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目前正積極協商LED 標準制定,由于臺灣已經完成LED路燈與照明4項國家標準,而中國「十城萬盞」計劃的部分城市,也采用臺灣LED標準,臺灣未來有機會主導LED國際標準。
去年第4次江陳會簽署完成「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協議」,并且區分5個分組,由于臺灣LED(發光二極管)產量高居全球第1,因此未來兩岸產業標準制定合作項目中,將以LED產業先行。
據悉,大陸目前積極推動的「十城萬盞」計劃中,很多城市都是采取臺灣制定的LED國家標準,這對臺灣推動LED標準成為國際標準的方向,具有非常正面
- 關鍵字:
半導體照明 LED
- 原天頤科技變身三安光電、大族激光收購元亨光電、士蘭微擴產LED芯片,德豪潤達、聯創光電、證通電子以及長江通信等公司投資LED的計劃穩步推進,更有臺資LED照明企業轉移內地,歐美日韓照明巨頭入股中國照明企業進軍LED產業。今年以來,一股LED的投資熱潮在中國大陸涌動。
傳統照明企業謀劃LED之路
“LED照明才剛剛進入室內照明。在未來的3-5年內,將進入LED商業照明的黃金時代;在未來的5-10年間,才會全面進入LED家居照明。”高工LED產業研究所研究表明,未來十年
- 關鍵字:
半導體照明 LED芯片
- 當今世界正處于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變革,城市化全球化的趨勢加快,環境問題也日益凸顯,而同時,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而科技創新將成為時代進步的助推器。在照明領域,綠色高效并孕育了無窮創新變革空間的新光源新能源照明產業成為了全球的朝陽產業正日益崛起。
不久前,由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CSA)主辦的2001上海國際新光源&新能源照明展覽會暨論壇在上海光大會展中心召開。本次論壇為新光源新能源照明行業推廣新產品及新技術,進行溝通交流搭建了一個世界平臺,吸引了全球領先企業參加
- 關鍵字:
新能源 半導體照明
- 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球半導體市場造成了較大影響,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亦首次出現了負增長。然而,在國家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的大背景下,3G、移動通信、半導體照明、汽車電子等新興領域正在迅速發展,其中孕育的巨大市場,將使我國IC產業在嚴峻的挑戰面前覓得發展良機。隨著《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01、02重大專項的深度實施和集成電路產業“十二五”規劃的編制,國內的集成電路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高潮。
設計類專利國內申請人比重增大
經檢索,2009年公開的我國設計
- 關鍵字:
3G 移動通信 半導體照明
- 記者昨日從“2010廣州國際照明展LED產業研討會”上獲悉,報名參展的企業與往屆相比發生了質的變化,LED已經漸成主流,參展的1800多家照明企業中,近一半企業已涉足LED產品,傳統的白熾燈幾乎淡出市場。
傳統白熾燈幾乎全淡出
第15屆廣州國際照明展覽會將于9日~12日在琶洲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作為“國際照明產業風向標”,展覽會負責人廣州光亞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忠順昨日在研討會上告訴記者,與往年相比,本屆參展的照明企業,已從爭議LED照
- 關鍵字:
LED 半導體照明
- 由北京半導體照明產業領域20余家相關單位共同組建的「中關村半導體照明產業技術聯盟」 將于2010年6月30日正式成立。未來官方將積極支持聯盟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專案,在研發和示范項目、政府采購項目中優先選擇聯盟企業。
北京新材料發展中心主任萬榮表示,聯盟成立后,將凝聚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發揮北京在檢測和標準制定方面的優勢、促進大屏幕全彩顯示和景觀照明等高端應用。未來3年,形成自主知識產權50項、國家或行業標準10項,推動建設3~5項標志性示范應用工程。同時聯盟目標3年內培育6~8家行業龍頭企業,促進形
- 關鍵字:
半導體照明 LED
- 中關村正式啟動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來,大動作不斷。6月30日,由北京半導體照明產業領域20余家相關單位共同組建的“中關村半導體照明產業技術聯盟”正式成立。未來3年,聯盟將培育6至8家行業龍頭企業,促進形成高端產業集群,實現產業規模50億元。
變科技優勢為產業優勢
北京新材料發展中心主任萬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北京在半導體照明方面科研實力雄厚,高端產業已初具規模,特別是在裝備研制、襯底材料、外延材料、芯片、大屏幕LED全彩顯示、特色照明燈具、檢測及標準制定等方面
- 關鍵字:
半導體照明 LED
- 自1993年日本日亞公司Nakamura等人首次研發出高效發光的藍光InGaN/AlGaN雙異質結LED器件以來,經過長達15年的發展,III族氮化物LED實現了從藍光、全色顯示到白光照明,應用從信息技術領域到節能技術領域的兩大轉變,形成了半導體照明新興產業。當前半導體照明技術日新月異,半導體照明產業蓬勃發展,形勢喜人,而“照明”與“背光”的結合更將實現“光電子”與“微電子”的結合,改變光電子產業與微電子產
- 關鍵字:
半導體照明 LED
- 近日,中國中科院半導體照明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通過LED發出的光線可以連接寬帶網絡。據中科院專家介紹,LED燈光可以無線上網的奧秘就是LED燈光可以通過每秒200萬次的開關動作,發出調制過的信號,完成信息和指令的傳輸。目前上網最大傳輸可以實現每秒2M的速度,未來可達到每秒上G的接入速度。
LED燈光無線上網不僅便利,而且不會產生電磁波,因此比較大的實用地方是飛機上或者是在水下。至于是否適合家庭使用,目前還在研究中,何時商業化更是未知數。目前美國、日本和歐洲都開始了關于LED無線通信技術的研發,這可
- 關鍵字:
半導體照明 LED
- 規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車、世界最大單體面積的太陽能屋面、最集中的半導體照明技術……在上海世博會上,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化成果得到示范應用,“低碳世博”深入人心。
在近日舉行的世博專題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周敏浩介紹,世博園區實施了太陽能、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LED照明工程等示范應用項目。
中國館、世博軸、演藝中心和城市最佳實踐區等場館區域使用了半導體照明LED,這是LED照明首次在中國城市街區大規模集中使用。在一公里長的世
- 關鍵字:
新能源 半導體照明
- 近日,中國中科院半導體照明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通過LED發出的光線可以連接寬帶網絡。據中科院專家介紹,LED燈光可以無線上網的奧秘就是LED燈光可以通過每秒200萬次的開關動作,發出調制過的信號,完成信息和指令的傳輸。目前上網最大傳輸可以實現每秒2M的速度,未來可達到每秒上G的接入速度。
LED燈光無線上網不僅便利,而且不會產生電磁波,因此比較大的實用地方是飛機上或者是在水下。至于是否適合家庭使用,目前還在研究中,何時商業化更是未知數。目前美國、日本和歐洲都開始了關于LED無線通信技術的研發,這可
- 關鍵字:
半導體照明 LED
- 自2003年啟動半導體照明工程后,科技部在科技攻關計劃、863計劃新材料領域中先后支持了半導體照明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我國半導體照明產業和技術取得顯著進步,初步形成了從上游材料、中游芯片制備、下游器件封裝及集成應用的比較完整的研發與產業體系,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1.產業化關鍵技術取得較大突破。以企業為主體的LED制造技術進展較快,企業產業化線上完成的功率型芯片封裝后光效達到80~100lm/W.功率型白光LED封裝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功率型硅襯底LED芯片封裝后光效達到78lm/
- 關鍵字:
半導體照明 LED
- 近年來,歐美日等國紛紛圍繞LED照明行業制定了各自的發展計劃,以期搶占產業的制高點。我國也先后制定并啟動了“863”計劃、綠色照明工程、半導體照明工程、“十城萬盞”半導體照明應用示范工程等措施,大力扶持我國LED產業的發展,我國的LED產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
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包括LED外延片的生產、LED芯片的制備、LED芯片的封裝以及LED產品應用在內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并在下游集成應用方面具有一定優勢。LED從業人數達5萬多人,研究機構
- 關鍵字:
LED 封裝 半導體照明
- 繼2009年6月舉辦“兩岸LED照明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后,目前兩岸已經在搭建交流平臺、標準檢測合作方面達成了共識,并取得初步成效。
中國國家電光源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華樹明表示,目前兩岸已開始送樣測試比對工作,希望未來能逐步在光度學、色度學、比對、分析等方面達成合作,開展長期研究。
臺灣工研院能環所副組長李麗玲也表示針對亞洲人光度學、色度學研究很有必要,同時她希望兩岸在安全性能測試方面能有更好的合作。另外,兩岸可以建立產品數據庫,便于篩選更好的企業和產品。
- 關鍵字:
LED 半導體照明
- 若問中國當前最紅火的行業是什么,LED光電產業當仁不讓。南到深圳,北到黑龍江,東有杭州灣,西有大四川,處處都閃耀著LED光電產業的身影。在一波又一波的LED熱潮中,眾多地方也打起“LED產業基地”的旗號,大力發展招商投資。姑且不論中國的LED產業是否有“投資過熱”“產能過剩”之疑,單單是各地政府喊出的LED產業基地就足以讓業內外人士眼花繚亂。那么,到底該如何對產業集群中的各個環節進行比較,分析彼此的優劣勢,從而做出最佳選擇,這也是
- 關鍵字:
半導體照明 LED
半導體照明介紹
LED(LightingEmittingDiode)即發光二極管,是一種半導體固體發光器件。它是利用固體半導體芯片作為發光材料,在半導體中通過載流子發生復合放出過剩的能量而引起光子發射,直接發出紅、黃、藍、綠、青、橙、紫、白色的光。LED照明產品就是利用LED作為光源制造出來的照明器具。
當前全球能源短缺的憂慮再度升高的背景下,節約能源是我們未來面臨的重要的問題,在照明領域,LED發光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