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業界動態 > 科技部質疑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說法

        科技部質疑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說法

        作者: 時間:2009-11-16 來源:經濟觀察報 收藏

          中國科技部在近期完成的一份內部報告中,對產業“產能過剩”的說法表示了質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9854.htm

          此前的8月26日,工信部、發改委在其 《2009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中指出,等新興產業重復建設、無序上馬的問題非常嚴重。

          這個論斷猶如當頭一瓢冷水,原本活躍的中國產業頓時噤聲。

          對此,科技部迅速做出反應,進一步了解情況。科技部相關官員和專家經過近一個月的調研,最終將一份關于光伏、、核電產能情況評估的報告,提交到了科技部高層領導面前。

          知情人士透露,科技部報告得出結論認為,“產能過剩”的判斷有失公允,并擔心這一論斷會誤導輿論,影響中國產業的正常發展進程。

          一位科技部官員就質疑:“新興產業何來過剩?新興產業出現重復投資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不然哪來的競爭,哪來的進步?”

          摸底真實產能

          科技部調研組曾試圖尋找一組有關中國光伏產能的真實數據,不過讓他們失望的是,即使發布產能過剩信息的主管部門,也并不掌握翔實信息。

          據悉,《2009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是由社科院下屬研究所編制,數據來源大多為公開信息的集納。

          以光伏產業基礎原材料為例,一些媒體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國內已立項的項目超過50個,投資規模將超過1300億元,總產能超過23萬噸。一些專家認為,這些產能已經“超出了全球總需求的兩倍”。

          科技部則懷疑,根據這些數據得出的“產能過剩”結論有多大可信度?貿然依此制定相關政策更是蘊含一定風險。

          因此,科技部調研組曾試圖摸底真實的光伏產能。不過,參與調研的科技部專家表示,“以我們一個部門的力量,很難全面鋪開去做一個面上的調查統計。”因此,此次調研只能選擇幾個重點地區和企業,進行個案調研。

          調研的結果顯示,媒體和官方采信的都是規劃產能,與實際產能相去甚遠。這些規劃產能或許可以描述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的雄心和熱情,但絕大多數的規劃顯然缺乏兌現的基礎。“有的是地方政府出于招商的需要,放大宣傳;有的是企業出于融資等需求在制造概念”。

          科技部掌握的情況是,在前述50多家企業中,實際能夠生產多晶硅的僅10余家,實際投入運營的產能更是僅有1.5萬噸。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昌县| 九台市| 宜宾市| 准格尔旗| 安平县| 白水县| 马鞍山市| 和静县| 安福县| 稻城县| 鲁甸县| 秀山| 竹北市| 罗源县| 江孜县| 阿荣旗| 阜新市| 隆尧县| 桐梓县| 抚州市| 吉林省| 白银市| 临夏市| 大邑县| 仙居县| 利辛县| 长白| 黎川县| 新源县| 赤壁市| 右玉县| 龙门县| 高碑店市| 天等县| 闽侯县| 慈利县| 克拉玛依市| 忻城县| 泸水县| 浦县| 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