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建設步入啟動期
2008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和智能電網及電力用戶信息采集系統建設對電工儀器儀表行業帶來重大影響。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些影響都是兩方面的,機遇與風險并存。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5352.htm
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電工儀器儀表分會秘書長 任殿義
全球智能電網建設啟動
2003年,歐美遭遇大面積停電事故后,為提高電網安全運行能力,美國電力研究院在早期“數字電力系統”的基礎上,將未來電網定義為“智能電網”,美國能源部同時也發布了“Grid2030”設想。2005年,歐洲提出了基于歐洲技術平臺(ETP)的“智能電網”。2006年,IBM公司提出了“智能電網”解決方案。
2009年,新任美國總統奧巴馬上任后,為抵御國際金融危機及振興經濟提出了新能源戰略,“能源新政”被確定為奧巴馬新政的核心。為實施這一戰略,美國開始啟動智能電網建設。在此推動下,全球范圍的智能電網建設開始起步。美國的智能電網建設是橫跨4個時區的統一電網,可逐步實現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的統一入網,全面推進分布式能源管理,從而提高電網運營可靠性和能源利用效率,將美國拉出國際金融危機的泥潭。日前,白宮的經濟復蘇計劃宣布,將鋪設或更新3000英里輸電線路,為4000萬個家庭安裝智能電表,美國智能電網建設開始實施。
在我國,今年2月份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提出,要改變前些年電源建設遠快于電網建設的狀況,加大電網建設與改造投入力度,實現電網與電源協調發展。近期,國家電網公司提出,要大力推進以特高壓電網為龍頭、各級電網協調發展、健全智能電網的原則,同時還明確了電力用戶用電信息采集系統建設是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智能電網建設也開始啟動。
智能電網推動系統整合
智能電網包括以下幾個部分:1.多能源分布式管理的智能網絡:智能電網的核心在于構建具備智能判斷與自適應調節能力的多種能源統一入網和分布式管理的智能化網絡系統,可對電網與用戶用電信息進行實時監控和采集,且采用最經濟與最安全的輸配電方式將電能輸送給終端用戶,實現對電能的最優配置與利用,提高電網運營的可靠性和能源利用效率。2.開放式整體網絡系統:智能電網的本質是能源替代和兼容利用,它需要在開放的系統和共享信息模式的基礎上,整合系統中的數據,優化電網的運行和管理。開放式整體網絡系統將徹底改變今天的電網結構,實現從能源接入、輸配電調度、安全監控與繼電保護、用戶用電信息采集、計量計費直到將電能輸送給用戶的全過程控制。3.智能終端:電能表、電量變送器、指示儀表及各類采樣設備都將向多參數智能信息采樣終端方向發展。智能終端集中信息采樣、統一調用、分布式處理等功能,按需傳輸、存儲與顯示,并具有即插即用與自適應功能。
同時,智能電表也可以作為互聯網路由器,推動電力部門以其終端用戶為基礎,進行戶內主要電器用電信息采集與顯示,也可開展通信、運行寬帶或傳播電視信號等業務。
電能表相關文章:電能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