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業內分析師日前稱,迄今為止英特爾和微軟等科技公司相對而言尚未從信貸危機中受損,但預計明年將最多損失1700億美元營收。
第一美國基金(First American Funds)分析師簡.斯諾里克(Jane Snorek)周一稱,明年美國公司在PC、軟件和通信設備方面的開支可能接近于維持不變,也可能最高下跌5%,原因是信貸市場凍結,客戶因此減少,這將是規模高達3.41萬億美元的IT市場自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以來首次滑坡。
斯諾里克稱:“過去兩周中,公司
關鍵字:
英特爾 微軟 科技 半導體
北京時間10月10日消息,隨著一則美光科技未來兩年將全球裁員15%的消息,摩根大通半導體行業分析師克里斯托弗·丹內利(Christopher Danely)在給其客戶的一張便箋中寫道,英特爾將跟隨美光科技(Micron)的重組步伐。
丹內利預計,英特爾之前每季度在NAND閃存業務上的虧損約為5千萬美元。2008年第一季度由于NAND閃存的虧損使英特爾毛利率下降約2個百分點,丹內利預計第三季度為1.2個百分點。
雖然明年的每股預期收益為13倍,但丹內利稱現在仍不是購入英特爾股票
關鍵字:
英特爾
10月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AMD發言人菲爾·休斯(Phil Hughes)日前表示,AMD分拆制造業務、成立合資公司交易并未侵犯英特爾與AMD之間的專利授權協議。
AMD周二宣布,分拆其制造業務,并與阿布扎比高科技投資公司ATIC成立新合資企業“Foundry”。隨后,英特爾發言人查克·穆洛伊(Chuck Mulloy)稱,這筆交易很可能影響到英特爾與AMD之間的專利授權協議。
根據AMD和英特爾的專利交叉許可協議,AMD需向英特爾
關鍵字:
AMD 英特爾
如果說2008年春季IDF上Z5xx系列的發布,還只是讓你感受到在領域的咄咄逼人之勢的話,如今N270處理器的發布可以說是將凌動攪起的這股旋風實實在在地呈現了出來。畢竟Z5xx這樣一款針對MID的產品更多指向的是未來,而N270則是面向數字標牌、交互式客戶終端、瘦客戶機、數字安全、住宅門禁系統、打印成像與工業控制等這些非常現實的嵌入式市場。
9月25日,英特爾公司宣布為其面向嵌入式客戶的英特爾®凌動™處理器N270和移動式英特爾®945GSE高速芯片組提供長達7年的生
關鍵字:
英特爾 N270處理器 低功耗 PC
據國外媒體報道,甲骨文和英特爾周三宣布在促進巨型企業云計算領域達成合作,將聯手改進云計算技術的效率、安全性和標準等問題,推動實現在虛擬云計算平臺上存儲程序和數據。
甲骨文全球技術產品業務部副總裁羅伯特·辛普(Robert Shimp)發表聲明稱:“甲骨文認為,企業會喜歡在公用或專用的云計算平臺上運行自己的企業系統,但要做到這一點,云計算需要具有高效、安全及基于某些標準等特性。”
作為這項合作的一部分內容,甲骨文和英特爾將繼續努力提高甲骨文軟件在英特爾芯
關鍵字:
云計算 甲骨文 英特爾 虛擬
日前,廠商正式發布了其最新的針對筆記本的迅馳2處理器平臺,加之此外發布了自己的PUMA(美洲獅)處理器,筆記本市場的處理器大戰再度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那么此番兩家廠商推出的技術和產品預示了筆記本市場的何種趨勢?競爭的焦點在哪里?未來又會呈現什么樣的技術趨勢?
焦點在高清 全面體驗很重要
鑒于筆記本的發展日趨娛樂化,所以從英特爾和AMD發布的產品看,雙方都不約而同地將支持高清晰視頻作為爭奪的焦點。
AMD方面表示,PUMA能夠實現出色的3D性能和高清圖像畫質,以及業內領先的無線連接,可實
關鍵字:
處理器 筆記本 AMD 英特爾 移動設備
9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英特爾董事長格雷格·貝瑞特(Craig Barrett)日前表示,美國經濟危機并未給英特爾造成太大影響,這主要得益于中國和印度等市場的持續發展。
貝瑞特稱,與過去相比,英特爾當前業務在地理位置上更加分散。具體而言,75%至80%的業務位于美國以外的其他市場。因此,英特爾能夠躲避美國經濟危機的打擊。
貝瑞特指出,尤其是中國、俄羅斯和印度市場,這些地區的經濟仍持續增長,在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也在加大。
貝瑞特認為,如果華爾街的經濟危機仍將持續下
關鍵字:
英特爾 華爾街 中國 貝瑞特
新技術讓IBM不斷縮小它的微處理器。目前的半導體技術只能把處理器縮小在65-45納米之內, 而英特爾公司明年的目標卻是32納米。IBM公司更進一步,宣布其計劃生產22納米的處理器。
據國外媒體報道,這兩家公司有相似的經營路線。英特爾計劃不斷縮小芯片尺寸,從45納米到32納米,然后是22納米,再到14或15納米,最終到10納米。但是官方只宣布了2009年實現32納米的目標,并未透露其他目標實現的時間,也未透露將會如何實現這些目標。其實,造出一個原子水平的芯片遠比組裝一輛自行車復雜得多。
IB
關鍵字:
IBM 微處理器 22納米 英特爾 15納米
據國外媒體報道,IBM日前宣布,在22納米芯片制造技術上已經領先于英特爾和AMD。
IBM稱,在合作伙伴Mentor Graphics和Toppan Printing的幫助下,IBM在22納米芯片制造工藝上舉得巨大突破。
當前,芯片制造技術普遍處于45納米階段,并將向32納米工藝邁進。但無論是45納米工藝,還是32納米工藝,由于瓶頸限制均無法繼續向22納米制造工藝過渡。
而IBM日前宣布,已經打破這一瓶頸,在無需對當前制造程序進行大幅改動的前提下,仍可以制造出22納米處理器。此舉不但
關鍵字:
IBM 22納米 芯片制造 英特爾
9月19日消息,在18日北京舉行的“2008全球WiMAX高峰會議”上,英特爾中國區電信業總經理黃節透露,由運營商、電信設備商、芯片商聯合組成的一個全球巨無霸似的WiMax運營商將于10月誕生,注冊資本金145億美元,將在全球WiMax運營中起示范作用。
145億美元合組WiMax最大運營商
據悉,該公司由6家企業出資成立,包括美國運營商Sprint Nextel和Clearwire,以及電信設備巨頭思科、三星、阿爾卡特-朗訊,以及WiMax最核心的推動者英特爾。
關鍵字:
WiMAX 英特爾 運營商 摩托羅拉
服務器虛擬化,是一個非常抽象化的概念,這源于其字面意義的難以理解。在著名的虛擬化軟件供應商VMware看來,“虛擬化是一個抽象層,它使物理硬件與操作系統彼此分離,有助于提高 IT 資源的利用率和靈活性。”這是迄今為止對于虛擬化這一技術而言難得的精要概括與闡釋。
但是問題接踵而至:為什么要虛擬化?這是伴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進步而必然出現的結果。早在誕生初期,英特爾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摩爾先生總結出了著名的“摩爾定律”,幾十年過去,這一定律依舊有效并帶動著
關鍵字:
虛擬化 VMware 服務器 RISC 英特爾 IntelVT
日前FBI對一名AMD員工Biswahoman Pani提起法律訴訟。FBI指控該人士偷竊Intel商業秘密,包括13份高度機密的未來芯片設計文件。
此前Biswahoman Pani曾就職于Intel Hudson工廠,是一名工程師,之后跳槽到AMD公司。FBI探員在Pani家中搜查發現了超過100頁的Intel機密文檔以及19份CAD設計圖。
Pani于今年5月29日向Intel提出辭職,表示將在6月11日之前離職,之間的空檔期將休假。實際上在6月2日,Pani就開始在AMD工作。而這
關鍵字:
AMD 英特爾 芯片設計 Intel
最近,英特爾發布了USB 3.0規范草案。這是一種新一代的高速連接技術規范,計劃于明年發布。USB 3.0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未來的PC和電子產品將采用它,還體現在它能夠提供10倍于USB 2.0的數據傳輸速度。USB 3.0的數據傳輸速率約為5Gbps。
隨著數字媒體的日益普及以及傳輸文件的不斷增大,快速同步即時傳輸已經成為必要的性能需求。USB 3.0具有后向兼容標準,并兼具傳統USB技術的易用性和即插即用功能。該技術的發展目標是推出比目前連接水平快10倍以上的產品,采用與有線USB相同的架
關鍵字:
USB 英特爾 3.0 規范
英特爾決定于下周一發布六核至強7400處理器。當天,VMware年度大展將在拉斯韋加斯拉開帷幕。兩者的時間安排決不是偶然巧合。
分析人士表示,英特爾推出的該款處理器主要面向希望整合和虛擬化服務器平臺的用戶。在一顆六核處理器上運行多個虛擬機將能提高對虛擬系統和物理系統的管理水平,將多臺物理服務器整合到一個虛擬系統將有助于用戶縮減數據中心占地面積。
在VMware年度大展發布處理器的不止英特爾一家。下周,其它IT廠商也將宣布推出大量與虛擬技術相關的硬件產品。由于虛擬技術的使用在數據中心迅速普及
關鍵字:
處理器 英特爾 六核
最近業界一直都在傳AMD可能會賣掉自己的制造工廠,而日前AMD首席執行官德克。梅爾(Dirk Meyer)在接受《財富》雜志專訪時就表示,“我們今年內準備放棄看似有前途的芯片制造業務,將轉型為只設計處理器芯片(Fabless)的公司。在以后的時間里,這種轉型可以把我們從制造工廠的繁重負擔中解放出來,也可以讓我們變為量入為出的、傳統型Fabless半導體公司。”
上周就有分析家指出,AMD可能會在9月份宣布把旗下的制造工廠轉給第三方,因此很多業內投資人士與觀察家都認為AMD
關鍵字:
AMD 芯片制造 處理器 英特爾
?英特爾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英特爾!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英特爾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英特爾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