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營商們正在通過整合IP與光網絡技術,力求提高服務效率和開發高級服務。然而,首先他們需要克服極其復雜的多層架構。即從第三層的IP一直延伸到第一層的光傳輸層。 通用多協議標記交換(GMPLS)旨在滿足上述需要,采用的方式就是:在統一的控制平面下,讓網絡智能通過網絡核心再延伸到網絡邊緣。 GMPLS的工作原理 GMPLS是一項擬議中的IETF標準,仍在開發當中,預計一兩年內不可能得到大規模部署。但這項技術并不是全新技術,因為它依賴于多協議標記交換(MPLS)的開發與標
- 關鍵字:
通訊 通用多協議 網絡 無線
- 2006年6月13號,北京—Altera®(NASDAQ:ALTR)公司今天宣布與北京工業大學共同建立EDA/SOPC聯合實驗室。 Altera公司共為實驗室和培訓中心提供了價值超過70萬美金的硬件開發系統和配套軟件,其中包括:200套最新的Quartus II和Nios II軟件; 20多種IP核,以及一些Altera公司專門為教學所需而設計的開發板等。Altera公司希望為幫助作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之一的北京工業大學改善電子電路設計的教學環境
- 關鍵字:
單片機 工業控制 汽車電子 嵌入式系統 通訊 網絡 無線 消費電子 EDA IC設計 工業控制
- 北京,2006年6月13日 - 全球有線和無線通信半導體市場的領導者Broadcom(博通)公司(Nasdaq:BRCM)今天宣布,ROBOSwitchTM交換芯片系列增加了一個新產品組,其中包括業界首款全集成48端口快速以太網交換芯片。新的Broadcom®交換芯片具有企業級功能,可利用WebSuperSmartTM網絡管理軟件對管理型和輕度管理型中小企業網絡進行管理。該48端口快速以太網交換芯片的端口數是現有快速以太網解決方案的兩倍,這個芯片還集成了一些10/100物理層,
- 關鍵字:
通訊 網絡 無線
- 2006年6月12日,北京訊: Cirrus Logic公司(納斯達克代碼:CRUS)近日宣布,全球領先的專業音頻設備廠商Biamp Systems已經拓展其對Cirrus Logic CobraNet技術的使用協議,Biamp Systems將在其下一代基于千兆以太網的數字音頻產品中全面采用CobraNet技術。 2005年11月,Cirrus Logic已經宣布了與Gibson Guitar公司利用CobraNet技術開發
- 關鍵字:
電源技術 模擬技術 通訊 網絡 無線
- WiMAX技術是目前國際上影響力最大的寬帶無線接入技術,該技術基于IEEE802.16空中接口。 IEEE802.16工作組與WiMAX論壇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與合作,但兩者的工作范圍和組織形式不同。IEEE802.16工作組是802.16寬帶無線接入空中接口標準的制定者,主要針對WirelessMAN的物理層和MAC層制定規范和標準。為了不同廠商產品的互通和形成一個可運營的網絡,必然還需要其它支撐技術,所以WiMAX論壇應運而生。WiMAX論壇現已發展有350多個成員單位,其中包括眾多業界領
- 關鍵字:
3G WiMax 通訊 網絡 無線
- 定位于寬帶無線接入(BWA)的WiMAX技術是一項基于IP體系構建的,具有較高頻譜效率和一定服務質量保證的空中接口技術,它與3G(WCDMA、CDMA1x)空中接口技術的后續演進版本(HSDPA、CDMA1xEV-DO、CDMA 1x EV-DV)具有相似的性能表現和目標市場。 為此,筆者認為很有必要利用一定篇幅,對WiMAX和3G空中接口技術的后續演進版本進行一定的比較與分析。
由于3G的相關空中接口技術并不是本文的討論范圍,并且由于HSDPA與CDMA1xEV-DO、CDMA1
- 關鍵字:
HSDPA WiMAX 通訊 網絡 無線 無線 通信
- 按照GSMA統計,截至2006年4月,已經商用的HSDPA網絡已達18個,主要分布在歐洲。另外還有47個國家和地區的94個HSDPA網絡正在規劃、部署或試商用。歐洲很多UMTS運營商將在2006年把網絡升級到支持HSDPA。從2006年開始,HSDPA商用網絡數量增加的速度明顯加快。我國發展3G,在WCDMA建網的第一階段將引入HSDPA。以TD-SCDMA建網,第一階段引入HSDPA的可能性也很大。
HSDPA網絡規劃原則 選好覆蓋區域。對數據業務使用頻繁和可能經常使用高速數據業務的區域,應綜合考
- 關鍵字:
通訊 網絡 無線
- 朗訊科技公司近日宣布推出一種革命性的端到端Acuity(業務感知型)網絡架構,比傳統IP網絡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可為商業和家庭及移動用戶提供語音、數據和視頻等基于高帶寬IP多媒體業務。同時,朗訊還宣布推出萬有分組復用器(UPM)以及朗訊資源管理器等Acuity架構元素,其中UPM是一套用于高帶寬多媒體業務的融合光/分組傳輸系統,朗訊資源管理器則允許跨越數據/傳輸平臺和寬帶接入節點,對網絡資源進行動態控制。 朗訊的Acuity網絡架構為服務供應商提供了“業務感知型”網絡,可以動態調整帶寬和服務質量(QoS)
- 關鍵字:
通訊 網絡 無線
- 根據廣電總局《我國有線電視向數字化過渡時間表》的總體規劃,2005年,全國各大主要城市的有線電視網絡必須完成向數字化過渡;且目標清晰:付費頻道實現50至80個,數字機頂盒用戶3000萬個。 與此同時,中國電信、中國網通等傳統大牌電信運營商也在熱炒IPTV(網絡電視),衛星通信服務運營商也打算在2006年大力發展衛星電視。可以說,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面臨的潛在競爭壓力頗大。 數字電視這場革命已經到來,對廣電行業而言,是一次絕佳的壯大和發展機遇。但必須緊緊把握住數字電視的支點:互動視頻電視(即通常人們所
- 關鍵字:
通訊 網絡 無線
- 一個成功的UMTS網絡規劃可實現多重目標,即無線網絡提供的服務質量可以達到規劃時的目標,業務按預期的服務質量和容量展開,同時可以做到優化網絡投資,使網絡收益最大化,盡快收回投資。作為網絡設計的前期準備工作,網絡規劃越細致、越完善,投資估算將更符合未來的網絡實際,網絡設計的基礎將更扎實。 作為網絡規劃難點和重點的無線網絡覆蓋,選擇不同的覆蓋策略,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網絡投資、覆蓋效果、工程難度和網絡質量。因此,UMTS網絡規劃必須因地制宜,在合理的網絡覆蓋策略指導下進行。本文將就典型區域的無線網絡覆蓋方案進
- 關鍵字:
UMTS 通訊 網絡 無線
- 摘要 網絡融合是一個大趨勢,融合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盡量簡化網絡環境,降低運營維護的復雜度和運維成本,這是所有運營商所期望的。為此,本文深入分析和探討了固網與移動網融合的技術路線及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計算機網“三網融合”的融合內容、融合方法及其技術基礎。 關鍵詞 網絡融合 電信網 計算機網 有線電視網 一、引言 網絡融合是一個大趨勢,也是一個熱門話題。融合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盡量簡化網絡環境,降低運營維護的復雜度和運維成本,這是所有運營商所期望的。近幾年,業界一
- 關鍵字:
通訊 網絡 無線
- 繼移動聯通后,中國電信和網通也如期已拿到3G號段,步入移動運營商的行列。但是由于網通、電信南北劃江而治。在融合與溝通上存在著一定的利益矛盾。如何避免在3G移動領域出現現有固話的網間瓶頸便成為當務之急。 近日來自中國電信的政策制定機構--中國電信北京研究所,其內部人士向eNet透露,中國電信與中國網通正在為尋求3G網絡的全國暢通,進行內部溝通,雙方有可能共同成立第三方公司來協調管理未來的3G移動網絡。 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2001年4月18日掛牌成立,一直為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和
- 關鍵字:
3G 通訊 網絡 無線
- 交換網絡一旦發生嚴重的通信故障,不但會造成電信業務收入的流失,而且會使電信用戶的業務蒙受巨大的損失,產生不良的社會影響。 然而,由于交換網絡的復雜性以及受多種因素的制約,難免會發生意想不到的通信故障,這些故障的不可預見性給故障的預防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所造成的后果嚴重威脅著通信暢通。所以如何快速、有效地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疏通有效話務,恢復通信暢通,將是減少故障損失、彌補社會影響的主要途徑。“交換網絡應急處理專家系統”能在交換網絡發生某一故障時,提供一些有效的緊急處理方案,指導技術人員進
- 關鍵字:
通訊 網絡 無線
- 路由器能支持的接口種類,體現路由器的通用性。常見的接口種類有:通用串行接口(通過電纜轉換成RS232 DTE/DCE接口、V.35 DTE/DCE接口、X.21 DTE/DCE接口、RS449 DTE/DCE接口和EIA530 DTE接口等)、10M以太網接口、快速以太網接口、10/100自適應以太網接口、千兆以太網接口、ATM接口(2M、25M、155M、633M等)、POS接口(155M、622M等)、令牌環接口、FDDI接口、E1/T1接口、E3
- 關鍵字:
通訊 網絡 無線
- 作為服務器虛擬化領域的主導廠商之一,SWSOFT進入中國后的舉措堪稱高調。5月16日,其高舉“虛擬化引領服務創新”的大旗,開始了第一次的布道,而這顯然是VPS市場日益火爆所造就的結果 按照SWSOFT(中國)CEO張自力的說法:“虛擬化所引導的服務創新大潮已經來到中國。而VPS作為以虛擬服務器為目標的技術,已經不僅僅是新的網絡服務手段,同時還將帶動一個新的產業鏈。”而所謂的VPS(虛擬專用服務器),則恰恰是SWSOFT賴以領導這個產業鏈的武器。 這種說法顯然有據可查,IDC報告稱,由于大量用戶正在向基
- 關鍵字:
服務器 通訊 網絡 無線
市場。網絡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市場。網絡!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市場。網絡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市場。網絡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