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裹挾著奧巴馬訪華與新能源兩大熱點,杜邦太陽能薄膜光伏產品生產基地昨日在深圳正式投產。相對于目前國內140兆瓦的太陽能年發電量,該基地建廠后的年產量可達到50兆瓦。杜邦電子與通訊業務部全球總裁宓大偉預計,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大部分地區,在2014年都可以實現太陽能發電與傳統能源同價,令太陽能發電的市場前景更加充滿想象。
杜邦太陽能有限公司將研發總部設立在香港,落戶深圳的生產基地占地5 萬多平方米,配備了薄膜光伏電池組件生產線,年產能50兆瓦,計劃于2010年第一季度投入大規模商業化生產。據介紹,薄膜
- 關鍵字:
新能源 太陽能薄膜 光伏
- 在當前國家有關部委就多晶硅產業產能是否過剩出現爭論的背景下,一期產能3000噸、總產能達1.8萬噸的英利六九硅業項目不能不引人關注。
放棄了國內外大部分廠家所采用的三氯氫硅法,六九硅業采用目前全球最先進的工藝——— 新硅烷法,具有其他傳統工藝方法無可比擬的節能、環保等巨大優勢。這種新工藝所帶來的影響對國內多晶硅產業來講將是革命性的。
有關人士評價,對英利來講,六九硅業完善了自己的產業鏈條;對國內整個光伏產業而言,提供了一種新的工藝路線;對于正在著力構建現
- 關鍵字:
英利 光伏
- 新聞事件:
韓國46家電子企業共同拓展中國內陸市場
行業影響:
希望將最新的技術和產品提供給中國市場
用高新環保產品和技術進一步擴大中國市場份額
韓國電子信息通信產業振興會部長姜弘植十一日在上海表示,韓國電子企業看好中國廣闊市場。尤其是中國西部開發,為韓國電子業拓展中國內陸市場帶來了機遇。
姜弘植是在今日開幕的二00九亞洲電子展上作以上表述的。姜弘植同時還表示,由于看好中國乃至亞洲的電子產品市場,韓國四十六家電子企業攜帶了數字家電、多媒體、通信網絡、汽車電子、電源電
- 關鍵字:
汽車電子 電源電池 LED 光伏 鋰電池
- 據iSuppli公司,薄膜太陽能電池正在迅速攫取晶體技術已有的市場份額,到2013年,其光伏部分的瓦特數會增加一倍多。
到2013年, 在全球太陽電池板市場上,薄膜的效率將從2008年的14%增加到31%。下圖所示為iSuppli公司對全球太陽能電池生產中薄膜和晶體技術所占比例的預測。
來源:iSuppli公司,2009年11月
“First Solar Inc.已經有力地證明了薄膜市場的生存能力,該公司今年躍居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面板制造商,產量超過10
- 關鍵字:
太陽能電池 光伏 薄膜
- 11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10月份國民經濟主要指標數據。數據顯示,粗鋼5175萬噸,增長42.4%;水泥1.6億噸,增長23.9%。
工信部“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季度報告”的執筆人之一、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原磊表示,目前很多地方的投資熱潮依然不減,鋼鐵、建材、水泥、造船等已經出現產能過剩預警的行業依舊是投資的熱點行業。而這些產能的過剩在2010年將會進一步顯現,帶來新的風險。
此前被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點名的6大產能過剩行業是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
- 關鍵字:
光伏 多晶硅 液晶面板
- 國家發改委表示,我國非化石能源發展速度很快,尤其在一些可再生能源領域,太陽能利用面積和制造能力均居世界第一。為了引導多晶硅產業健康發展,避免產業過度競爭,實現節能減排,這次國家將多晶硅也列為產能過剩的行業,業內均預計,在年底之前,一項更為具體的、專門針對多晶硅行業的行業準入政策指導意見就將發布。
由于多晶硅項目實行備案制度,只要通過地方的環評、工藝等手續就可以上馬。目前,我國數十個城市都在打造光伏產業園,很多地方都提出了打造千億級光伏、多晶硅產業園的目標。多晶硅的價格在最近短短3年間,由最初30
- 關鍵字:
太陽能 多晶硅 光伏
- 《世界是平的》一書作者曾形象地把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稱為天堂能源,過去幾年被稱為天堂能源的太陽能,確實將很多人帶入了財富的天堂。一項統計數據表明,全國超過一半的省份都在打造新能源基地。
中國社科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華認為:“除非我們有一種革命性的技術突破,目前的技術,在5年內能夠把太陽能的成本降低到跟火電水平相當的話,我覺得是天方夜譚”
火速入華
“這么大的項目,為什么讓一個美國企業拿到?而且這么快就通過審批?”
&ld
- 關鍵字:
First-Solar 太陽能 光伏
- 盡管中央政府已經將光伏產業同水泥、鋼鐵等行業共同列入“過剩行業”,但是,如何對這個行業的“新興”特性與中央政府的表態進行理解,厘清思路,依然是該行業內外共同關心的話題。
上周在西安舉辦的“2009中國光伏發電(西安)高峰論壇”,作為“后來者”,陜西省公布了龐大的計劃,陜西省副省長吳登昌說,“3年后(2012年),(陜西)要進入全國光伏產業第一梯隊,實現產值2280億元。6年后(2015年)
- 關鍵字:
光伏 多晶硅
- 日前,歐美部分企業申請對中國產太陽能電池進行反傾銷調查,將新能源產業再次推上風口浪尖。歐洲光伏行業協會主席霍夫曼表示,如果中國企業只是為了出口的話,可能會帶來一些問題。為此,國內的太陽能企業已就歐洲可能發起的反傾銷進行了多次討論,對于發展才4年的中國新能源產業來說,這是第一次遭遇到潛在的貿易保護。(11月3日《每日經濟新聞》)
9月初,德國有多家太陽能電池板組件廠商通過串聯,游說德國政府和歐盟委員會對中國產的同類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他們提出的理由是,中國太陽能企業獲得政府大量補貼和資金投入,按照
- 關鍵字:
新能源 光伏 太陽能電池
- 日前,歐美部分企業申請對中國產太陽能電池進行反傾銷調查,將光伏產業再次推上風口浪尖。
10月27日,歐洲光伏行業協會主席WinfriedHoffmann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如果中國企業只是為了出口的話,可能會帶來一些問題。與此同時,記者了解到,中國企業將成立應對歐盟反傾銷調查的產業聯盟。
2008年,中國太陽能電池產量為2G瓦,是世界第一大制造基地,也是第一出口大國(超過九成出口海外)。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近一年來,上下游的太陽能光伏企業與各地方政府共簽訂了40多個項目訂單,總量超過12GW。
- 關鍵字:
光伏 太陽能 太陽能電池
- 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蔓延,多晶硅的價格一路狂跌,諸多光伏企業陷入發展困境。更糟糕的問題是,它們還或將面臨德國的反傾銷指控,而日前國務院亦發出通知要抑制多晶硅的發展規模。
危機下的光伏產業,能否等來黎明?
光伏產業回暖
“熬到現在正是賺錢的時候。”2009年10月10日,浙江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樂葉光伏”)董事長葉志卿告訴CBN記者。
就在接受記者采訪期間,不斷有客戶的電話打進來要訂貨。這幾天工廠的生產能力已達到50兆瓦,但還
- 關鍵字:
多晶硅 光伏
- 10月27日,中國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科技”)與中國科技光伏電力控股有限公司(“中科光伏電力”)簽訂收購協議,中國科技將成為光伏電站運營商——中科光伏電力的控股股東,雙方共同開發建設位于青海省柴達木盆地德令哈市的大型并網光伏電站項目。收購完成后,中國科技將成為集光伏電站的開發、設計、建設、運營管理為一體的產業集團公司。
根據協議,中國科技將收購中科光伏電力51%的股權,成為其控股股東。中科光伏電力通過其全資子公司持有
- 關鍵字:
中國科技 光伏 可再生能源
- 據中國能源報報道,“光伏產業和應用市場之間的關系就像魚和水,魚離開了水是活不長的,光伏產業也是這樣。”中航工業上海航銳電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蔣海江日前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用這個比喻說明了當前光伏產業存在的問題。他認為:“當前國家的政策只是把魚喂得很飽,養得很漂亮,但是缺少應用市場這汪清水,它還是活不長。所以,最關鍵的是‘放水’,——培育國內的光伏應用市場。”
9月26日,國務院下發了《關于抑
- 關鍵字:
新能源 太陽能 光伏
- 2009年10月19日,國家發改委等十部門聯合舉行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信息發布會,其中一個重點是多晶硅產業。
多晶硅分為電子級和太陽能級,后者是制造太陽能電池的基礎生產原料,是太陽能光伏行業的重要產業鏈,而太陽能將是中國新能源的主要發展領域之一。
“說多晶硅產能過剩,依據是什么?”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接受記者采訪時質疑說。
被稱為“世界最大太陽能硅片供應商”的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彭小峰
- 關鍵字:
多晶硅 光伏
- “光伏發電已經逐漸從特殊領域供電轉向作為常規能源的一種重要補充,并以分散的形式進入電力市場。在可預見的將來,光伏發電必將部分取代常規能源。”10月16日,太陽能電池領域知名專家、清華大學教授張弓在由清華大學MBA創投與創新俱樂部主辦的環保能源綠色產業論壇上表示,近幾年,世界上光伏電池以及組件產量每年以高于30%的速度增長,并且今后增長的主力將是中國。
他指出,為什么我們自己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自己不用,而幾乎全部出口呢?原因就在于太陽能電池的價格太高。
在8月26日召
- 關鍵字:
光伏 薄膜 太陽能電池
光伏介紹
光伏(PV or photovoltaic):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是利用太陽電池半導體材料的光伏效應,將太陽光輻射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一種新型發電系統,有獨立運行和并網運行兩種方式。
太陽能光伏電池制造工藝:
將多晶硅硅片經過:制絨、蝕刻、擴散、燒結、印刷……
光伏發電發展現狀及前景
到2007年年底,全國光伏系統的累計裝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