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SDH網絡MSTP化改造
傳統的SDH設備只需增加具備MSTP功能的板卡(如以太網板)即可承載I P等業務,這就是通常所說的MSTP改造。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對現有傳統的SDH網絡進行升級和完善,使其向MSTP網絡演進。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5781.htm下面我們綜合業務流向及現有SDH網絡2個部分分析現網改造的幾種方案。
3.1 核心層
城域傳送網的核心層需要為數據網核心路由器或3G核心網設備之間提供FE/GE或STM-1/4 ATM業務的透明傳輸鏈路,因此可以引入支持以太網和ATM透傳的MSTP技術。近期某分公司無高速率的FE/GE/ATM接口的需求,現有的SDH設備能較好滿足核心路由器的155Mbit/s POS接口以及交換機之間的155Mbit/s光口需要,因此可暫不將核心層傳輸設備升級為MSTP,待有FE/GE/ATM接口需求時再適當提前進行MSTP升級。
3.2 匯聚層
SDH匯聚節點擔負著將接入層匯聚的業務向上轉接的重要功能,目前某分公司傳輸網匯聚層只有部分匯聚點建設了IP承載網節點(A、B、C、D、E,其中A、B節點為本市省干所在節點),大多數節點對業務僅進行轉接,起到疏導、收斂的作用。從新增業務的流向來看,可以把業務分成二種流向:向上匯聚業務(Internet業務)及同層轉接(VLAN業務)。
3.2.1 IP承載網與現有SDH傳送網不同廠家
在匯聚層需對傳輸網匯聚層和IP承載網節點共址的A、B、C、D、E共5個節點的SDH設備配置支持交換功能的數據處理板卡,有效地對接入層接入的數據業務進行帶寬上的收斂,提高帶寬利用率。如圖2所示。
圖2 匯聚層方案1
3.2.2 IP承載網與現有SDH傳送網同廠家
在匯聚層需對傳輸網匯聚層和IP承載網節點共址的A、B、C、D、E共5個節點的SDH設備新增傳輸所需光口與IP承載網設備關口互聯,用于透傳下層匯聚業務,具體方案如圖3所示。
圖3 匯聚層方案2
3.2.3 現有SDH傳送網節點無IP承載網設備
對于沒有建設IP承載網節點的傳送匯聚節點,則需將接入層接入的業務在所配置的數據板卡內進行帶寬收斂再就近的傳送至IP承載網節點,或者將業務透傳至IP承載網節點。詳見圖4所示。
圖4 匯聚層方案3
3.3 接入層
以基站為中心開展綜合業務接入,接入層網絡由單一的基礎業務傳輸轉變為綜合業務接入平臺,可以通過各種接入方式,快速開展城域數據業務。
當環上數據業務向上集中收斂時,有兩種方式。
(1)利用各節點設備的二層交換功能,在接入層節點按STP協議進行業務收斂,由于現階段設備二層交換公平性的不完善,此種方式會造成離收斂點較遠的節點所分配到的帶寬較小,但帶寬利用率較高,考慮市場開展因素,不建議采用。
(2)另一種是業務在接入層透傳至收斂點(一般為匯聚節點)在統一進行收斂處理。這種方式可有效地避免各節點因組網而產生的節點邏輯遠近而帶來的不公平問題,雖然會減低數據業務的帶寬利用率,但業務性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建議采用。
在接入層配置所需的FE接口板,因為接入層傳送采用透傳方式,故在接入層不必配置具有交換功能的FE以太網處理板,通過配置FE和原有的2Mbit/s接口板卡接入大客戶專線、寬帶用戶、WLAN等。
由于現網傳送網末端資源(基站資源)相對于其他運營商比較匱乏,造成了很多業務需求節點無法延伸到,所以可以根據以下幾種模式具體選擇MSTP化。
3.3.1 模式1:SDH/PDH+協議轉換器
在IP點較分散的區域,電路需求在1~2個E1時,可以采用此模式接入;現網使用較多,不需要對現網設備進行改造;但數據業務電路需通過協議轉換器轉接,電路安全性較差。如圖5所示。
圖5 接入層模式1
3.3.2 模式2:SDH設備升級MSTP功能
在IP點較集中的區域,電路需求在4~6個E1,建議采用此模式;對基站的SDH設備MSTP改造,新增以太網處理板件;匯聚設備以FE口直接與數據設備互連,減少電路轉接。如圖6所示。
圖6 接入層模式2
3.3.3 模式3:新增MSTP設備
在IP點較集中的區域,電路需求8個E1以上,建議采用此模式;對于數據需求較大的節點或重要客戶,新增MSTP傳輸設備。如圖7所示。
圖7 接入層模式3
3.3.4 模式4:無線接入方式
對于光纜路由比較受限的區域,可以適當采用無線接入技術,比如LMDS、3.5G等方式作為對有線接入方式的補充。
4、結束語
隨著中國移動SDH傳送網絡的MSTP化,中國移動將大大豐富自身的業務,開展出更多適合用戶、集團使用的業務,為中國移動逐步轉型為移動信息專家打好堅實的基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