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業產能過剩集中在低端企業
金融危機襲來的一年多時間里,中國經濟發展的步伐并沒有停止,各種關于經濟發展、產業調整、海外并購的爭議也在不斷上演。近日在常州召開的“2009’民營企業對話世界500強”論壇上,這些話題再次成為熱點。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8628.htm重點關注實體經濟表現
8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一時間,“調結構”成為熱門話題。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也在論壇上強調,中國經濟今年保八不成問題,問題在于“調結構”。中國經濟最壞的時期已經過去,但是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要重點關注回暖中實體經濟的表現。
針對近期熱議的光伏產業產能過剩的話題,參加論壇的天合光能有限公司CEO高紀凡對記者表示,全球光伏產業在未來五到十年將是一個加速整合期,目前行業中真正過剩的產能其實是低水平的重復建設。
高紀凡指出,2009年是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元年,國家推出了一系列使太陽能光伏產業市場化的政策。事實上,有競爭力的企業產能還遠遠不夠,過剩的是一些低水平、低技術含量的重復建設。據預測,到2013年光伏產業將發展到20G瓦規模,目前的規模為9G瓦。未來五年還將有一倍多的增長空間,所以總體來說產能并不過剩。他還透露:“一些地方政府為了追求政績,把沒有任何實際動作的項目報上去,總量自然顯得過剩。”
“海外抄底機會來了”
商務部投資促進局局長劉亞軍認為,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的一攬子外貿促進措施,如大幅降息、調整出口退稅等政策的實施,已收到明顯成效。
不過,在與記者聊天中,不少外貿出口企業最期待的政策仍然是“穩定”二字。“我們最怕人民幣升值。”常州合力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葛樹興說。
海外抄底成為論壇上的一個熱門話題。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江文祥認為,當前中國企業走出去是開始啟動的階段。
持有同樣觀點的蘇寧電器總裁孫為民表示,從全球的經濟情況來看,尤其是經過這次金融危機,確實是到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時候。不過孫為民提醒說:“中國企業在海外并購中最重要的問題不是市場問題,也不是業務問題,最重要的是法律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