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多晶硅重復建設調查:產能過剩導致污染
后遺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7617.htm產能過剩引發的各方面后遺癥正次第呈現。
“多晶硅的行業發展應該因地制宜,有規劃有部署地理性發展。”多晶硅產能位居全國第一的、素有“多晶硅”之鄉的四川樂山市政府宣傳部的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對于多晶硅產業而言,過度的投資不僅僅造成資源的浪費,同時,也對環境將造成十分嚴重的破壞。
“適合多晶硅發展的區域除了要求有豐富的原材料粗硅外,還需要有成熟的附屬產業鏈,比如鹽化工等用來處理多晶硅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附屬污染物的工業相配套。”上述樂山市政府宣傳部的有關人士坦言,但許多地方卻并不適合發展多晶硅產業,卻在過去幾年不斷有上千噸的多晶硅生產線項目上馬。
四川省某地一位曾經反對引進多晶硅投資項目的地方官員告訴記者,當時之所以反對,就是因為其高污染高耗能與當地的經濟建設規劃不符。但是,當他剛一拒絕,便有其他多個地方蜂擁而來,并很快敲定該投資項目。
一邊是多晶硅可觀的利潤,一邊要面對或將帶來的高污染和高耗能,一位地方官員的發問發人深?。?ldquo;餓死好,還是毒死好?”
而現在,多晶硅價格的大跌,不僅僅使得很多企業利潤大減而度日艱難,同時也有許多在多晶硅價格高企時候跟風而來的資本投資必須要面對進退兩難的局面。
興業證券電力行業分析師王雪峰告訴記者,一條1000噸的多晶硅生產線需要12億-14億的投資,需要2年的時間才能建成投產,而與國際多晶硅廠家相比,即使近幾年技術有一定的改進,但是無論從成本還是產品質量,都無競爭力可言。
而金融危機之下,國內眾多的多晶硅廠家紛紛在此打出了降價牌,以增加自己的銷路。價格比國際市場的價格還要低兩成左右。
“實際上,根據國內的多晶硅成本計算,目前的價格至少并不會讓生產廠家過多的虧損,但更為嚴重的的問題是環境污染。”四川樂山市政府宣傳部的有關人士向記者解釋道,在利潤暴漲的時候,很多多晶硅企業能夠掏出一大筆錢來改善生產設備和附屬污染物的處理設備以減少多晶硅生產對環境的污染,但現在利潤已經達到低點,企業盈利都已困難,而對于環保方面的投入消減必將首當其沖。
“實際上中國正在以犧牲國內的環境和能源為代價,為他人做嫁衣,在這場新能源的戰役之中,國內并沒有真正享受到太陽能這種新能源所帶來的種種好處。”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秘書長孟憲淦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而對于風能而言,雖然其并不存在多晶硅生產中環境污染的問題,但同樣,本意在于用來節約資源而開發的風能,在2008年我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激增的同時,被閑置的風電設備的數量也在激增,這不僅不是在節約資源,反而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一個風場的建設前期投資巨大,就拿一個5萬千瓦的項目而言,前期投資就需要超過5億元。”一位曾主導內蒙古卓資縣風場招商的卓資縣工經委的有關官員向記者坦言。
前述電監會報告顯示,國內風電在經歷蜂擁般投資后,目前已經出現20%—30%的風電機組空轉,部分項目經營困難甚至虧損的狀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