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中國貿促會和韓國大韓商工會議所共同舉辦的中國———韓國綠色經貿合作論壇上,韓國斗山重工、KCCottrell等能源界知名企業紛紛向中國新能源、節能減排等綠色產業伸出橄欖枝。
中韓能源部門負責人在論壇上表示,中韓綠色產業優勢領域各有千秋,韓國核電制造業世界領先,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技術優勢則更為明顯,雙方企業界不僅應取長補短,加強相互間合作,而且應整合雙方力量,共同開發全球綠色產業市場。
中國核電需求吸引韓國企業目光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
關鍵字:
新能源 光伏 太陽能 節能減排 核能
記者從國家能源局權威官員處獲悉,正在制定的新能源發展規劃發展目標翻了幾番。
其中風能發電,到2020年,其規模將由2007年初定的3000萬千瓦調整到一億千瓦,太陽能發電的規模也將由180萬千瓦調整到上千萬千瓦。
這些幾倍于現有《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的新目標,將成為正式的長期目標,出現在即將上報國務院的《新能源發展規劃》中。
參與制定規劃的國家能源局權威官員向本報記者表示,不同于早期以3年期短期發展規劃為主的版本,目前,隨著不斷的修改,《新能源發展規劃》經過調整,其重點已經轉向
關鍵字:
新能源 太陽能 光伏
“日期已經確定,敦煌10兆瓦并網光伏電站特許權招標項目將于本周揭標。”17日,一位光伏業內權威人士肯定對記者表示,無論該項目最終花落誰家,都不會令人意外,“但卻是一個歷史性的事件”。
無論結果選擇在哪一天揭曉,都會成為國內光伏太陽能業界值得銘記的時刻。
歸屬于大型地面光伏電站項目的敦煌項目,與光伏建筑發電一起組構成光伏市場的完整拼版圖,并于2008年12月12日開始進入招投標階段,但在“太陽能屋頂”計劃于3月26日正式
關鍵字:
太陽能 光伏
備受關注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出現新動向:價廉環保的冶金法太陽能多晶硅取代西門子太陽能多晶硅的時代正在逼近,太陽能多晶硅市場面臨重新洗牌。
6月13日,參加“冶金法太陽能多晶硅制備技術與應用研討會”的產學研代表,滿懷發展光伏事業的豪情,肩負降低光伏成本的歷史重任,在廈門會聚一堂,共同發表《推動低成本冶金法光伏產業倡議書(廈門宣言)》。
在《廈門宣言》公布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立時、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新材料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邵立勤、三晶陽光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智
關鍵字:
太陽能 多晶硅 光伏
編者按:
進入五月,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政策聲音和力度忽然提高,國家高層領導首次將新能源提升至戰略產業地位,并希望以此搶占未來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同時財政部提出財政支持新能源發展和節能減排的十項舉措,國家能源局負責人透露,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即將出臺,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總投資將超過3萬億元。
在此重要背景和機遇下,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現狀和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相關行業和企業的政策訴求是什么,地方政府還應該做哪些工作?為把脈這些需求和問題,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近日赴江蘇、山東等地調查,采訪了風能、太陽
關鍵字:
太陽能 光伏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處于高速成長中的中國光伏產業出現了“急剎車”現象:海外訂單銳減,多晶硅價格急劇下滑,業內加快重組整合。隨著上游產品價格的下降,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成本也不斷降低,中國的應用市場進入快速增長時期。
組件帶動系統價格降低
據介紹,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主要包括組件、逆變器、控制器、支架、設施、電纜及跟蹤系統等部分。其中,組件在系統中所占比重最大。
北京科諾偉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偉鋼表示,太陽能光伏系統成本中占大頭的是組件成本,目前已經降低不少。&
關鍵字:
多晶硅 太陽能 光伏
國家能源局的《新能源發展規劃》尚未面世,長三角新能源的硝煙已起。
6月1日,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表示,新能源發展規劃將帶動數萬億投資,“一方面包括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另一方面還將包括對傳統的能源進行技術變革所形成的新能源,例如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新能源汽車以及智能電網等內容。”
記者獲悉,江蘇、浙江、上海的新能源振興規劃已分別在5月底和6月初次第推出,從各省的規劃來看,底牌并無二致,均主打太陽能、風能和核電。
桌面上看見的是長三角新能源發展的蓬勃之
關鍵字:
新能源 光伏 太陽能 風能 核電
盡管國家能源局負責制定的新能源產業規劃迄今仍未出臺,國內多個省份已紛紛就新能源制定各自的地方規劃。記者從業內了解到,目前沿海的江、浙、滬、魯等四省均已頒布或即將出臺新能源規劃,而內地的江西也在加緊擬定規劃。而從這些規劃的內容可以發現,各省地方規劃中設定的新能源發展目標凸顯巨大差異。
此前,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率先印發了《江蘇省新能源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其中設定的發展目標是2009年實現銷售收入1800億元,2010年實現3000億元,2011年實現4500億元,其中光伏產業實現銷售收入35
關鍵字:
新能源 光伏 太陽能電池 生物質能 核電
6月11日,全球最領先、規模最大的專業集成電路制造服務公司臺積電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臺積電將發展太陽能等新產業。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保守預估,2018年太陽能等新產業規模將達到20億美元以上,能替臺積電帶來1.5%營收增長貢獻。
時隔一天,6月12日據韓國朝鮮日報報道,韓國科技巨擘三星電子斥資近400億韓元(折合3200萬美元)興建太陽能電池生產線,計劃拓展太陽能電池事業。座落在首爾南方器興 (Giheung)新廠預計10月完工,產能將達30MW。三星明年將耗資近4000億韓元,以擴大生產線,整體
關鍵字:
臺積電 太陽能 光伏
多晶硅,一個曾經令無數企業神往的字眼。近年來,由于世界半導體產業及光伏產業的發展,尤其是受硅太陽能電池發展所驅動,多晶硅市場得以迅猛增長。其價格從2006年初的每公斤50多美元,漲到100美元,最高的時候漲到了480美元。
強大的需求和豐厚的利潤刺激著國內眾多上市企業投身多晶硅產業。據中投顧問最新發布的《2009-2012年中國多晶硅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多晶硅概念在國內逐漸升溫,許多上市企業紛紛涉足其中。2006年以來我國多晶硅項目累計投資已達440億元。然
關鍵字:
尚德 多晶硅 半導體 光伏 太陽能電池
“冥王星”技術實現了晶硅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在低成本條件下的突破性提升,全球光伏界都等待著它在市場上的驚艷亮相
沒有質疑,只有期待。“冥王星”讓客戶、投資人、行業分析師與無錫尚德達成了空前的一致,在整個光伏產業鏈上,也許只有競爭對手們在祈禱著冥王星能遲一點涌上市場。在實驗室中埋頭5年,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制造商尚德終于證明了自己世界級的研發能力。
“Too good to believe!(好到難以置信!)”一個投資人的評
關鍵字:
尚德 光伏 晶硅太陽能電池
6月9日晚,航天機電發布公告稱,公司繼2008年12月向神州硅業增資2億元后,2009年3月31日再次增資神州硅業8億元,相關工商手續于2009年6月5日完成,公司合并持有神州硅業60.34%的股權。
國泰君安分析師張欣告訴編輯,航天機電的該次布局,構建了公司完整的新能源光伏產業鏈,符合新能源發展的整體方向。
對于編輯提出的多晶硅價格較去年已經大幅度下降、這對航天機電的投資是否構成負面影響的問題,張欣認為影響有限。一是長期來看,完整的產業鏈布局對于公司太陽能電池產品的持續發展有利;二是,多
關鍵字:
新能源 太陽能 光伏
“2012年太陽能產業總產值達到300億元,并且在薄膜太陽能電池、核心裝備研發制造等方面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這是近日公布的《上海推進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化行動方案(2009-2012年)》中對上海太陽能光伏產業到2012年的目標規劃。
在國家新能源發展規劃即將出臺,中國太陽能產業面臨巨大發展機遇之時“太陽”如何從上海升起?
上海戰略:3年內實現300億元“太陽”產值
上海市此次公布的《上海推進新能源高新技
關鍵字:
新能源 光伏 薄膜太陽能電池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6月3日發布的《2009年全球可持續能源投資趨勢》報告說,2008年中國成為亞洲吸引可持續能源投資最多的國家,總額達156億美元,較2007年上漲18%.
報告說,風能領域是中國可持續能源投資的重點。2008年,中國共建成及啟動500萬至650萬千瓦風電機組,使得中國風電機組累計裝機達1,100萬至1,250萬千瓦。
報告說,就新裝機容量而言,中國目前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風能市場;就總裝機容量而言,中國位列世界第四。
此外,在太陽能領域,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太
關鍵字:
太陽能 光伏 風能 可持續能源
中國對于光伏行業的政策支持,讓全球投資者為之歡呼。全球最大的有機硅生產商道康寧公司日前宣布,未來5年內將投入超過40億美元,在太陽能、基礎設施、個人護理等領域進行投資,其中大多數將投入光伏領域和中國市場。
道康寧旗下合資公司Hemlock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商。截至2008年,Hemlock多晶硅產能達到2萬噸。多晶硅是太陽能電池重要原料,隨著太陽能行業的發展,近年來中國國內企業和國際企業開始大力投資多晶硅領域。
道康寧全球副總裁Jean-Marc Gilson告訴CBN記者,未來
關鍵字:
道康寧 太陽能 光伏
光伏介紹
光伏(PV or photovoltaic):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是利用太陽電池半導體材料的光伏效應,將太陽光輻射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一種新型發電系統,有獨立運行和并網運行兩種方式。
太陽能光伏電池制造工藝:
將多晶硅硅片經過:制絨、蝕刻、擴散、燒結、印刷……
光伏發電發展現狀及前景
到2007年年底,全國光伏系統的累計裝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