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業界動態 > 信息技術向工業各環節滲透是兩化融合核心

        信息技術向工業各環節滲透是兩化融合核心

        作者: 時間:2008-11-28 來源:中國電子報 收藏

          編者的話:工業和部成立以來,融合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工業軟件在推進兩化融合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工業軟件發展面臨的困難與挑戰有哪些?下一步又該如何發展?在工業和部軟件服務業司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中國軟件行業協會和中國電子報社、賽迪網將于2008年11月28日在浙江省寧波市舉辦兩化融合背景下的中國軟件產業會議。《中國電子報》本期推出“工業軟件專輯”,以饗讀者。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9856.htm

          黨中央高度重視信息化工作,十六大以來黨對信息化的認識不斷深化,信息技術在我國經濟社會中的地位、作用也在不斷提升。十七報告首次鮮明地提出了信息化與融合發展的嶄新命題,賦予了我國信息化全新的歷史使命。

          信息化構筑新工業

          的內涵隨著科技發展而發展,一般認為:從能源資源消耗來看,發達國家是依靠消耗大量的國際資源而實現了工業化;從環境承載能力來看,發達國家在其工業化過程中產生了巨大的環境污染問題;發達國家普及了信息化武裝的生產工具,傳統工業化的發展模式已沒有競爭力。

          我們必須準確把握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概念,“工業化”的準確含義是“產業化”,其并沒有終點。當今工業化的特點就是: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這意味著工業化內涵的革命性變化:人類進入信息化的工業化時代,必須將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形成現代產業體系。

          目前,信息革命方興未艾,當代的信息革命有如下特點:信息技術應用的重點發生轉變;信息技術應用的指導思想不斷深化;信息革命推動全球。

          信息革命引起經濟社會轉型。在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變的過程中,產業結構、經濟體系將發生重大的變化,組織體系也將發生重大的變化,社會結構更將發生重大的變化。當前我國的三農問題和傳統產業改造等都存在著諸多困難,但解決這些問題的出路在于信息化。

          企業信息化是重點和難點

          當然,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主要體現在:信息化與工業化發展模式、實現途徑以及與之相配套的融合機制還未盡快調整和確立;企業規模迅速膨脹,使得信息化建設滯后于企業發展;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的信息化投融資機制還沒真正形成,資金投入不足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包括信息技術管理人員職業水平認證在內的一整套人才培養評價體系還未建立,信息化人才仍然缺乏;企業信息化組織機構不夠規范,業務、資源未能全面整合;信息化考核評價體系仍不健全,不能很好地為企業信息化發展提供決策依據等。

          因此,企業信息化是信息化的重點和難點。企業在信息化工作中獲得自主還有一個漫長的過程。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將面臨技術思維的障礙。其實質是,信息化從物質資源管理開始過渡到信息資源管理。

          企業信息化既迫切,也存在諸多困惑,例如,企業高速增長,規模變大,如何通過信息化改變落后的管理模式?如何及時地知道企業的運營狀況和業務及管理的主要問題所在?

          我們認為,破解信息化風險的關鍵是要解決以下這些問題:我們企業的行業特性和業務特性是什么?我們企業需要在哪些地方用信息化來提升?我們企業存在的問題采用信息化工具來輔助解決的優先次序如何界定?企業信息化的范圍如何界定和關聯?IT技術和人力資源對信息化如何支撐?

          因此,信息化建設要以需求分析為基礎,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大力推進信息服務業的發展,特別是要進一步優化人才環境建設,形成多層次立體培訓網絡體系,在全國傳統產業各行業開展不同層次、不同規模、不同性質的企業信息化培訓工作。

          同時要進一步拓展服務環境建設,通過構建信息化服務平臺,為傳統產業企業提供技術、培訓、規劃、監理等服務,培育一批高水平、有信譽的信息技術咨詢服務和工程監理機構,促進傳統企業與IT企業對接,引導部分企業進行行業內信息技術咨詢和外包服務,大力提升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IT與工業需有機融合

          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基本目標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融合發展。提升信息產業增加值,提高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第二,生產方式顯著轉變。信息技術與農業技術、工業技術緊密結合,逐步構筑起新型的生產方式。第三,發展方式更加科學。信息技術在節能減排領域深層次應用,“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第四,產業結構明顯優化。信息技術在三大產業中的廣泛覆蓋,促進經濟增長,初步建立起新的產業結構,三大產業更加協調配套。第五,資源配置更加合理。網絡配置成為資源配置的新型方式,各類資源實現最優配置和合理使用。第六,經濟社會關系不斷統籌優化。各領域信息化逐步推進,城鄉、區域、經濟社會、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人與自然平衡發展,最終推動實現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

          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主要任務是:突出抓好信息技術與工業的有機融合;扎實推進信息技術與農業的廣泛融合;積極實現信息技術與第三產業的集成融合,構建我國現代商業體系;充分利用我國現有基礎設施,有效促進“三網”的交互融合;繼續優先發展信息產業,積極推動信息服務業;突出抓好信息技術與工業的有機融合;促進信息技術向傳統產業產業鏈各環節滲透,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核心內容;重點圍繞以信息化提升裝備類制造業、基礎類制造業和消費類制造業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發展高品質和高附加值的先進制造業。



        關鍵詞: 工業化 信息化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黎县| 安徽省| 荥经县| 鄯善县| 介休市| 城步| 双流县| 佛教| 德清县| 铜梁县| 鲁甸县| 安新县| 邵武市| 蕲春县| 北碚区| 丰宁| 合阳县| 特克斯县| 大化| 千阳县| 临高县| 崇阳县| 洛宁县| 东丰县| 和硕县| 新津县| 德化县| 白朗县| 嘉鱼县| 应用必备| 永登县| 莱西市| 柞水县| 黄浦区| 来凤县| 伽师县| 怀来县| 长海县| 商水县| 浦县| 景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