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挑戰 中國醫療電子業需整體出擊
醫療電子業面臨多重挑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5506.htm盡管中國醫療電子市場前景光明,充滿機遇,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廠商可以順利地在這一市場上獲得豐厚的回報。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王曉慶博士分析說,從全球市場來看,現在前30名醫療器械廠商的產值占到了醫療器械行業總產值的80%。這意味著醫療器械產業的集中度非常高,而且品牌在這一市場的主導力也非常大。“在中國,西門子、GE、飛利浦等外國醫療器械巨頭基本完成了戰略布局。”他說,“這是國內廠商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與此同時,國內醫療器械行業以及醫療電子行業還面臨著創新體制建設等問題。
此外,政府對醫療電子行業也缺少系統性的規劃。“在醫療電子產品化的過程中,醫療電子對各階段的管理機制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王曉慶博士說,“這都需要政府進行協調和規劃。”
總體說來,從市場格局、技術創新到行業管理等方面,國內醫療電子行業都面臨一系列的挑戰。
國內產業鏈要整體出擊
雖然面臨挑戰,但賽迪顧問李樹翀表示,中國廠商仍有發展機會。他分析說,從2008年中國便攜醫療電子市場的品牌結構來看,在該市場處于前8位的企業,如歐姆龍、邁瑞、西門子、GE以及飛利浦等,僅占該市場52%的市場份額,還有48%的市場由其他企業占領。“這說明在便攜醫療電子產品市場上,品牌的集中度還不夠高。因此國內企業有一定的發展機會。”他說。
而便攜醫療電子產品發展中呈現出幾個特點,如無線化、網絡化以及遠程化等。而與會專家認為,這些技術趨勢也會為中國企業帶來發展機遇。“當醫療產品普及到二、三級城市甚至農村地區之后,光靠設備和儀器是無法把醫療服務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臺階的,因為醫療需要人的掌控和分析。”李樹翀說,“所以,遠程化、網絡化將成為未來便攜醫療電子產品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這同時也給中國廠商帶來了機遇。”
李樹翀進一步分析說,便攜醫療電子產品的發展不但給國內整機廠商帶來了發展的機遇,還給國內元器件廠商帶來了機遇。他表示,在醫療電子元器件方面,未來的技術趨勢包括集成化、低功耗化和定制化等。國內元器件廠商可以瞄準這些發展趨勢來開展相關的研發。
“憑借在產業和技術方面的儲備和積累,深圳很多電子企業未來有機會介入家用便攜醫療電子產品領域。”李樹翀說,“由于深圳地區的產業鏈分工非常細致,配套環境也非常完善,所以,未來深圳地區在便攜醫療電子產品領域可能會走出一條特色化的發展道路。”
上海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所長嚴壯志教授則表示,醫療電子遠程化、網絡化也給中國運營商帶來了發展的機遇。
綜上所述,醫療電子在中國的發展將推動中國整體產業鏈的發展。
除了上述專家學者,在當天的研討會上,來自德州儀器、亞德諾、Actel、賽靈思、風河、英特爾以及研祥等全球主要元器件廠商的代表也和與會者分享了一些具體的便攜式醫療電子解決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