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撬動太陽能光伏產業走出低谷
“兩頭在外”的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在全球經濟危機中遭受重創,但是全球金融危機和氣候危機也使得各國對新能源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隨著各國在新能源領域的戰略布局,尤其是中國政府在新能源方面的政策推動,光伏產業正在逐漸走出去年的低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5682.htm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執行秘書長王月海在接受搜狐財經采訪時表示,新能源被看做全球經濟的新的增長點,各國都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對于中國的太陽能光伏產業而言,形勢正在好轉。
太陽能投資熱潮正在興起
目前在中國只有新疆、西藏、青海、內蒙古、寧夏建立了正規的光伏電站,其他地區或者不成規模,或者正在投資建設中。但經濟危機發生以來,各地不時傳出上馬太陽能光伏項目的消息。國內幾大發電集團均已厲兵秣馬為進軍光伏產業做好了準備。
中國國電電力集團動作較快,已經于2008年10月在寧夏成立了多晶硅的項目公司,投資50億人民幣,分兩期建設,年產5000噸多晶硅,一期2500噸,計劃于2010年10月竣工;同時成立了太陽能電池工作小組,目前開展前期可行情研究,已完成調研報告,初步建立起完整產業鏈結構的模式。
集團計劃在2011年光伏電池達到300MW,2012年達到600MW;今年8月份落實完成科研,10月份具備開工條件。積極推進光伏發電項目,與青海、新疆簽訂能源合作協議;集團下屬龍源電力公司與青海格爾木政府簽訂200MW大型荒漠并網光電投資協議書,全部工程在2011年年底建成投入運行。
華電集團在上海普陀的1.4MW太陽能項目即將施工,該項目獲得了4元/千瓦時的電價。集團還將在青海、甘肅、內蒙做前期工作。未來應發改委要求,將繼續跟標甘肅太陽能發電項目。此外,集團還與德國合資開展太陽能熱發電項目,其特點是規模大、有蓄能、對電網沖擊較小,其中,內蒙古5萬千瓦項目即將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核準。
大唐集團3月份參與了敦煌特許權太陽能招標項目,當時報價1.69元/千瓦時。考察了7省12各地區,選取了3個地區進行太陽能電站建設,已完成前期可行性研究報告,正在進行相關文件的審批。集團計劃2010年-2013年太陽能光伏電站裝機容量建設目標100MW;2014年-2015年建成200MW太陽能光伏電站;遠期“十三五”期間內,計劃裝機容量達到1000MW。具體實施進度,將視國家上網電價補貼、光伏組件價格及相關技術發展而定。
中國神華集團在太陽能方面做了前期的研究和試驗項目,下一步將在河北省尚義地區開展科研1MW和屋頂1MW的計劃。集團計劃到2011年至少做成10MW的項目,2015年做到50MW,2020年至少做到200MW的規模。
各大集團都在密切關于上網電價和政府支持的力度,雖然企業都已經意識到短期內大規模投資光伏產業獲利機會不大,但長遠看好光伏產業的發展前景,他們也表示,隨著電池組件成本不斷下降和光伏技術的不斷突破,建設、運營成本也將不斷降低。
對于目前的投資熱潮,表示擔憂的聲音也不少。對此,專家表示:現在擔憂出現投資過熱還為時尚早。從規模上看,即使和風電相比,太陽能發電在整個能源消費中的比重也顯得過低。中國的太陽能產業其實還剛剛起步,全社會都應該給與重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