最新的3.3版本,PSP新版固件支持對于無線局域網的訪問。用戶只要在菜單中選擇“使用無線熱點”,則只需要按照指令指示接入互聯網。 據報道,迄今為止,T-Mobile美國公司已經在全美擁有七千多個Wi-Fi接入熱點,主要分布在機場、酒店、音樂專賣店以及辛巴克咖啡店。 這一免費
關鍵字:
wi-fi 通訊 網絡 無線 專題寬帶
思科在日本市場推出了一種雙模IP電話系統,該系統使用NTT DoCoMo公司N902iL FOMA/無線局域網雙模移動電話,這款電話裝有思科Unified CallManager和思科統一無線網絡。 思科統一通信系統使得該系統擴展了辦公室IP通信能力,可以使用基于SIP接口標準的雙模手機。 通過在商業區部署支持DoCoMo FOMA 3G網絡和思科統一無線網絡間無縫連接的網絡,該系統允許用戶使用同一號碼接入辦公室語音
關鍵字:
wi-fi 通訊 網絡 無線 專題寬帶
時下,免費Wi-Fi受到廣泛的青睞,在國外,甚至有發燒友將Wi-Fi天線裝在了自行車上。中國的Wi-Fi免費共享發展如何?無限的無線網絡生活 距我們還有多遠? Wi-Fi實質上是一種標準規范,具有Wi-Fi認證的產品符合IEEE 802.11b無線網絡規范。Wi-Fi無線網絡讓我們甩掉網線,在任何地方都能方便地上網。 自從Wi-Fi的概念被提出,業界就看到了無線帶來的無限商機,Wi-Fi曾一度受到全球許多知名IT巨頭的青睞,不少運營商甚
關鍵字:
wi-fi 通訊 網絡 無線 專題寬帶
高新技術調研公司In-Stat的最新報告表明,Wi-Fi網狀網在幾個市場變得越來越普及,這一技術通過無線接入點互為中繼器可以獲得更長的傳播距離。2006年估計有超過50,000臺Wi-Fi網狀網接入點 交付使用,而到2010年預計將達到100,000臺。然而系統的不兼容性將成為這一技術發展的潛在障礙。 In-Stat公司的分析師GemmaTedesco稱:“目前還沒有統一的網狀網行業標準,網狀網供應商之間的互用性依然是一個問題;消費者必須購買同一個廠家的Wi-Fi網狀網設備。不過,
關鍵字:
wi-fi 通訊 網絡 無線 專題寬帶
標準的爭論、競爭技術以及對熱點安全的擔心使業界的希望回到了現實。 今年原本是Wi-Fi“融合”年。從2006開始,大量的移動電話用戶將最終能夠使用手機無縫地在蜂 窩電話網與提供高速Internet接入的Wi-Fi熱點之間漫游。手機制造商Motorola和網絡技術之王Cisco去年宣布了開發合并這兩種異構的網絡所需的設備的大膽合作項目。 而結果卻是,融合性并不存在。今年4月,Motorola和Cisco說,他們因來自打算銷售手機和相關設備的無線運營商不太熱烈的
關鍵字:
wi-fi 通訊 網絡 無線 專題寬帶
歷史證明,速度更快的技術將勝出,功能和規格更完善、更快速度的Wi-Fi標準802.11n也有望在消費和企 業兩個市場取得成功。Wi-Fi會終結有線以太網嗎?這還真不好說。 802.11n將改變企業市場 作為比目前802.11a/g吞吐率更高的無線標準,802.11n一直被認為是主要面向消費者的技術。不過,802.11n的一些關鍵應用同樣適應于企業,并被普遍認為有望帶動下一代無線技術的部署。 ERP和CRM系統、
關鍵字:
wi-fi 通訊 網絡 無線 專題寬帶
根據《網絡世界》報道:調研公司In-Stat稱,Wi-Fi、WiMAX和3G是三種能以寬帶速度向消費級設備傳輸無線數據的主要 技術,它們正在全球范圍內競爭市場份額。每一項技術都有其優勢和弱點,最終采用哪種技術,還要看這種技術在全球范圍的部署情況。比如在美國和歐洲等發達地區,Wi-Fi已被當地政府、校園和其他地方廣泛部署,作為熱點和廣域網狀網解決方案;而WiMAX則作為固定無線和移動接入解決方案部署,與蜂窩3G競爭。 In-Stat 的分
關鍵字:
wi-fi 通訊 網絡 無線 專題寬帶
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微波接入全球互操作性認證產業聯盟主要成員包括設備制造商、器件供應商、運營商等,主要任務是通過對產品進行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認證,消除IEEE802.16標準應用的障礙,擴大標準的應用范圍。802.16是由IEEE802開發的無線接入技術空中接口標準,具有代表性的標準包括802.16d固定無線接入和802.16e移動無線接入標準。按照目前的技術發展情況,802.16
關鍵字:
wimax 通訊 網絡 無線 專題寬帶
本文關鍵字:基站UMTS監測 RSS 漫游 放號 測試 運營商 MIMO MMDS 無線通信 接入網 網絡 DSL 最后一公里 寬帶接入 4G 頻譜利用率 智能天線 移動通信 IEEE OFDM 布線 GSM 固網 GMS 城域網 無線接入 交換機 WLAN WIMAX 以太網 QoS VoIP
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WIMAX16d網絡的架構和規劃要點,對WiMAX16d組網的經驗進行分析和說明,并提出面向未來網絡建設的相關建議.。
關鍵字:
wimax 通訊 網絡 無線 專題寬帶
WiMAX技術實現了數據分組化、接入寬帶化、終端移動化這三大發展方向的統一,因此自成立之初就在其技術定位上受到了極大的重視。經過幾年來WiMAX聯盟及其成員不懈的推動,WiMAX技術已在上層標準制定、芯片設計及設備研發的各個環節得到了極大的完善。隨著去年年底16e標準解凍及WiMAX認證程序的啟動,為加速移動WiMAX的商用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韓國運營商KT已經正式商用移動WiBro;美國運營商SprintNextel也正式宣布投資30億美元在全美國范圍內部署移動WiMAX
關鍵字:
wimax 通訊 網絡 無線 專題寬帶
近日,聯通人士透露其WiMAX業務策略將以中小企業信息化為突破點,發展高檔住宅家庭固定寬帶業務和IP超市,構筑先進的增值業務體系。由于傳統語音業務的不斷下滑,增值業務在總收入中的比重不斷上升,而WiMAX在發展增值業務方面具有優勢,所以中國聯通已經開始將業務發展策略轉向WiMAX,開始對WiMAX技術進行試驗,并進行小規模技術跟蹤。
在此策略背景下,中國聯通將于4月18日高調亮相WiMAX World亞洲峰會,屆時作為中國領先的電信運營商,中國聯通技術部總經理張智江先生將出席并就“客戶對無線
關鍵字:
wimax 通訊 網絡 無線 專題寬帶
WIMAX技術要在具體的應用場景中體現出自身的優勢,才能得到市場的認可,這就需要通過應用測試來衡量系統的性能參數。
根據WiMax論壇制定的系統參數指標以及測試要求,WiMax的測試方法分為三部分:協議分析、無線射頻分析、傳輸性能分析。本文主要介紹移動WIMAX參數指標,介紹了一些針對802.16d(2004)、802.16e(2005)的標準信號射頻性能測試。
WiMAX簡介
WiMAX,即全球微波接入兼容(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
關鍵字:
wimax 通訊 網絡 無線 專題寬帶
根據固定WiMAX終端的設備能力,客戶端的典型接入方式有八類。對于各地存在的主要應用場景,可以靈活地選擇這八種應用方式或組合形式來滿足業務需求。
使用基于802.16-2004的室外固定終端作為建筑物的接入手段,成為固定網絡的補充和延伸,可以快速布網、降低建網成本,其業務主要針對企業用戶、商業用戶、集中個人用戶。同時家庭用戶也可以安裝基于802.16-2004室內固定終端。
目前,根據固定WiMAX終端的設備能力,客戶端的典型接入方式有八類。對于各地存在的主要應用場景,可以靈活地選擇上
關鍵字:
wimax 通訊 網絡 無線 專題寬帶
美國無線通信服務提供商Sprint Nextel今天宣布,其移動WiMAX高級多媒體網絡的開發取得了新的進展。Sprint公布了最新WiMAX設備和芯片組體系計劃,同時確定了包括中興通訊在內的多家設備供應商。 Sprint正在開發一個大規模高級無線寬帶網絡,目標是將互聯網移動化,為客戶提供更多無線創新,包括新型設備和多媒體移動應用。Sprint計劃2007年底在幾個市場推出服務,預計該服務將于2008年4月在多個市場投入商用,到2008年底在全美吸引1億名用戶。Sprint將同W
關鍵字:
wimax 通訊 網絡 無線 專題寬帶
摩托羅拉今天宣布贏得智利VTR公司的802.16e WiMAX網絡訂單,這也是智利第一個WiMAX應用,是摩托羅拉第九個WiMAX網絡部署。VTR是在2005年獲得WiMAX業務許可的。VTR表示作為智利領先的寬帶運營商,新的WiFi業務將提高WiFi在智利的普及率,加強在智利市場的領先地位。該WiMAX項目預計將在2008年3月投入運營。
關鍵字:
wimax 通訊 網絡 無線 專題寬帶
無線介紹
WIFI相關簡述 全稱Wireless Fidelity。802.11b有時也被錯誤地標為Wi-Fi,實際上Wi-Fi是無線局域網聯盟(WLANA)的一個商標,該商標僅保障使用該商標的商品互相之間可以合作,與標準本身實際上沒有關系。但是后來人們逐漸習慣用WIFI來稱呼802.11b協議。它的最大優點就是傳輸速度較高,可以達到11Mbps,另外它的有效距離也很長,同時也與已有的各種802.11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