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新醫改新商機
從醫療范疇上看,我國現階段的醫療主要是指診斷和治療,但未來醫療范疇將愈加廣泛,這是業界的共識。國際著名醫療設備供應商飛利浦就把醫療范疇定義為從疾病預防、篩查、診斷、治療、監測到健康管理等一系列環節。同時,他們把在上述整個醫療周期中發揮價值作為其發展的理念。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4281.htm而國家對基層醫療加大投入的趨勢也愈加明顯。“由于新醫改方案強調為基層服務的醫療理念,未來醫療的發展將以滿足大眾的醫療需求為根本。”王曉慶表示,“因此,醫療器械廠商要從原來關注少數人、大醫院、高級設備向關心有層次的醫療模式、普通人的健康這樣的醫療體系去發展。”
在醫療體制改革中,建立一個分層次、網絡化的醫療體系是必然趨勢。“社區醫療是群眾求醫最先接觸的以門診為主的醫療服務部門,也是整個醫療保健體系的門戶。”賽靈思亞太區市場及應用總監張宇清說,“社區居民在需要任何醫療服務的時候都能及時得到社區全科醫生提供的基本醫療和預防保健、康復等服務,他們80%的醫療問題會在社區醫療解決。這些特性要求醫療設備的可靠性、準確度和耐用性要高,同時成本要低。”
網絡化則是遠程醫療及監控的一條必由之路。在這方面,“中國新醫改方案提出了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建立醫院間的資源共享,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從而實現醫療服務資源最優的整合和最大的協同效應。”張宇清介紹說。
王曉慶表示,總體上來說,技術的發展一定要滿足醫療需求的變化。為此,企業應該更加關注我國醫療模式轉變、醫療體制改革、家庭醫療、社區醫療、基層醫療、康復以及保健市場,并關注由此帶來的新機遇。
關注網絡標準與便攜技術
醫療電子發展一定要適應醫療模式的轉變,同時企業還要關注兩大標準與技術的走勢:
第一是網絡互操作標準。在這方面,ADI亞太區醫療事業資深業務經理周文勝介紹說:“為了適應醫療體系的網絡化建設,從長遠發展來看,互聯的數據平臺變得非常重要。數據平臺涉及對兩項技術的要求:通信和數據格式。只有建立相應的標準,醫療設備之間以及與其他信息源之間才能實現互操作。”幾年前,由國際企業發起成立了一個名為“持續健康聯盟”的產業組織,參加者包括思科、IBM、英特爾、歐姆龍保健、松下電器、三星電子和夏普等,他們進行標準選擇、互用性指南的編寫等工作。目前,相關標準仍在探討之中。在這方面,王曉慶號召國產醫療設備企業要加強合作,抓住我國基層醫療機構網絡化建設的機遇,建立起能夠影響中國醫療網絡化建設的標準和規劃,以有利于我國醫療電子企業今后的發展。
第二是便攜醫療產品與技術。對此,賽迪顧問半導體產業研究中心方圓分析說,隨著人們健康意識、健康需求及相應支付能力的不斷提高,新醫改方案中醫療體系建設應以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這些將成為我國便攜醫療電子快速增長的催化劑。而且,新醫改方案中提出積極推進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將推動中國醫用便攜醫療電子市場的發展。
在便攜醫療產品中,電子血壓計、便攜血糖儀、電子助聽器等便攜式設備占到家用便攜產品市場的90%,而便攜式多參數監護儀、便攜式超聲診斷儀、便攜式胎兒監測儀、便攜式心電圖儀位居我國醫用便攜設備市場前列。此外,基層醫療機構所需的低成本、高可靠性、操作簡單的X光機、超聲診斷儀、核磁共振設備和計算機斷層掃描設備的市場容量也將大幅提升。而這些產品所涉及的智能化、小型化、低功耗、高分辨率的技術都備受關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