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晶硅未來之爭:后進者的滋潤
4月21日,德國光伏制造商Conergy又向MEMC提出要“撤銷”一份價值數億美元的10年長單。在目前背景下,撤銷或修改長單價格,已成為光伏行業大部分企業的共識。事實上,2008年底前光伏行業的囤料慣例,讓不少企業深受其害,光硅料庫存計提就損失十分巨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4438.htm另一個問題是,隨著中國硅料投資的突飛猛進,光伏行業的原料——多晶硅是否已經過剩?
相關數據顯示,2008年國內多晶硅需求在1.5萬噸左右,同時國內產能為4萬噸以上,但產量只有4500噸,仍然處于供不應求。
招商證券的行業研究報告指出,2006年國內多晶硅生產只有洛陽中硅的300噸以及峨嵋半導體的80噸,2007年生產廠家增加了江蘇中能和新光硅業,2008年全年產能得到釋放,江蘇中能達到1000噸,洛陽中硅和新光硅業均超過700噸。
根據預測,2009年國內產能達5.8萬噸,市場需求在1.8萬噸左右,而當年產量可達1.5到2萬噸。2010年預測全國產能可達9.2萬噸,產量3.3萬噸,需求2.6萬噸左右,屆時多晶硅可能會供過于求。
在全球市場也類似,2008年供不應求,2009年全球產能15萬噸,產量8萬噸,需求也在8萬噸左右,基本持平。2010年預測全球多晶硅產能23萬噸,產量可達12萬噸,需求10萬噸,供大于求。
有專家認為,硅料的產能過剩是相對的,“在中國市場和中東市場開發后,上述的硅料產量遠遠不夠市場需要。”
江蘇特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肖順珍撰文指出,如果中國市場啟動,加上美國市場,全球2011年需求預測為13萬噸,2012年需求17萬噸,而當年產量為16萬噸,屆時市場將再一次供不應求。
事實上,在我國新能源的長期規劃中,新能源在總的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每年上升,2010年占比10%,2020年為20%,2030年為30%。
“國內多晶硅產能很多是虛的,一些企業的產能還處于紙上談兵,有些生產線還沒有,再說行情不好的情況下一些企業的后續投資可能就會減緩。”上述協會的人士稱,以LDK為例,其標榜的1萬噸多晶硅項目,目前的產量只有3000噸,整個全國產量在2萬噸左右。
上海新能源行業協會的專家表示,在目前較大規模的多晶硅企業中,按照現有的技術,企業生產的多晶硅成本大致為30美元/公斤,以46美元價格計算仍然有50%的毛利。但對于小規模的多晶硅企業,由于成本高企,洗牌在所難免。
行業好轉?
盡管硅料價格暴跌,進入2009年,仍然有很多企業投資多晶硅項目。
2009年4月18日,山東晟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山東濟南投資興建多晶硅項目,首期投資11億,總投資達90億元;2009年4月20日,內蒙古中盛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總投資15億元、年產1500噸的多晶硅項目在巴彥淖爾市奠基。
上海交大太陽能研究所教授崔容強表示,光伏行業的前景已經非常明朗,在渡過這段危機后,太陽能行業將迎來春天。
“進入5月份的這兩個星期,公司的電池片銷量開始增加。”近日,南京中電(納斯達克:CSUN)的王茜告訴記者,其中來自美國的訂單上升明顯。
南京中電是一家典型的太陽能電池產品制造企業,其于2007年5月登陸納斯達克,2008年公司產量在100兆瓦到120兆瓦之間。
根據資料,南京中電最近股價走勢明顯好轉,其5月12日的股價上漲到3.39美元,而此前的3月6日的股價僅為1.38美元。
同樣作為國內太陽能企業的領頭羊,無錫尚德的股價也從3月2日的5.21美元上漲到5月12日的16.45美元,接近2倍的漲幅。
尚德新聞總監Rory表示,隨著天氣轉暖,第二季度德國市場的安裝訂單開始增加。
就在今年2月,尚德成為唯一打入日本市場的非日本本土太陽能企業,獲得這個全世界最苛求、最難進入市場30兆瓦訂單。據悉,尚德今年已經獲得了750兆瓦的訂單,遠遠高于去年500兆瓦的銷售量。
同樣在2月底,中盛光電與德國著名系統集成商簽訂了15MW的組件訂單合同,價值3500萬歐元。
進入4月份,原先生產線停了一半的正泰太陽能,“4月份的訂單比之前幾個月有所增長,但同比仍下降了約40%。”有正泰員工告訴記者,得益于公司產品質量把關,加之品牌效應,以及之前客戶滿意度較高,“現在還能出貨,4月份有3兆瓦的量。”
上海交大泰陽綠色能源有限公司的人士也稱,最近的訂單比去年第四季度好了很多。
不過,對于浙江百力達太陽能有限公司來說,機會還沒有來臨,“現在的好轉只是政策上的,實際市場并沒有太大起色。”
這家于去年底投入生產的太陽能電池企業,雖然躲過了去年10月份硅料暴跌的風險,但金融危機造成國外訂單急劇萎縮,作為后來者,浙江百力達從開工就處于半停產狀態。
事實上,在浙江仍有一半的光伏企業處于停產狀態。
浙江省太陽能行業協會秘書長沈福鑫表示,以往4月份是國外訂單的高峰期,但今年企業的訂單寥寥,浙江60家光伏企業中,目前正常生產的僅30家左右,其余一半或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或是正在建設過程中。
一位長期跟蹤光伏企業的證券研究人員表示,對于光伏組建企業,大的廠有50%開工已經不錯,很多小廠至今沒有訂單,大部分沒有開工。
有意思的是,在最近的光伏展會上,記者與一家海外上市企業人員閑聊時,其參展人員笑稱,“公司參加光伏展是表明企業還活著”。
近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處處長梁志鵬在北京召開的第四屆再生能源金融論壇上透露,隨著新能源振興規劃的即將出臺及相關發展目標的調整,預計到2020年,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總投資將超過3萬億元。
其中太陽能發電新增投資1300億元。
在國家調整新能源規劃的同時,地方政府早就為太陽能布局厲兵秣馬,各地的太陽能產業園、產業基地層出不窮。
光伏也將成為下一輪地方經濟的支柱。在江西,正以新余為核心,逐步形成從硅料、硅片到太陽能電池組件及配套產品的光伏產業鏈。目前正在實施的光伏產業項目有32個,總投資超過800億元。其區域城市上饒市也在此前大力引進浙江的民營企業發展光伏產業,“70%的光伏投資來自浙江。”
起步較晚的呼和浩特,也成為“太陽能發電示范城市”,近年相繼引進神舟硅業、圣納吉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大陸多晶硅,以及中環集團的光伏企業。
江蘇揚州市也計劃到2010年高純硅材料的年產量達到6000噸以上。此前,該市還出臺了扶持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文件。
江蘇省能源研究會秘書長魏啟東表示,江蘇是國內光伏第一大省,目前江蘇約有六七十家光伏企業,在全球20大光伏企業中,江蘇占有三強。
此外四川省的樂山市也把推動硅材料產業化發展作為當地的一號工程,全力打造“中國多晶硅和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
業必死無疑。”啟動國內光伏發電市場是共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