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液晶材料業面臨洗牌 創新整合是關鍵
參與國際競爭需創新與整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4767.htm中國液晶材料生產企業要參與國際競爭,就必須突破國外企業在該領域的技術與市場壁壘。對混合液晶生產廠家而言,首先,必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單體液晶和混合液晶材料,從而打破德國和日本企業的技術壟斷,增強國內外面板企業對中國液晶材料生產企業的信心;其次,要進一步加大在TFT液晶材料方面的投入,主要集中在關鍵提純技術的突破、關鍵人才的培養、關鍵檢測技術的突破、規模化生產的穩定性及可靠性等,實現TFT混合液晶在第5代線以上面板企業ODF灌注模式的應用;最后,國內領先企業應該利用自身優勢,重新整合并合理配置資源,規范市場,在低端市場不斷提升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壓縮國外廠商的產品空間,在高端TFT市場,集中優勢資源,重點進行突破。
對于中國大陸的中間體和單體液晶生產廠家而言,在目前狀態下,他們只能大量出口中間體和單體,利潤率都較低,一般只能達到5%~10%,成為國外企業的廉價供應商,而終端TFT混合液晶產品的市場則由德國Merck和日本Chisso掌控,他們具有極高的壟斷利潤。如果國家能從宏觀政策角度予以指導,國內企業在市場發展過程中能夠以民族工業發展為重,中國的各家TFT液晶材料相關生產企業能拋棄隔閡,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強強聯合,中國的TFT液晶材料產業就必將迎來一個嶄新的時代。
相關鏈接
液晶材料前沿技術及發展趨勢
目前,在顯示領域,TFT液晶技術已經成為主流技術,它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模式:扭曲向列型(TN)、共面轉換技術型(IPS)和垂直排列型(VA)。除上述3種TFT-LCD顯示模式外,還包括FFS和OCB等TFT-LCD顯示模式,但由于種種原因,這兩種模式尚未真正實現大規模生產。
對TN型TFT液晶材料而言,要求其旋轉黏度低,光學各向異性大,清亮點覆蓋范圍更寬;對IPS和FFS型TFT液晶材料而言,要求其旋轉黏度低,介電常數更大;對VA型TFT液晶材料而言,要求其負介電常數更大,旋轉黏度低,光學各向異性大。此外,為了降低驅動電壓,降低功耗,要求各類液晶材料降低閾值電壓,介電各向異性越大越好。
在顯示領域,其他液晶材料,如鐵電液晶、PDLC液晶、多穩態液晶等都有一些需求,但由于種種局限,覆蓋面太窄,難以成為主流。近期,對雙軸液晶在顯示領域的應用也有一些研究,但由于液晶材料的開發還不夠成熟,材料性能缺點較多,因此尚處于研究階段。
在非顯示領域,液晶材料的研究及發展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液晶材料的光子學和液晶激光的研究,包括液晶的光子帶隙材料、旋轉向列或膽甾相液晶的空間周期性研究、液晶的無鏡激射及液晶的藍相激射等;彎曲型液晶材料的研究,包括雙軸向列液晶、彎曲芯近晶相液晶等;液晶彈性體的研究,包括基于液晶彈性體的人工肌肉、聚合物穩定性鐵電液晶等;工作于非可見波段的液晶器件和材料;新一代硅基液晶技術的非顯示應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