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虧損”仍是主旋律
在“概念”炒作最前線的A股市場,手游概念、觸摸屏等概念板塊在今年上半年以來,都不斷遭到爆炒。盡管大行情是經濟增長乏力、大盤下跌,但這些概念板塊的股價卻仍然翻了幾番。值得注意的是,同樣受到國家政策多重利好刺激的太陽能光伏板塊,從去年年底到8月初,漲幅卻僅為27.62%。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69940.htm有業內人士樂觀預計,在經歷了長達3年的周期性下行后,今年光伏行業有望見底回升。中投顧問能源行業分析師任浩寧卻表示,從深滬兩市光伏企業上半年的業績和估值情況來看,幾乎可以用全軍覆沒來形容,股票走勢并無太大吸引力。行業拐點還寄希望于國家政策的具體落實。
虧損仍是主旋律
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8月7日,在32家光伏上市公司當中,已發布半年度業績報告、半年度業績預告以及半年度業績快報的公司,共有28家。僅東材科技、綜藝股份、海潤光伏和億晶光電四家仍未發布。
其中,出現預減或虧損的公司數量為17家,占整體數量的53.13%。由此可見,該行業仍處于低迷期,虧損現象依然持續。
具體來看,中利科技、新大新材2家公司首次出現了虧損,而天威保變、、精功科技、*ST超日等公司持續虧損,亞瑪頓、南洋科技、京運通、拓日新能、隆基股份、晶盛機電等6家公司中報業績預減。
在中報業績預減的這些公司中,凈利潤預減幅度最高的三家公司為精功科技、銀星能源和新大新材,預減幅度分別達到了656.6%、346.45%和208.09%。
不過,也有10家公司中報業績預增,其中東方日升、向日葵、恒星科技、中環股份等6家公司的半年報預增幅度超過了100%。
值得注意的是,東方日升的預增幅度竟高達2544%,這一數據不僅讓整個光伏板塊的上市公司望塵莫及,即便在整個A股市場當中,仍顯得鶴立雞群。
東方日升業績之所以與眾不同,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公司在國內等新興市場拓展取得成效,致使光伏產品的銷售量同比增長;二是投建的多個光伏電站陸續實現并網發電,公司獲得電費收入及部分電站轉讓收益。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分析師任浩寧毫不忌諱地告訴記者,在整個光伏產業鏈中,上半年最慘的應該是上游多晶硅材料制造廠商,基本沒有一個企業實現盈利,而且這些企業在下半年的情況很有可能會比去年更加糟糕。由于上游材料產能過剩仍然嚴重,價格會繼續走低,還將出現大面積的價格戰。
中游電池組件方面,受益于中歐最低價格承諾和總數限定,已經出現回暖趨勢,下半年業績會有所好轉,但還是要依賴裝機容量擴大的落實。
“下游電站方面,做電站運營的企業會很難盈利,這主要是受到資金回收周期長,上網電價補貼力度不夠以及落實情況差等因素的影響。但是做電站建設的企業又會好些,因為EPC運營模式使得企業的資金壓力相對較小。”任浩寧分析。
由于光伏市場低迷導致產品價格下降、銷售費用上升,導致多家公司中報業績出現虧損。以隆基股份為例,其今年上半年的財報預告顯示,凈利潤同比下降約為35%。該公司認為2013年二季度光伏行業將繼續處于過剩產能的淘汰過程中,被淘汰企業的非正常市場行為將導致產品價格仍處于低位,短期大幅回升的可能性較小。
隆基股份董事長李振國告訴記者:“政策利好的外部環境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光伏產業加速回暖,但是要徹底走出低谷,企業還要練好內功。”
在續虧公司當中,*ST超日預計中報凈利潤虧損額高達4億元到4.3億元,同比虧損幅度高達181.69%至202.82%,成為已發布中報業績預告的光伏類上市公司中的“虧損王”。
利好政策效果待解
令人振奮的是,政府近期在光伏行業可謂煞費苦心。先是7月中旬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2013年至2015年,國內年均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左右,到2015年總裝機容量達到3500萬千瓦以上。意見還在完善電價和補貼政策、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加強配電網建設等方面提出了相應要求。
隨后的7月底,商務部消息稱,中歐雙方已就中國輸入歐洲光伏產品貿易爭端達成價格承諾。此番價格承諾體現了中方絕大多數企業的意愿,使中國光伏產品在雙方協商達成的貿易安排下,繼續對歐盟出口,并保持合理的市場份額。
8月伊始,有關部門表示,近期將明確光伏電站項目增值稅即征即退50%的優惠政策。這將是中歐就光伏貿易爭端達成諒解后,光伏行業即將迎來的又一利好。
一輪又一輪的利好政策,何時才能真正落實,才是光伏企業期待并擔憂的。“如果國家在10月之前還不能把已出臺的政策細化和落實,那么行業拐點在今年年底出現的希望將非常渺茫。畢竟,從國家到地方政府,再落實到企業,都需要時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資深券商表示。
任浩寧對于光伏企業下半年的預計并不樂觀。
“光伏行業在下半年能夠減少虧損就已經很不錯了,其實更大的可能是下半年情況會更差。”他進一步解釋,下半年北方進入嚴冬,采光效果很差,發電效果不理想。另外,等到下半年用電需求減少時,依賴電網公司對光伏發電并網的工作將更加艱難。
李振國也對記者表示,隨著部分落后產能的退出,光伏產業已經開始好轉,但是產能整合遠遠沒有結束。“有些企業明明已經撐不下去了,卻還想流干最后一滴血才罷休。還有更多企業是必須要退出光伏行業的,尤其是那些低端制造廠商。”
基于光伏產業的慘淡現狀,PE機構對該行業的態度仍較冷淡。力合清源創業投資管理公司總裁劉建云坦言:“我們之前也投過少數光伏企業,但現階段來說,我們對光伏行業還是采取回避的態度,保持謹慎為好。”
他進一步表示,盡管光伏行業情況已經有所好轉,但是產能消化和市場需求增長都有一個過程,整個PE界對光伏行業的大體態度都是在“觀望”。
ChinaVenture投中集團數據統計顯示,自2012年以來,光伏行業由盛轉衰,全年僅披露7起融資案例,融資總額為5.75億美元,較2011年大幅下滑。今年以來,僅有湘電新能源一家光伏企業獲得融資。
在此種情況下,任浩寧認為,加速產業整合是當下光伏產業發展的必經之路,通過向外兼并購或者通過延伸自身產業鏈來實現整合。保利協鑫就是垂直整合產業鏈的最佳代表企業。
“保利協鑫最擅長的是上游材料生產和下游電站運營,去年開始向中游組件業務擴張,但是它并沒有用并購方式,而是選擇與英利能源等組件大企展開業務合作的方式來達到目的。”任浩寧說,這種做法是非常聰明的,既降低了風險,又能消化自己的產能,還從中游組件業務中賺到了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