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暗戰新能源
暗戰長三角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5307.htm上述浙江省發改委的官員告訴記者,長三角三省市彼此鄰近,都靠海,海上風電,太陽能和核電的天然基礎都差不多,只不過,后天稟賦上,江蘇的光伏發展較早,上海的科技力量比較雄厚。
該官員說,新能源對重大裝備制造業的刺激,上海可能獲利最多,因上海的科技優勢明顯,很多風力、核電裝備都是上海的企業在生產,而江蘇的新能源的底子較好。
他解釋說,新能源主要靠政策推動,國家的政策路徑并不存在多大差異,因此各省的起點相差并不太多,也不存在多大程度上的差異化競爭,很有可能會出現產業同構。
不過,他稱,產業同構的問題不用擔心,市場競爭機制會導致產業集中,現在政府強力推進,將來怎么樣,將來再說。
長三角各省雖然差異化優勢并不明顯,但在新能源方面的起點卻差別很大,江蘇是三省中“吃得最飽”的一個——2008年,江蘇省新能源產業實現產值900億元,光伏產業規模居全國首位,太陽能電池產量達1580兆瓦,擁有8家上市的光伏企業,風力發電整機制造能力達100萬千瓦,風電裝備成套機組制造企業數量全國首位。
因而江蘇發了宏愿,在《江蘇省新能源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中,江蘇提出,新能源產業規模要進一步壯大,2009年要實現銷售收入1800億元,2010年實現3000億元,2011年實現4500億元,其中光伏產業銷售收入實現3500億元,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形成10000兆瓦左右生產能力。
江蘇新能源發展的序列為光伏產業、風力發電裝備、生物質能裝備和核電裝備。
浙滬更務實
相較之下,浙江的新能源目標較為務實,只是力爭到2012年,全省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350兆瓦,其中光伏發電50兆瓦,風力發電300兆瓦;太陽能熱水器使用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地源(水源)熱泵空調面積超過500萬平方米,年產沼氣1億立方米,實現光伏等新能源消費量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1%以上。
上海的目標基于二者之間,力爭到2012年,新能源產業重點領域總產值達到1100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從目前的不到1%提高到3%,其中核電、風電和IGCC(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500億元,新能源汽車300億元,太陽能300億元。
相比之下,上海新能源規劃還有一個優勢,即已明確了各自產業布局,這為其避開產業同構埋下伏筆。
其中,核電建設以浦東(臨港)、閔行等為主的產業基地,浦東(臨港)基地主要開展核島和常規島主設備的研發和總裝;閔行基地主要開展核級鍛件的研制;同時建設寶鋼核材料供應基地。風電以浦東(臨港)等為主,建設大型風電機組關鍵設備產業化研發制造基地。IGCC以閔行等為主,建設燃氣輪機、氣化爐等關鍵設備產業化制造基地。
閔行區是上海市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生產基地。在上海市尚未公布新能源扶持細則之前,閔行區就已經印發了一份長達25頁的小冊子。在這本名為《2009-2012年閔行區新能源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的小冊子中,閔行區一共27條扶持政策,分別針對新能源產業、招商引資獎勵力度、研發機構、關鍵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等7個方面。
“這次各省新能源發展規劃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投下去的錢可能不一樣,上海可能在中間,江蘇可能最大,浙江是老三。”他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