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國田徑成績的支點在哪里
先說說女子馬拉松,田徑管理中心主任羅超毅曾經坦言:“中國女子長跑沒有集團軍,缺乏領軍人物。”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們的訓練理念比較落后,往往對量的訓練很大,對強度的訓練很小,而國際上對優秀運動員的訓練理念正好與我們相反。這兩種理念的通俗解釋是:同樣的距離,我們要求一天跑10次,人家要求跑5次,但每次跑的時間都比我們短、質量比我們高。為了學習這種訓練理念,國家長跑隊請來意大利訓練專家幫助制定訓練計劃,國家隊主教練執行訓練計劃的過程,本身也就成為了學習和實踐的過程,這對教練隊伍的建設和優秀運動員群體的培養,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7419.htm其次說說女子鏈球。5年前,我國女子鏈球還足以與俄羅斯、古巴等強國相抗衡,但是隨著俄羅斯的不斷進步,我國女子鏈球出現了整體低迷現象。為了解決低迷問題,國家隊一邊派出女子鏈球小組到俄羅斯學習,一邊邀請俄羅斯國家隊教練來華講學。意外的是,在交流中國家隊發現,兩個國家對鏈球項目的認識竟然是截然相反的。我國認為鏈球是力量型的項目,運動員要有足夠大的塊頭和力量才能獲勝;而俄羅斯則將它視為技巧類項目,認為運動員對鏈球運動節奏的掌握純屬技巧。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認識,導致派生出大相徑庭的訓練理念、訓練手段和競賽成績。這也許正是導致我國女子鏈球低迷的原因之一。
面對這個重要發現,國家隊在加大鏈球項目規律研究的基礎上,開始重新認識鏈球項目,并運用數字傳感技術,對鏈球在運動過程中的高度和速度參數進行了研究,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先進的鏈球技巧,以最短的時間趕超俄羅斯。
最后再說說女子競走。我國的女子競走與世界頂尖水平還存在著一定差距,而縮小差距的關鍵是建設一支復合型的教練隊伍。國家競走隊請來了廣東體育科研所和北京體育大學神經生理學及運動生理生化專家,根據訓練需求和運動員的生理生化、生物力學等測試數據,從自然科學角度與教練一起研究項目規律,幫助教練完善訓練計劃。這種做法使教練個體成為了一個多學科的科研團體,保證了訓練計劃的嚴謹性和科學性。
運動員的競走速度是由步頻和步長決定的,但步頻和步長是一對相互制約的矛盾,因為加大步長會使步頻變慢,而加快步頻又會使步長變短,所以運動員的步頻和步長要保持一定的比例。為了準確地測量出每一名運動員步頻和步長之間的最佳參數,國家競走隊與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合作,為運動員設計了數字跑鞋,它能讓教練通過安放在鞋底傳感器傳出的數據,隨時了解運動員的步頻和步長等技術指標,對技術改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至于中國隊的訓練效果如何,在8月21日舉行的女子競走比賽上,我們就會看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