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多DSP互連技術*
對表3補充說明如下:多點總線為多DSP共享并分時占用,不能多數據流并發傳輸。多點主從總線可能有主總線的橋接轉換,例如PCI-HPI的PCI2040(TI)、PCI-Local總線的PCI9054(PLX)。傳統互連中的數據傳輸過程一般都需要源、中間或目的處理器的顯性或隱性(例如TDM中的時隙分配)地直接參與。而基于交換機的網絡互連則一般不需要。間接傳輸中的中介器件、DSP或交換機可以根據需要級聯。接口轉換橋方式連接標準網絡的實例有:專用于ADI公司SHARC及TigerSHARC的SharcFin和FINe(Bittware)、通用的TSI620(Tundra)。高端FPGA由于其豐富的接口、對幾乎所有互連標準的有效支持、使用的靈活性和高性能的計算處理能力,也會在多DSP的互連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2003年RapidIO成為ISO/IEC 18372標準之前,還沒有規范的多DSP互連網絡標準,各廠商推出了多種非標準DSP互連網絡、接口和交換芯片,例如:Solano(Spectrum Signal)、StarFabric(StarGen)、FPDP/sFPDP(ICS/VITA)、RaceWay(Mercury)、SKYChannel(SKY Computer)。RapidIO是在這些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特別針對高性能DSP或嵌入式系統互連優化,其產業鏈已經基本成熟,并開始逐步取代這些非標準互連技術。
圖1 典型直接互連:鏈式、星型、陣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