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烈火中永生》中,共產黨員許云峰英勇就義時,已經聽到了解放軍攻城的隆隆炮聲。他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面對軍統徐鵬飛的嘲笑,他表示出了無怨無悔。那是1949年11月底。像許云峰這樣倒在勝利前夜的共產黨人,不在少數。他們是英雄,共和國會永遠記住他們的名字。
六十四年過去了。
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公布了,這份文件定出了2015年中國光伏裝機35GW的目標,考慮到只有兩年半不到的時間,現在的存量還不到8GW,因此,今年應該達到8-10GW的新增裝機容量。
日本也傳出
- 關鍵字:
光伏 太陽能
- 據環球網引述《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近期,中國與歐盟就中國產光伏產品在歐洲市場的傾銷問題達成了和解。歐盟是全球最大的光伏產品市場,此前,中國產光伏電池的6成出口歐盟。但今后的相關貿易量將受到限制。而無法進入歐盟市場的中國光伏產品將轉而流向日本。得益于日本國內實施的電力收購制度很多日本企業今后也將面臨潛在的威脅。
報導稱,全球最大的光伏產品制造商、中國英利綠色能源的負責人曾明確表示要大幅增加對日本的出貨量,計劃將今年的對日出口量累計增加到45萬千瓦,相當于2012年的20倍以上。這一規模也已相當于日
- 關鍵字:
光伏 太陽能
- “光伏產業是十年來全球發展最快的新興產業之一,中國光伏制造業發展尤為突出。”14日,中國可再生資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主任趙玉文在于成都雙流舉行的“2013中國(成都)新能源國際峰會”上指出,雖然歐洲依然是全球光伏市場的領軍區域,但如今歐洲以外的新興市場正在崛起。
此次大會以“調整升級與市場開拓”為主題。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
- 關鍵字:
光伏 太陽能
- 在“概念”炒作最前線的A股市場,手游概念、觸摸屏等概念板塊在今年上半年以來,都不斷遭到爆炒。盡管大行情是經濟增長乏力、大盤下跌,但這些概念板塊的股價卻仍然翻了幾番。值得注意的是,同樣受到國家政策多重利好刺激的太陽能光伏板塊,從去年年底到8月初,漲幅卻僅為27.62%。
有業內人士樂觀預計,在經歷了長達3年的周期性下行后,今年光伏行業有望見底回升。中投顧問能源行業分析師任浩寧卻表示,從深滬兩市光伏企業上半年的業績和估值情況來看,幾乎可以用全軍覆沒來形容,股票走勢并無太大吸引
- 關鍵字:
光伏 太陽能
- 全球光伏行業最近兩年一直在掙扎的邊緣。大量的產能過剩以及有歐洲變修改FIT而造成的不及預期的市場增長已經造成光伏產品價格暴跌,同時造成整條產業鏈處于虧損之中。這有相應的導致了破產、裁員及并購,這種情況在歐洲有為嚴重。
但是2013年Q2數據首次顯示出太陽能光伏行業出現了明確的復蘇信號。雖然光伏企業沒有盈利,但是隨著中美日三國需求的增加,光伏組件的價格和出貨量都在增加。
但是復蘇并沒有擴散到整個產業價值鏈。那些不能適應動態的開發商和制造商和行業新特點的公司還不能擺脫困境。
市場轉移
- 關鍵字:
光伏 太陽能
- 光伏業的產能過剩已經成為了國家部委的案頭難題,國資委人士曾經告訴筆者,希望引導光伏業過剩產能有序退出。為推動光伏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最新的光伏發電補貼方案將于今年年底出臺,對大型光伏發電站發電和分布式發電分別制定相關上網電價和補貼。
中國的光伏業究竟過剩多少一直是一個謎,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光伏產能過剩達到22吉瓦,而中國光伏組件的產量占據全球60%以上。
在光伏業銷量慘淡、庫存積壓的時候,一些中小光伏企業不得不暫停生產線,甚至通過變賣設備來換取資金,這暫時讓我國光伏業的產能過剩現狀得
- 關鍵字:
光伏 太陽能
-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句話套用在中國光伏業身上顯得再貼切不過:一方面,國家支持光伏業的態度空前堅決,受益于《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國未來三年每年新增的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000萬千瓦,可以預想在城鎮化大潮中會陸續有更多光伏業利好政策出臺。
另一方面,中國光伏業又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尷尬的境地。歐盟對華“雙反”落地,出口市場的結構面臨巨大調整;此外,剛剛度過了銀行銀根緊縮和市場低迷不振的冬天,光伏企業大多傷筋動骨,資金緊缺。
- 關鍵字:
光伏 太陽能
- 賽維上岸了。有新余國資背景的恒瑞新能源吃下賽維19.9%的股權,被視為賽維在國有化中邁出了重要一步。常有聲音指責政府在光伏的興衰過程中沒有起到好作用,但彭小峰、施正榮在事業巔峰期沒能作出正確的行業前景判斷,盲目擴張導致企業債臺高筑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賽維和尚德的教訓還在于,雖然政府對企業的期望在于就業和稅收,但千萬不要以此要挾政府,沒有大到不能倒的企業。
背景
賽維既是納稅大戶,又是就業大戶,還關乎政府的面子,自然不能任由其破產。而由于歐美傳統光伏市場不斷惡化,國內市場在短期內也難見起色,未
- 關鍵字:
賽維 光伏
-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句話套用在中國光伏業身上顯得再貼切不過:一方面,國家支持光伏業的態度空前堅決,受益于《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國未來三年每年新增的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000萬千瓦,可以預想在城鎮化大潮中會陸續有更多光伏業利好政策出臺。
另一方面,中國光伏業又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尷尬的境地。歐盟對華“雙反”落地,出口市場的結構面臨巨大調整;此外,剛剛度過了銀行銀根緊縮和市場低迷不振的冬天,光伏企業大多傷筋動
- 關鍵字:
光伏 太陽能
- 扶持政策密集出臺吸引投資者關注
去年以來,我國的光伏產業遭遇了寒冬,但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國內需求的拉動下,市場逐漸回暖。上半年,光伏行業整體復蘇情況良好,上市公司表現搶眼。隨著國家對光伏產業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相關板塊有望再次受到投資者追捧。
上市公司已有起色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日前發布的《2013年上半年我國光伏產業運行情況》顯示,受政策引導和市場驅動等因素共同作用,當前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形勢比2012年同期有所改善,行業運行總體情況趨穩,多晶硅產量逐月回升,部分電池企業經營狀況
- 關鍵字:
光伏 太陽嫩
- 中歐的光伏貿易爭端日前落下了帷幕,雙方以“不太滿意”的協約和解。我國光伏的“外患”暫緩,不過“內憂”依舊持續著。曾經風華正茂的無錫尚德破產后的接盤仍然愁云密布,尚德的百億欠款讓天合光能和英利集團等國內幾大光伏企業望而卻步。而尚德也并不是這輪“光伏洗牌”倒下的唯一一家,8月7日,江蘇省光伏專業委員會統計,7月份全球有6家光伏企業申請破產,其中中國企業有兩家,分別是恒基光伏和綜藝股份下屬公司。可以說,在這場大洗
- 關鍵字:
太陽能 光伏
- 在一份190頁的報告中,歐盟沒有提及中國對太陽能制造商發放國家補貼。2011年開始扶植新能源產業的舉動是最近人們批評的歐盟報告。隨著歐盟對中國的太陽能產品發動反傾銷調查,歐洲委員會貿易委員會發布的有關世界范圍內保護性關稅的措施的報告并沒有指出中國政府不公平地補貼其太陽能產品制造商。
G20峰會的世界各國領導人在俄羅斯圣彼得堡舉行。盡管敘利亞危機一直主導著此次峰會上,G20財長將考慮歐盟的報告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目的是監測的20國集團(G20)的反貿易保護主義的承諾以及金融危機的發作,并將已經采
- 關鍵字:
歐盟 光伏
- “通過裝備技術的突破,提升材料和工藝技術進步,電池效率提升了0.5%,成本下降了10%,發電成本可降至約0.45元/kWh。”8月28日,國家光伏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術年會上,來自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副所長賈京英的工作報告顯示,該中心組建以來,成效顯著。
國家光伏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1年底獲科技部批復,依托中電48所組建。截至目前,中心在光伏裝備、工藝和材料上“三管齊下”,通過裝備技術突破,提升材料和工藝技術的進步,使電池效率
- 關鍵字:
光伏 太陽能
- 聯合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和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表明:通過進一步的創新,中國光伏發電的優勢可在全球范圍內復制。
由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和麻省理工學院今天公布一份新的報告表示:中國目前在光伏制造市場的優勢不如以前人們認為的是由于勞動力成本較低,而是其龐大的生產規模造成的。這給中國帶來了多種供應鏈效益好處。研究還表明中國有利的市場條件只要是進行了技術創新的市場環境是可以復制的。這份報告題為“評估太陽能光伏制造”的區域趨勢的驅動力,已發表在同行閱讀的能源與
- 關鍵字:
可再生能源 光伏
- 據了解,具有價格優勢的高效產品逐漸成為業者研發的重點。組件報價上,轉換效率每升一級,價格可以上漲US$0.03/watt左右;在電池方面,效率每升一級則可以上漲3~5%;至于硅片的報價也出現明顯的差距,2013年上半年一般品報價約在每片US$0.8-0.88,但高效產品則落在每片US$0.88-1.0,價差為每片US$0.08-0.12(約10%)。
另一方面,屋頂型系統領域已成為相關政策的重點補助項目,使得歐洲、北美、日本等成熟市場中住宅與中小型商用等分散型市場的市占率不斷提升。預估2015年
- 關鍵字:
太陽能電池 光伏
光伏介紹
光伏(PV or photovoltaic):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是利用太陽電池半導體材料的光伏效應,將太陽光輻射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一種新型發電系統,有獨立運行和并網運行兩種方式。
太陽能光伏電池制造工藝:
將多晶硅硅片經過:制絨、蝕刻、擴散、燒結、印刷……
光伏發電發展現狀及前景
到2007年年底,全國光伏系統的累計裝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