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資蜂擁而入太陽能
8月14日,浙江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立友稱,剛剛中標杭州能源與環境產業園2兆瓦屋頂光伏發電站,負責提供全套光伏組件、配件產品及安裝服務,此項目是國內首個高效薄膜、晶硅復合型光伏屋頂項目。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7204.htm在傳統產業遭遇冬天時,新能源產業成為浙江民營轉向重點行業。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5月底,浙江電力公司已經收到28家浙江光伏發電項目共計3.8萬千瓦的并網發電申請。
民資踴躍進場
隨著浙江民企排頭人物魯冠球、南存輝、鄭永剛紛紛進入光伏新能源布局,跟進民企繼續掀起投資潮。
溫州開元電氣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躍勝,正在考察新能源項目,“如果有好項目,毫不猶豫。”目前,浙江已有60多家上規模光伏公司,100多家光熱企業,以及一批風機設備企業。
浙江地方已經開始嘗到甜頭。
浙江嘉興市,其太陽能光伏產業去年實現產值80多億元,已成為嘉興發展最快的新興產業,產業鏈除硅礦冶煉、系統集成外,已在多晶硅、硅片切割、太陽能電池板和組件生產、光伏電池應用等方面都有所涉及。
8月,嘉興市建委和嘉興科技城兩個光伏屋頂發電項目啟動,這兩個項目預計總投資達4650萬元。
而在浙江臺州,上半年臺州檢驗檢疫局檢驗出口的新能源產品達785萬美元。出口新能源產品涉及太陽能電池板、熱水器、燈具等。
近期浙江省關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廣應用與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式出臺,其目標為:到2012年,全省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力爭達350兆瓦,并成為國內重要的光伏等新能源裝備研發和制造基地。目前,浙江物價與電力部門正在推動省內新能源上網電價的核定。
推廣的障礙
溫州市經濟學會會長馬津龍指出,除了大型企業的規模化投資之外,浙江太陽能產業中以生產配套零件的小企業居多,擁有全套產業鏈的企業非常少。
馬津龍表示,“而小企業生產的產品90%以上都是出口,這兩年,受經濟危機影響,企業訂單下降,很多小企業都面臨虧損,很難存活下來。存活下來的,例如像正泰這樣的企業,目前盈利都不好。“
楊立友稱,第一代晶體硅成本高,污染嚴重,目前的薄膜技術已經是第二代,而浙江進入第二代的企業屈指可數。正泰太陽能總裁楊立友表示,近期正泰太陽能20兆瓦微晶非晶第二代薄膜電池生產線正式投產,預計年產值可達10億元。
以此同時,發電成本過高一直是國內推廣光伏發電的最大障礙,目前光伏發電每度2元左右,和普通火電價格相比高出多倍。此前,國家部委相繼宣布實施“太陽能屋頂計劃”、“金太陽”工程,決定綜合采取財政補助。以財政部及建設部為太陽能裝機每瓦補貼20元為例,每瓦20元的補貼相當于成本的50%。
但楊立友表示:“不能把成本降下來,基本無法生存。光伏產業是個規模經濟行業、如果規模小競爭力不夠,在今后5年到10年,大浪淘沙后,預計全球大概有10家企業會占80%的市場份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