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屋頂計劃”并非光伏產業“解困之匙”
國家財政部3月23日發布了《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支持開展光電建筑應用示范,實施“太陽能屋頂計劃”,城市光電建筑一體化應用,對農村及偏遠地區建筑光電利用等給予定額補助,2009年補助標準原則上定為20元/Wp。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3357.htm消息一出,業內一致認為國內光伏產業的春天將要來臨。甚至有機構預測,2009年全年國內市場新增裝機容量有可能達到500-1000MW,國家將為此拿出100億-200億的財政補貼,從而形成一個200億-300億的市場規模。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分析師姜謙認為,“太陽能屋頂計劃”在目前國內光伏產業遭遇寒冬之時,最重要的作用在于行業信心的提升,表明國家對光伏產業的支持態度。但把“太陽能屋頂計劃”看作是光伏產業的治本之策,期待其能在短期內起到極大地作用,或許只是一廂情愿之舉。
姜謙表示,一直以來困擾國內光伏發電的最大瓶頸在于太陽能發電成本過高。目前在我國,太陽能發電成本大約是生物質發電(沼氣發電)的7-12倍,風能發電的6-10倍,更是傳統煤電方式的11-18倍,而我國又一直沒有像歐美以及日本等國實施實施強制的《上網電價法》,加之相關光伏項目的立項、補貼等審批嚴格,自然讓太陽能光伏產業在中國的發展舉步維艱。
他同時表示,“太陽能屋頂計劃”的扶持重點是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不與建筑結合利用的光伏電站等光電利用形式則不在扶持范圍之內。而目前在我國,光伏電站是光電利用的主要形式,因此,雖然國家實施了補貼計劃,但由于成本高,光伏發電的電價依然維持高位,電網公司依然很難有積極性去收購光伏發電量。
對于“太陽能屋頂計劃”,光伏企業也不看好它能在短期內起到效應。CSI阿特斯首席執行官瞿曉鏵博士表示,“政策的實施都需要一定時間,6個月至一年都是正常的,再說全球太陽能的主要市場仍在歐洲,公司將長線關注中國市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