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業界動態 > 光伏業:成本瓶頸漸破 期待立法扶持

        光伏業:成本瓶頸漸破 期待立法扶持

        作者:馮曉偉 時間:2009-04-24 來源:中國電子報 電子網 收藏

          國內企業承建的北美最大獨立屋頂項目近期正式落成。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3798.htm

          “降低成本!”全球產業在共同努力。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對發電進行補貼,加之企業制造成本的不斷降低,光伏產業的市場空間被進一步打開。中國已成為光伏產品制造大國,但中國的光伏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業界期待國家政策的支持,為中國光伏產業的市場化起到“第一推動力”的作用。

          成本瓶頸逐步打破

          實現平價上網,即光伏發電成本與上網電價持平,是光伏界孜孜以求的目標。在過去的5年中,硅材料的短缺一直是制約全球光伏產業發展的瓶頸,而材料價格的一路上揚也抬高了光伏產業的總體成本。在2005年以前,光伏產業的市場價僅為20美元~25美元/千克;從2005年開始,由于市場需求旺盛,出現全球性短缺,到2008年,現貨價格最高時達到了500美元/千克,這使得多晶硅的價格嚴重背離其價值。然而,多晶硅的價格走勢在2008年下半年出現戲劇性的變化: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重創了全球半導體產業,部分原來用于生產集成電路的硅材料產能轉向光伏領域,增加了光伏多晶硅的供給量;另一方面,同樣是因為國際金融危機的原因,業界對于光伏產業的增長預期大幅下調。因此,全球多晶硅現貨價格開始急速下滑,目前已經跌破100美元/千克。

          對于光伏產業而言,原材料價格的下降是一個利好消息。上海普羅新能源有限公司總裁史珺博士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多晶硅在光伏組件中所占成本的比重,已經從去年的70%銳減到現在的30%。可見,多晶硅價格的回落為電池及組件的生產企業打造了部分贏利空間。

          降低光伏發電成本,不應僅著眼于多晶硅材料。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張光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尚德提出了到2012年實現光伏發電成本1元/千瓦時的目標,為此,尚德將從加強產業鏈合作、推動技術創新、提高光伏系統設計和安裝能力這三方面進行努力。他認為,太陽能電池和組件企業應該與上游合作伙伴密切配合,同時為下游光伏應用領域提供優質產品和相關技術支持,共同降低光伏制造成本。通過技術創新提高轉化效率是降低成本的另一條途徑。目前,應用尚德“冥王星”技術的產品已批量生產,單晶硅和多晶硅電池的轉換效率分別達到了18.8%和17.2%的國際先進水平。預計在未來兩年之內,采用該技術的單晶硅和多晶硅太陽電池轉換效率將分別達到20%和18%。

          此外,在光伏系統設計、施工、系統元件安裝、電網接入和項目運營方面的成本控制,則為降低非組件成本鋪平了道路。

          “兩頭在外”弊端有望改變

          2007年,中國太陽能電池的產量約為1180兆瓦,首次躍居世界第一;2008年,中國又“蟬聯冠軍”。如今,中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光伏制造大國。但是,“制造大國”的光環下面卻隱藏著市場和原材料“兩頭在外”的窘境:98%的市場在國外,95%的原材料依靠進口。所幸的是,這種“兩頭在外”的現象即將作古。

          根據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提供的資料,到2008年底,我國已形成1萬噸以上的多晶硅生產能力,當年實現產量達4500噸;預計到2009年底將可形成3萬噸左右的產能,當年產量將突破1萬噸;到2010年,在建項目總規劃產能將達到10萬噸左右。屆時,我國光伏產業所需多晶硅材料嚴重依賴進口的狀況將得到有效的緩解。

          除了多晶硅材料供給實現本地化之外,我國光伏企業也在積極探尋新的生產工藝,以求擺脫對多晶硅材料的過分依賴。從2007年開始,在華東與華北地區,有數家光伏企業開始建設以玻璃基板為主要原材料的薄膜太陽能生產線,目前,這些生產線已經陸續建成,即將實現量產。大尺寸玻璃基板薄膜太陽能電池投入市場,又將加速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并網發電系統的推廣和普及。

          如今,中國政府也加大了對光伏產業的扶持力度,這意味著中國光伏市場已處于大規模增長的前夜。截至目前,位于上海崇明島和內蒙古鄂爾多斯的兩個太陽能電站示范項目已經建成,并已獲得政府4元/千瓦時的發電補貼;而位于甘肅敦煌的10兆瓦電站也已進入招標階段。歐瑞康太陽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Jeannine Sargent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中國政府對太陽能電站的扶持還處于個案補貼階段,尚未全面鋪開,但其支持的力度甚至已經超過了歐洲國家。

          今年3月,財政部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頒布了《關于加快推進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的實施意見》和《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該政策決定對太陽能光電建筑相關項目給予財政補貼,并詳細規定了財政補貼的具體條件和使用范圍。北京日佳電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魯延武告訴本報記者,該項政策將推動我國光伏產品從絕大多數出口國外向推動國內應用轉變,并將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推動光伏系統在中國的產業化進程,同時也是初步調動民用光伏系統應用的重要舉措。

          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紀凡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全球的情況來看,中國肯定會成為世界太陽能光伏發電的主要市場之一,在未來的3~5年,中國光伏應用會有一個快速的增長。我相信中國未來3~5年增到全球市場的10%是有可能的,到2012年左右,全國光伏發電年裝機容量可能將達到1.5GW~2.5GW。”

          期待立法推動產業發展

          在過去的5年中,全球光伏產業之所以能得到飛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德國、西班牙等國家依據本國的《上網電價法》對光伏發電予以補貼。由于現階段光伏發電的成本仍然高于普通電價,因此,如果僅僅依靠市場的力量,光伏發電將寸步難行。

          在中國,光伏產業尤其需要政策乃至法律“保駕護航”。因為光伏發電要真正實現大規模應用,并網發電是必然的選擇,這就需要國家出臺相關的配套政策,而不僅僅是資金支持。合肥陽光電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曹仁賢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推廣光伏并網發電的主要阻礙是電力體制問題,由于電網企業屬于壟斷行業,其創新動力和能力不足,所以如何調動電網企業接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積極性是個很重要的問題。他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手段有兩個:一個是制定法規,讓接納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成為電網企業的義務;另一個就是給予電網企業一定的補貼來彌補由于接納可再生能源帶來的管理、調度、安全方面的經濟損失。

          針對上月出臺的對太陽能光電建筑相關項目的補貼政策,上海普羅新能源有限公司總裁史也認為其推廣的瓶頸在于并網。他表示,由于太陽能發電的普及會使現有的火力發電陷入尷尬境地,因此,光伏上網必定會遇到巨大的阻力。只有國家發布強制上網的法令,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史珺博士頗為樂觀地表示,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實現光伏發電大規模商業化運營的國家,只是需要政府的扶持作為第一推動力。但從目前的形勢看,恐怕只有等到國家光伏發電強制上網的法律正式出臺之后,中國光伏產業才能真正迎來陽光燦爛的日子。



        關鍵詞: 光伏 太陽能 多晶硅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易门县| 沈丘县| 昌邑市| 美姑县| 古蔺县| 邛崃市| 准格尔旗| 商洛市| 普陀区| 钦州市| 越西县| 泽库县| 台中县| 元江| 米脂县| 陇南市| 台江县| 来宾市| 大新县| 海林市| 三河市| 两当县| 泌阳县| 绥化市| 洛南县| 中牟县| 岳普湖县| 富源县| 平泉县| 博白县| 垣曲县| 三门峡市| 海晏县| 双城市| 重庆市| 普兰县| 寿阳县| 新巴尔虎左旗| 班玛县| 白水县| 呼图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