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大尺寸 LCD面板價格上漲
據iSuppli公司, 玻璃供應短缺和臺灣供應商努力恢復盈利能力, 預計將推動大尺寸液晶顯示器(LCD)面板價格在未來數月大幅上漲。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6777.htm顯示器面板價格可能上漲 6-10 美元,筆記本電腦面板預計上漲 10-15%,電視面板可能上漲 20-30美元。
對于面板制造商來說,好消息是經過連續四個月上漲,大尺寸 LCD 面板供應商在 5 月份終于接近損益兩平。電視、顯示器和筆記本電腦這三種大尺寸面板應用的價格均已高于現金成本,電視與顯示器面板價格已等于或高于面板整體成本。而筆記本電腦面板價格仍相當于現金成本,正在接近總體成本。
iSuppli 公司定義的大尺寸面板是對角尺寸等于以及大于 10英寸的面板的。
經過前幾個月的價格上漲,以及預計未來幾個月繼續上漲,將使供應商在 2009 年下半年更加接近再度實現盈利。 在這種價格強勁上漲的背景下, 擁有較低成本結構和較高電視出貨量的韓國供應商,將在 6 月實現盈利。預計臺灣供應商將在 7 月開始實現盈利。
由于已經恢復盈利,韓國供應商感覺提價的沖動較小,不像其臺灣同業。
價格修正
在價格的季節性上漲在第三季度達到高峰之后,2009 年第四季度仍然可能出現價格修正。預計價格與出貨量增長將在 8 月達到頂點,隨后開始在 9 月因季節性因素以及增補庫存結束而開始放緩。玻璃短缺與經濟復蘇,將降低庫存過多和價格急劇修正的風險。
中國需求
由于中國政府采取各種刺激措施,包括城鄉家電補貼以及節能補貼,液晶電視需求仍然非常旺盛。
中國電視品牌急于擴大市場份額,都在積極擴充庫存。因此,中國國內 OEM 廠商都在支付溢價以獲得足夠數量的面板。例如,6 月份 32 英寸面板的業內平均價格只是 190到 200 美元,而中國品牌廠商卻同意支付 220 到225 美元。
結果,面板供應商把出貨向中國品牌廠商傾斜,后者在6月份占到臺灣廠商總體電視面板出貨量的50%左右。這個比例還可能繼續上升。由于銷售保持強勁,面板供應商一直難以完全滿足需求,因此通過大幅漲價來抑制過多訂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