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業界動態 > 中國太陽能企業"傾銷"之辯 德企需考慮自身因素

        中國太陽能企業"傾銷"之辯 德企需考慮自身因素

        作者: 時間:2009-09-18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收藏

          但他和電力那位高層同時指出,“德國光伏市場的啟動,難道不是靠補貼的嗎?其他海外市場的啟動,都有補貼。”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8253.htm

          招商證券研究員汪劉勝說,太陽能行業不同于其他行業,本來就是一個特殊的市場,確實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德國能夠在短短幾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就是依靠政府所推出的電價補貼政策,指責中國政府補貼是毫無道理的。

          2004年,德國修正了《可再生能源法》,并實行強制上網電價補貼措施,根據光伏發電設備類型和規模的不同,實行每度0.38歐元到0.49歐元的補貼,并保證20年的上網電價合同保證期,這一措施的出臺大大刺激了德國光伏裝機容量的快速發展。

          中國企業成本優勢之辯

          去年,全中國的產量為2G瓦,已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基地,全球前十位的廠商里中國占了四席。中國多家廠商明確表示,中國企業并不存在反傾銷行為。

          “被認定為反傾銷行為一般要有幾個標準。比如,中國方面是否存在低于成本價出售;中國企業是否威脅到了對方國家的企業生存,等等。”交大泰陽那位人士說道,“中國現在并沒有低于成本價出售。”但全球的光伏組件價都大規模下降了。

          而價格大規模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這位交大泰陽的負責人分析道,首先,多晶硅這種原材料的價格在去年到達450美元/公斤的頂峰后泡沫破滅,一下子跌到了每公斤50~60美元,下游電池制造企業的成本已大幅下降。

          其次,今年整個國際市場都不景氣,因此電池也過剩,這加劇了競爭。“2008年,中國廠商的產品存在高價低質的問題,當時國際需求旺盛。但是今年當整個產業過剩后,更多企業在提高自己的質量上下工夫,中國產品的質量和轉換效率都在提升,獲得了海外客戶的青睞。因此一個行業的過剩也是有好處的。”

          他給編輯打了一個比方:德國廠商喜歡與客戶簽長期訂單,“他們定一個1.8歐元/瓦的價格,但沒想到市場變化快,中國廠商提供給客戶的現貨價格比他們的低,他們就沒有競爭力了。”

          該人士告訴編輯,海外企業應該從自身尋找問題,而不是一味指責別人。電力上述高層表示,一些海外公司已意識到自己成本高企的問題。

          “現在,我們希望能夠與海外廠商對話,也已向國家有關部委進行了匯報。”該電力高層表示,中國下游廠商雖占據了德國光伏市場的一部分,但是中國每年進口的多晶硅、配套設備是從德國采購的,因此中國給德國當地制造商也帶來了大量生意。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宁县| 同江市| 湘潭县| 梁山县| 基隆市| 长宁区| 富锦市| 通州区| 新营市| 斗六市| 克拉玛依市| 枞阳县| 常德市| 赣州市| 金华市| 荔波县| 神农架林区| 景德镇市| 林西县| 晋宁县| 黑河市| 夹江县| 忻州市| 新乡县| 来宾市| 遵义市| 福海县| 故城县| 额济纳旗| 金门县| 武陟县| 东兰县| 息烽县| 大姚县| 广元市| 资兴市| 安吉县| 辉南县| 若羌县| 宁明县| 静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