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業反傾銷一觸即發 外企悄然入華布局
“圈地”,各省份光伏產業的“大上馬”,都和地方政府連續出臺的扶持政策有關。這也引起了各界對這一行業產能過剩的擔憂。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9395.htm那么,我國的光伏產業到底是否已經過剩?
地方大規模扶持
“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勢頭今年以來是很猛的,我們都在大力推動太陽能應用市場的培育,這也是政府著力抓的工作,”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介紹,今年以來,從西部的寧夏、甘肅、青海、西藏,到中部地區和沿海地區的十多個省市,都高度重視這個產業的發展。“在制定、規劃具體的戰略目標和配套政策等方面,很多地方沒有完全等待中央的政策,就出臺了地方政策,以推動這個產業的迅速發展。”
5月,江蘇省發布了《江蘇省新能源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提出了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壯大產業規模的主要目標。隨后,《江蘇省光伏發電推薦意見》在6月發布,明確了江蘇省對光伏發電實施固定電價政策,這也標志著江蘇成為中國第一個全面啟動光伏市場的省份。
在上海,則成立專門的新能源工作領導小組,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其中在光伏產業方面,重點研發薄膜太陽能電池、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以及薄膜太陽能生產設備。
陜西省副省長吳登昌介紹,陜西將在西安、咸陽、榆林等地建設六個產業聚集區,到2012年,陜西省光伏產業將實現產值2280億元,并形成多晶硅4.3萬噸、電池片6200兆瓦、電池組件5700兆瓦的生產能力。
此外,國家有關部門今年已陸續推出
“太陽能屋頂計劃”和“金太陽工程”,擬對國內的太陽能電站、光電建筑投資者進行補貼。未來2至3年,“金太陽”和“太陽能屋頂計劃”的大規模并網發電光伏項目約2.5GW至3GW。
將導致產能過剩?
9月26日,國務院轉發了十部門
《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嚴格控制在能源短缺、電價較高的地區新建多晶硅項目,對缺乏配套綜合利用、環保不達標的多晶硅項目不予核準或備案;新建多晶硅項目規模必須大于3000噸/年。
“在當前階段可能會出現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的現象,但是現在還要大量進口國外的原材料,這個產業的發展是不尋常的,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今天可能這個高一點,那個低一點,這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不可能按照過去計劃經濟按計劃、比例的發展。”針對近來甚囂塵上的產能過剩話題,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如此解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