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年,國內不少多晶硅企業可能遇到一個棘手問題:產能過剩嚴重、價格繼續探底。他們要么集體將價格拉升,穩住利潤;要么在虧損甩貨、停產待工、甩賣工廠等方式之間選擇一種,換得存活。
多晶硅供大于求
招商證券、長江證券、中金公司等多位獨立券商研究員最新預測稱,明年全球太陽能電池產能將擴大到9000兆瓦,比今年的6000兆瓦上升50%以上。
“尚德電力、CSI阿特斯等主力廠商不僅在第四季度的出貨量超過了80%,而且紛紛上調了明年的出貨量預期、毛利率也回到了正常的15%左右。大家都認為
- 關鍵字:
尚德 多晶硅 光伏
- SEMI 于12月17日正式宣布,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施正榮博士和Q-Cells SE首席運營官兼董事會成員Gerhard Rauter先生出任SEMI全球董事會董事。同時,SEMI前任全球董事會主席及產業領袖Ed Segal先生被授予SEMI榮譽理事一職。
施正榮博士和Gerhard Rauter先生是首批代表太陽能光伏制造企業加入SEMI全球董事會的董事,同時施正榮博士的加入也代表了中國企業領袖首次進入SEMI全球董事會。加之此前加入董事會的德國弗萊堡夫瑯和費太陽能系統研究
- 關鍵字:
尚德 太陽能 光伏
- 一名海歸愛國是否更義無反顧?一名博士愛國者是否更富于內涵?一個光伏產業的愛國者是否陽光普照?
這里記錄海歸博士出身的中國光伏領袖——無錫尚德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施正榮的幾段小故事,從另一個視角紀念新中國60周年。
一、“綠色海拔之旅”與國旗的故事
很多人知道,2009年9月,尚德剛剛完成了一次成功的高海拔“長征”——“綠色海拔之旅”,與施正榮博士在“世界環
- 關鍵字:
尚德 光伏 太陽能
- 面對多晶硅價格疲軟,大陸多晶硅廠紛陷入經營困境,大陸地方政府為協助當地多晶硅產業解套,并提升太陽能產業供應鏈垂直整合效率,近期業界傳出大陸幾個省政府正積極在臺面下拉攏具代表性的垂直整合廠,尋求與上游多晶硅廠整合的可能性,透過太陽能供應鏈上下游廠相互鎖單效應,達成藉由全球市占率高的垂直整合廠帶動多晶硅產業成長的目標。
太陽能業界近期傳出大陸部分省政府正積極拉攏垂直整合廠,與上游多晶硅廠進行結合,希望藉由發展成熟且在國際市場表現亮麗的垂直整合廠,帶動當地多晶硅廠發展。太陽能業者表示,未來大陸垂直整合
- 關鍵字:
尚德 多晶硅
- 沒有市場怎會有工廠
去年以來,經歷了多年爆炸式增長的國內光伏產業首次遭遇重大危機,長期積累的低價競爭、產能過剩矛盾短時間內集中爆發。
在這一時刻,即便是尚德電力董事長施正榮這樣的光伏領軍人物也感到如坐針氈。在上周五召開的“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產業峰會”上,他大聲疾呼,一邊希望國內光伏企業不要再搞低價競爭,一邊呼喚政府培育市場。
“中國任何產業的發展,都是一旦有了藍圖就蜂擁而上。甚至在對產業缺乏認識的情況下就一哄而上,由此形成多晶硅產能的巨大擴張,繼而泡沫又在中
- 關鍵字:
尚德 光伏 太陽能
- 第3季太陽光電市場景氣回溫以來,一直有區域之別,就供應鏈的接單狀況來看,呈現歐洲冷、亞洲熱的態勢,非但如此,接單最旺的大陸垂直整合廠,在這波景氣回春期幾乎沒漲價、價格還微跌,而這種非全面性的回溫、再加上下游產品漲勢不足,也是導致料價難持續攀升的主因之一。
第3季太陽光電景氣回溫以來,包括臺灣、大陸太陽能廠訂單回籠度明顯,尤其大陸垂直整合廠包括尚德、英利、天合光能、晶澳等,接單情況相較臺系廠來得佳,更有能力轉單臺灣代工,但因臺灣廠后續也接到歐洲委外代工單,所以第3季末開始針對低價的代工單進行調整。
- 關鍵字:
尚德 光伏 太陽能
- 無錫尚德董事長施正榮9月18日在無錫向全球太陽能業發出挑戰書,誰如果現在能將光伏發電的成本降低到8毛錢/千瓦時,他愿意獎勵1000萬美元。
他是在無錫舉行的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產業峰會上發出如此挑戰的。
他表示,現在目前產能嚴重過剩,價格暴低,去年可能1美金10瓦,現在更低。我們本事就是降價,一降價,在歐洲市場,美洲市場都是中國企業在互相打,他們不斷的失去市場份額,在國內也發出了錯誤的信息,有人拍板我現在能做到8毛錢一度電。現在我叫板,“誰能做到8毛錢一度電還能賺錢,我愿意拿出1
- 關鍵字:
尚德 光伏
- 貿易保護主義似有歪風大作之勢。繼美國挑起輪胎特保案之后,德國一些企業也對中國的貿易伙伴蠢蠢欲動。這次的目標是中國太陽能企業。
“上周末,我們已向商務部等部委匯報了情況。我們希望與德國企業展開一些對話。”尚德電力一位高層昨日下午在電話中對編輯說。
他正在著急的一件事情,就是有德方同行打算向德國政府和歐盟委員會申請,對中國產太陽能電池組件開展反傾銷調查。
目前我國太陽能電池90%出口海外,已躍升為全球第一大制造基地。而中國太陽能廠商一旦被全球最大光伏出口地德國政府
- 關鍵字:
尚德 太陽能電池 綠色能源
- ●工信部發布《2009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指出,太陽能、風能等新興產業重復建設、無序上馬的問題不容忽視
●警示產能過剩,目的是“倒逼”光伏產業結構調整,加速淘汰工藝落后、產能較小、環保不達標的企業
2005年12月,一家名為無錫尚德的太陽能公司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大獲成功,“光伏”這一冷僻詞匯開始流行。從此,光伏產業炙手可熱,投資旋風驟然刮起。
然而,8月底工信部發布的《2009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首次指出,太陽能、風能等新興產業重復建設
- 關鍵字:
尚德 太陽能 光伏
- 9月10日下午,包括無錫尚德副總裁解曉南,常州天合等中國多家光伏企業高層齊聚北京。議題是中國企業如何反擊“中國光伏組件低價傾銷”的指控。
兩周前,德國光伏企業Conergy與SolarWorld聯合多家組件廠商,游說德國政府和歐盟委員會對中國產太陽能電池板進行反傾銷調查。上述公司稱:中國生產商沒有國家支持則不可能盈利。SolarWorld首席執行官Frank Asbeck稱,中國財政部“并網光伏發電項目原則上按工程總投資的50%給予補助”是對光伏企
- 關鍵字:
尚德 光伏 太陽能
- 無錫尚德首席策略官史蒂文-張9月8日表示,尚德將致力于把美國打造成其最大的市場,或許就在2012年之前。他預計美國市場明年將增長兩倍。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首席研究員姜謙指出,2008年以來無錫尚德在美國市場的布局力度一直在加大,2008年10月無錫尚德宣布同MMA Renewable Ventures組建了合資企業Gemini太陽能開發公司,將致力于開發、融資和經營至少10MW太陽能項目。并打算將其2009年美國銷售額擴大兩倍。而金融危機之后,隨著歐洲市場的大幅萎縮,無錫尚德的這種戰略更加凸顯出
- 關鍵字:
尚德 太陽能 光伏
- 雖然無錫尚德有望在2009年擠下德國Q-Cells,成為全球最大的硅晶太陽能電池制造商,但由于競爭對手First Solar的發展更為強勢,2009年無錫尚德的市場占有率或將出現不升反降的局面。
市場調研機構iSuppli近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美國薄膜太陽能電池模塊制造商First Solar因具成本優勢,2009年產量將可望超越硅晶(crystalline)太陽能電池競爭對手,成為全球最大太陽能電池制造商。2009年First Solar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量將高達1100MW,較08年生產的
- 關鍵字:
尚德 太陽能電池
- “對于過剩產能的描述,實際上沒有點太陽能的名,也沒有點風電的名,僅僅指多晶硅、風電設備。”周五在成都舉行的“2009中國新能源國際論壇”上,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點名新能源過剩成為自始至終的熱門話題。在談到這個問題時,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秘書長曾少軍特別在 “投融資論壇”上作出上述表態。
對于政府表態的新能源過剩問題,在周五會議上發言以及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多位專家及企業界人士表示,國內多晶硅產能并未過剩。
專
- 關鍵字:
尚德 新能源 多晶硅
- 大陸太陽能垂直整合廠積極搶攻市占率,不過,2009年開始品牌價值開始發酵,第3季景氣反彈,各家大陸垂直整合廠的模塊受市場接受的程度也不一,近期傳出有些受肯定的品牌廠,較已告知客戶模塊交期改為6周,有些則眼見旺季漸近尾聲,開始有清庫存現象。
2008年第4季歷經金融風暴及西班牙補助更動后,2009年太陽光電市場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所以系統端在挑選模塊偏重于品牌價值,以歐洲一線模塊廠的價格目前每瓦仍維持在2.7~2.8美元的水位,亞洲的模塊包括臺灣、大陸等,則維持在2美元左右的報價。
系統
- 關鍵字:
尚德 太陽能
- 備受太陽能業界矚目的大陸「太陽能屋頂計畫」商機,近期卻傳出首批送件約達500百萬瓦(MWp)規模建案計畫,獲得批準補助恐低于100MWp,出現雷聲大、雨點小疑慮,大陸太陽能內需市場商機恐將延遲浮現,在大陸內需市場不如預期情況下,將讓加速垂直整合、具備價格優勢的大陸太陽能廠,加速擴大國際市場開發腳步,全球太陽能業者恐面臨更大壓力。
太陽能業者表示,大陸政府推動「太陽能屋頂計畫」從5月進行首波收件至今,遲未見有具體進展,眼見第2批送件期限亦將在8月底截止,業界開始對「太陽能屋頂計畫」補助規模產生疑慮
- 關鍵字:
尚德 太陽能 光伏
尚德介紹
尚德,世界能源企業,世界光伏標桿企業,在全球已經使用的產品高達1.3GW。
施正榮,尚德董事長兼CEO,光伏博士,2006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中國綠色年度人物,美國《時代》雜志“環保英雄”。
2006年6月,尚德為世界最高海拔村莊“堆村”,世界最高海拔小學“巴松完小”提供獨立式光伏能源產品。
2008年,尚德為2008奧運會提供1000萬光伏產品,為5月8日世界第三極珠穆朗瑪峰圣火傳遞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