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功率系統和物聯網領域的半導體領導者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近日最新推出了PSOCTM?4 HVMS產品系列,擴展其PSOC? 4 HV微控制器(MCU)平臺。這一新系列專門針對空間受限的傳感和執行器應用進行了優化,將高壓功能與先進的模擬傳感能力集成到標準MCU中,只需極少的外部元件即可直連汽車電池和車載網絡。英飛凌PSOC? 4 HVMS在汽車市場,功能安全正越來越多地被添加到低端MCU應用中。同時,汽車設計師致力于為空間受限應用開發緊湊且高度集成化的控制單元。隨著消費者對智能化、美觀內飾設計以及
- 關鍵字:
英飛凌 PSOC 微控制器
- ●? ?雙Arm CPU核心實現前所未有的7300+ CoreMark(注)●? ?臺積電22ULL工藝帶來高性能與低功耗●? ?嵌入式MRAM具備更快的寫入速度、更強的耐久性和數據保持能力●? ?專為視覺和語音AI以及實時分析優化的專用外設●? ?全新AI軟件框架簡化開發并支持與MPU的輕松遷移●? ?卓越的安全功能確保數據隱私全球半導體解決方案供應商瑞薩電子(TSE:6723)今日宣
- 關鍵字:
瑞薩 微控制器 MCU
- 在物聯網擴展、工業自動化和對節能嵌入式系統不斷增長的需求的推動下,可編程微控制器市場預計將從 2024 年的 468 億美元增長到 2032 年的 1024 億美元。可編程微控制器市場在 2023 年價值 424.3 億美元,預計到 2024 年將達到 468 億美元,預計到 2032 年將達到 1024 億美元,在 2025-2032 年的預測期內以 10.29% 的復合年增長率 (CAGR) 增長。智能設備的快速技術進步、嵌入式系統部署的增加以及物聯網、5G 和自動化技術在各行各業
- 關鍵字:
可編程 微控制器
- 全球半導體解決方案供應商瑞薩電子近日宣布推出RA2L2微控制器(MCU)產品群,率先在業內支持USB-C Revision 2.4新標準。這款MCU基于48MHz Arm Cortex-M23處理器,擁有豐富的功能特性,使其成為便攜式設備和個人電腦(PC)的理想選擇。全新USB Type-C線纜和連接器規范2.4版本可降低電壓檢測閾值(1.5A電源為0.613V,3.0A電源為1.165V)。RA2L2 MCU是業內首款支持這一新標準的MCU。RA2L2 MCU采用專有低功耗技術,提供87.5μA/MHz
- 關鍵字:
瑞薩 微控制器 MCU USB-C Rev. 2.4
- 意法半導體新推出的Stellar微控制器內置了xMemory技術,作為Stellar系列汽車微控制器內置的新一代可改變存儲配置的存儲器,它為正在發展的軟件定義汽車以及不斷進化的電動汽車架構提供了一個更為簡單且具有更強可擴展性的計算平臺。
- 關鍵字:
意法半導體 Stellar 微控制器 xMemory
- 提供超豐富半導體和電子元器件?的業界知名新品引入?(NPI)?代理商貿澤電子(Mouser Electronics)即日起開售Raspberry Pi的新款RP2350微控制器。RP2350建立在Raspberry PI RP2040的成功基礎上,旨在以實惠的價格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安全性,非常適合嵌入式計算和工業物聯網應用。Raspberry Pi?RP2350微控制器采用雙核、雙架構設計(兩個運行頻率達150MHz的Arm??Cortex?-M33處理器,以及兩個開
- 關鍵字:
貿澤 Raspberry Pi 微控制器 MCU
- 荷蘭的 Innatera 推出了第一款使用神經形態架構的商用微控制器,用于傳感器應用。Pulsar 芯片具有異構架構,將模擬和數字神經形態模塊與傳統卷積神經網絡加速器和 RISC-V 內核相結合。與傳統的 AI 處理器相比,它的延遲降低了 100 倍,能耗降低了 500 倍,芯片尺寸為 2.6 x 2.8 毫米,采用臺積電的標準 28nm 工藝制造,體積不到 5 美元。“Pulsar 不僅僅是另一個 AI 芯片——這是世界上第一個量產的神經形態微控制器,代表了我們將智能帶到邊緣的方式的根本轉變,”Inna
- 關鍵字:
Innatera 傳感器 神經形態 微控制器
- RA0E1擁有16bit的定時器。定時器支持PWM輸出功能。這一節我將展示如何配置并實現呼吸燈的效果。在前面工程基礎之上打開RASC配置工具,新建一個r_tau_pwm的stack, 并激活pwm開發板板載的LED1為P103,所以在Pwm的屬性中配置通道數為5,并設置TIO5,其詳細配置屬性如下圖:然后重新生成工程代碼,打開工程,添加修改占空比與初始化代碼如下:view plaincopy to clipboardprint?1./**自定義函數:設置PWM占空比2.@param duty占空比范圍:0
- 關鍵字:
202505 瑞薩 單片機 MCU PWM 呼吸燈
- SHT3X是一款優秀的溫濕度計。他采用i2c 接口,地址為0x44。它的驅動與原理的講解非常的豐富,網上也有非多的現成的代碼,我這里不做過多的闡述。本篇的主要特點是在前面OLED驅動的前提下,對sht31進行面向對象的編程方式進行講解。1? ?前提在OLED驅動之中,我已經初始化了I2C的總線,所以有總線驅動在本篇沒有做,如果是使用spi 或者其他的方式進行數據展示,那么需要加上對i2c 總線進行初始化。2 實現步驟2.1 創建sensor.h,在其中創建結構體view plainco
- 關鍵字:
202505 瑞薩 單片機 溫度計 RA0
- 對需要快速捕捉瞬態模擬信號的器件而言,在盡可能降低功耗的同時實現快速響應至關重要,尤其在電池供電應用中。為滿足這一需求,Microchip Technology Inc.(微芯科技公司)近日發布PIC16F17576系列單片機(MCU)產品。該系列單片機集成低功耗外設,可精準測量易變模擬信號。PIC16F17576 系列單片機搭載新型低功耗比較器與參考電壓組合模塊,在MCU內核處于休眠模式時仍可運行,支持持續模擬測量且電流消耗低于3.0 μA 。模擬外設管理器(APM)通過控制外設啟停狀態,最大限度降低總
- 關鍵字:
Microchip 單片機 MCU 模擬傳感器
- 控制類芯片介紹控制類芯片主要就是指MCU(Microcontroller Unit),即微控制器,又叫單片機,是把CPU的主頻與規格做適當縮減,并將存儲器、定時器、A/D轉換、時鐘、I/O端口及串行通訊等多種功能模塊和接口集成在單個芯片上,實現終端控制的功能,具有性能高、功耗低、可編程、靈活度高等優點。車規級MCU示意圖汽車是MCU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應用領域,據IC Insights數據,2019年全球MCU應用于汽車電子的占比約為33%。高端車型中每輛車用到的MCU數量接近100個,從行車電腦、液晶儀表,
- 關鍵字:
MCU 單片機 汽車電子 微控制器 芯片
- 在不斷發展的嵌入式系統領域,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將繼續為開發者提供先進的微控制器(MCU)解決方案。其AURIX?、TRAVEO? T2G?和?PSOC? Automotive等MCU系列憑借高性能、靈活性和易用性,滿足了各類應用需求。為了進一步支持開發者,英飛凌推出全新的實惠開發套件和免費集成的開發環境(IDE),并輔以全面的軟件工具、教程和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英飛凌MCU的易用性英飛凌的開發套件(包括AURIX? TC375 Lite、TRAVEO? Lite和PSOC? HV MS
- 關鍵字:
英飛凌 微控制器.MCU
- 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憑借在微控制器(MCU)領域的領先優勢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全球和地區車用半導體市場的領導地位。根據TechInsights的最新市場研究[1],2024年英飛凌在全球車用半導體市場的份額達到13.5%。公司在歐洲車用半導體市場以14.1%的份額從2023年的第二位升至首位,并在北美車用半導體市場以10.4%的份額從2023年的第三位升至第二位。與此同時,英飛凌在全球MCU市場的份額持續上升,以32.0%領先第二名2.7%。英飛凌科技執行副總裁兼英飛凌汽車業務首席營銷官Peter Schaef
- 關鍵字:
英飛凌 微控制器 MCU 車用半導體
- 前言1946年2月15日,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 ENIAC問世,這標志著計算機時代的到來。ENIAC 是電子管計算機,時鐘頻率雖然僅有 100 kHz,但能在1s 的時間內完成 5000 次加法運算。與現代的計算機相比,ENIAC有許多不足,但它的問世開創了計算機科學技術的新紀元,對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研制 ENIAC 的過程中,匈牙利籍數學家馮·諾依曼擔任研制小組的顧問,并在方案的設計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1946年6月,馮·諾依曼又提
- 關鍵字:
MCU 單片機
- AI應用正從云端逐漸向邊緣和終端設備擴展。 微控制器(MCU)作為嵌入式系統的核心,正在經歷一場由AI驅動的技術變革。 傳統的MCU主要用于控制和管理硬件設備,但在AI時代,MCU不僅需要滿足傳統應用的需求,還需具備處理AI任務的能力。滿足邊緣與終端設備的需求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是指將數據處理和計算任務從云端轉移到靠近數據源的設備上進行。 這種方式能夠減少數據傳輸的延遲,提升系統的實時性和隱私保護。 邊緣設備通常資源有限,因此需要高效且低功耗的AI處理器來支持復雜的AI任務。為了滿足邊
- 關鍵字:
微控制器 AI 邊緣計算 Arm
單片機(微控制器)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單片機(微控制器)!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單片機(微控制器)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單片機(微控制器)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