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僅僅一年,多晶硅市場風云突變。
時間回到一年前的9月下旬,《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38號文”),將多晶硅送進“產能過剩”黑名單。
一年之后,多晶硅卻因供不應求,價格暴漲30%,令這個38號文件陷入尷尬。
資料顯示,多晶硅價格從今年五六月份的50多美元/公斤開始上漲,至今已突破90美元/公斤。分析人士預計,下半年多晶硅價格破100美元/公斤幾無懸念。
其實,對于工信部誤判的質疑,一
- 關鍵字:
多晶硅 光伏
- 位于江西省新余市的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近日連續完成三項多晶硅制備及利用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有關專家稱其對于提高太陽能級硅材料的有效利用率、促進太陽能光伏發電應用,以及節能減排、改善環境以及推動行業科技進步具有重大意義。
據了解,賽維公司經過 5年發展,已成長為世界著名的大型光伏企業,硅片產能世界第一。該公司以國家光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依托,堅持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道路,科研水平不斷躍上新的臺階,其中“生產100cm×100cm多晶硅錠的工藝與設備研究
- 關鍵字:
賽維光伏 多晶硅
- 中國光伏產業聯盟副秘書長、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信息產業研究所副所長高宏玲預計,當前我國光伏產業投資存在過熱傾向,截止目前,多晶硅投資總額已超過1340億,若不加以規范引導必然出現產能過剩。高宏玲是在一個內部會議上做上述表態的。
此外,高宏玲還表示,2010年,各大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生產廠商大量擴產,其他行業廠商紛紛進入,預計2010年全球多晶硅總產量達11.6萬噸,同比增長22%,2011年將達14.9萬噸。
高宏玲介紹,當前中國多晶硅產業投資總額超過1340億,實際已投資470億,
- 關鍵字:
多晶硅 光伏
- 針對工信部日前在工業經濟夏季報告中提及多晶硅產業出現過剩的說法,國內光伏龍頭企業之一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施正榮9月9日在北京表示,目前多晶硅產業并未過剩。
施正榮是在“共道未來”論壇上回答《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提問時做出上述表述的。
他還表示,工信部此前也曾作出類似的判斷,但科技部等單位已經做過澄清,多晶硅目前并未出現過剩。
工信部9月7日發布工業經濟夏季報告認為,目前風能設備和多晶硅產業存在過?,F象。
而針對新能源產業進入國務院確定的
- 關鍵字:
尚德 多晶硅 光伏
- 中國最大的多晶硅生產企業——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發布新聞稿稱,旗下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多晶硅生產副產物循環利用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近日獲得國家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支持,資助額度為500萬元人民幣。
新聞稿稱,有關項目成功實施后,將在江蘇中能現有四氯化硅氯氫化工藝的基礎上,將產能、轉化率、能耗物耗等技術和經濟指標全面提升到國際先進甚至領先水平,進一步優化公司的封閉循環生產體系,降低多晶硅生產成本。
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
- 關鍵字:
保利協鑫 多晶硅 光伏
- 9月7日,中國光伏產業聯盟副秘書長、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信息產業研究所副所長高宏玲預計,當前我國光伏產業投資存在過熱傾向,截止目前,多晶硅投資總額已超過1340億,若不加以規范引導必然出現產能過剩。高宏玲是在一個內部會議上做上述表態的。
此外,高宏玲還表示,2010年,各大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生產廠商大量擴產,其他行業廠商紛紛進入,預計2010年全球多晶硅總產量達11.6萬噸,同比增長22%,2011年將達14.9萬噸。
高宏玲介紹,當前中國多晶硅產業投資總額超過1340億,實際已投資
- 關鍵字:
光伏 多晶硅
- 全球大型垂直一體化光伏發電產品制造商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8月30日發布新聞稿稱,公司已與韓國多晶硅供應商OCI Chemical Corporation (下稱OCI)簽訂了為期五年的供貨協議。
根據協議,OCI同意在2011—2015年期間向英利集團提供總價值約4.42億美元的多晶硅產品。
記者向英利集團高層了解到,整個光伏產業呈現強勢復蘇趨勢,包括英利在內的光伏企業目前訂單較多,工廠常需加班趕工。英利旗下六九硅業雖已投產,一期年產
- 關鍵字:
英利 多晶硅 光伏
- 今年以來全球光伏行業景氣度急劇回升,終于從終端需求傳導到上游原材料。
多晶硅現貨價格自2008年金融危機后就一蹶不振,不過從今年7月底開始,多晶硅現貨價格出現近兩年來的首次回升,短短一月時間就較年初報價上漲了20%。受此影響,A股市場上的江蘇陽光、南玻A、樂山電力、天威保變等個股近期也是紛紛上漲。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后續沒有海外市場利空消息的出現,
- 關鍵字:
多晶硅 光伏
- 全球最大多晶硅廠--江西賽維董事長彭小峰25日表示,兩岸在太陽能產業的互補性最高,兩岸業者應該連手一同去賺世界的錢。目前臺灣營收已占到賽維的20%以上,比重未來還會進一步提升。
彭小峰此次赴臺出席新日光能源(電池)臺南新廠破土典禮,他指出,臺灣太陽能產業(也稱光伏)過去成長快速,以新日光為例,成立不到5年,營收就成長27倍,其它像昱晶、茂迪等成長速度同樣驚人,具有強大的國際競爭力。
臺灣營收已逾20%
賽維與臺灣所有太陽能電池廠都有業務往來,一方面賣芯片給臺灣業者,另一方面也買臺灣業
- 關鍵字:
多晶硅 光伏
- 日本德山化工近日宣布,公司已準備在馬來西亞Samalaju重工業園區建造6000噸多晶硅工廠,該工廠將于2011年初正式動工,并預計于2013年春季投產運營。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首席研究員姜謙指出,盡管早在2008年底德山化工就開始了在馬來西亞進行廠址篩選工作,但之后并無實際動作。主要原因應該是眾所周知的國際金融危機的不期而至,在很大程度上打亂了其產能擴張的部署。而德山化工之所以選擇目前這一節點宣布其擴張計劃,主要與2010年上半年以來全球多晶硅市場供需緊張,并導致現貨市場價格一路攀升有關。
- 關鍵字:
多晶硅 光伏
- 在金融危機后的低碳時代背景下,面對新一輪國際競爭,新能源被賦予了搶占未來戰略制高點的重任。
“世界正在進入低碳為主的大調整、大變革時期,為應對高碳能源為主的高碳結構和低碳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中國提出要大力發展低碳能源技術,并加快形成以風能、太陽能以及先進核能等綠色能源、替代能源的支柱產業。”中國工程院副院長謝克昌近日在上海世博會“科技創新與城市未來”主題論壇如是說。
謝克昌以及與會多位專家指出,能源短缺和環境問題迫使全球走向低碳,而在低碳經濟
- 關鍵字:
新能源 多晶硅
- 太陽能電池廠近期除擔心產能不足、無法因應訂單需求,另一個隱憂則是多晶硅現貨市場報價振蕩幅度愈來愈大,從上半年每公斤50~55美元,目前平均已達到55美元以上,現貨市場更傳出突破60美元交易,報價波動幅度愈來愈大,且成交紀錄一路走高。
2009年金融風暴使得多晶硅現貨報價從每公斤400美元跌到100美元以下,多數硅晶圓及電池廠飽受過往高價簽定料源合約所帶來營運壓力之苦,不愿再簽定長期合約,使得2010年產能快速擴充的硅晶圓廠及電池廠,有相當比例料源必須依賴現貨市場。
太陽能電池業者指出,現貨
- 關鍵字:
多晶硅 太陽能電池
- GT Solar International, Inc.是面向太陽能、LED和其他專業市場提供多晶硅生產技術以及藍寶石和硅晶體生長系統的全球供應商。該公司今天宣布,已經收到來自韓國多晶硅生產商OCI Company, Ltd.對其最新SDR? 400化學蒸汽沉積(CVD)反應器和其他設備的后續訂單,價值2340萬美元。這些反應器和設備將用于支持OCI多晶硅工廠的擴建。
GT Solar總裁兼首席執行官Tom Gutierrez表示:“對于OCI所展現出來的對我們多晶硅生產
- 關鍵字:
GTSolar 多晶硅 生產設備
- 作為其計劃增加50%產能從而在2010年生產600MW,并在2013年達到1G2的產能規劃,京瓷開始在其新的太陽能電池中野洲市,滋賀縣,日本的制造工廠批量生產。
2010年3月京瓷創建了創紀錄的16.9%的轉換率,該技術使用'背接觸'細胞技術生產多晶硅太陽能電池來提高電池效率。最近,京瓷公司已計劃提升40%的容量到400兆瓦,2010年持續強勁的需求已經迫使該公司調高其整體擴產計劃。 該公司在主要市場的銷售渠道目標是超過100個渠道,如日本,美國和歐洲市場渠道。
同時還計劃2010夏天開始
- 關鍵字:
太陽能電池 多晶硅
- GT Solar 8月4日宣布已經收購了私有公司Crystal Systems, Inc.。 Crystal Systems是一家晶體生長技術公司,生產高質量,大面積的藍寶石襯底材料,用于LED, 國防,醫療,及航空工業領域。
“Crystal Systems公司的藍寶石工藝技術與我們的硅生長技術互補,我們相信這一合并將幫助我們盡快推出產品,并迅速超過其他供應商所提供的藍寶石晶體生長技術”,GT Solar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Tom Gutierrez說道,“
- 關鍵字:
GTSolar 光伏 多晶硅
多晶硅介紹
多晶硅(Polysilicon)是生產單晶硅的直接原料,是當代人工智能、自動控制、信息處理、光電轉換等半導體器件的電子信息基礎材料。被稱為“微電子大廈的基石”。
主要的多晶硅生產商有Hemlock Semiconductor、瓦克集團(Wacker Chemie)、REC、日本德山公司(TOKUYAMA)、MEMC、Mitsubishi、Sumitomo-Titanium,以及一些中國的一些比較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