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SDH網絡MSTP化改造
1、現有SDH傳送網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5781.htm中國移動城域傳送網分為三層結構:核心傳送層、匯聚傳送層、接入傳送層,其中接入傳送層還包含用戶的綜合業務引入。具體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城域傳送網的網絡結構圖
由于現有的SDH網絡無論在技術上及用戶認知度上都非常成熟,本文不做過多的分析說明,下面先簡單介紹MSTP技術的特點,并從現有SDH網絡的基礎上分析如何實施MSTP化的進展。
2、MSTP技術及主要特點
多業務傳送平臺(MSTP)是對傳統的SDH設備進行了改進,在SDH幀格式中提供不同顆粒的多種業務、多種協議的接入、匯聚和傳輸能力,是目前城域傳送網最主要的實現方式之一。
基于SDH的MSTP比較適合于已大量敷設SDH網絡的電信運營商,可以靈活有效地支持迅速發展的分組數據業務,同時可以保證對多業務的統一網絡管理,實現從電路交換網向分組交換網的平滑過渡。在近期中國移動以話音等TDM業務為主、數據業務為輔的情況下,選擇以SDH為基礎的MSTP建設方案是穩妥且可持續發展的策略。中國移動一定要采用先進靈活的MSTP技術來構建易于實現業務運營及網絡拓撲和容量擴展的城域光傳送網,基于SDH的MSTP將是今后幾年城域光傳送網建設的重點。
綜合來說,基于SDH的MSTP具有以下技術特點。
(1)具有較大的交叉連接容量,能夠支持VC-4/VC-3/VC-12各種等級的交叉連接以及連續級聯或虛級聯處理;
(2)提供豐富的多業務(PDH/SDH、ATM、以太網/IP、圖像業務等)接口,可以通過增加或更換接口模塊,靈活適應業務的發展變化;
(3)具有以太網和ATM業務的透明傳輸或二層交換能力,其傳輸鏈路的帶寬可配置,并支持VLAN、流量控制、業務和端口的匯聚或統計復用功能;
(4)具備多種完善的保護機制(SDH、ATM、以太網/IP)和靈活的組網特性;
(5)可實現統一、智能的網絡管理,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MSTP技術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對以太網業務的支持上,包括最初提供以太網點到點透傳的第一代MSTP,以及當前支持以太網二層交換能力的第二代MSTP,直到近來的第三代MSTP。
第一代MSTP技術是將以太網信號直接映射到SDH的虛容器(VC)中,進行點到點傳送;提供以太網透傳租線業務,業務粒度受限于VC,一般最小為2Mbit/s,不能提供不同以太網業務的QoS區分,不提供流量控制;不提供多個以太網業務流的統計復用和帶寬共享;保護完全基于SDH,不提供以太網業務層的保護。
第二代MSTP技術是在一個或多個用戶以太網接口與一個或多個獨立的基于SDH虛容器的點對點鏈路之間,實現基于以太網鏈路層的數據幀交換。第二代 MSTP可提供基于802.3x的流量控制、多用戶隔離和VLAN劃分、基于STP的以太網業務層保護、基于802.1p的優先級轉發。但第二代MSTP 也有一些缺點:不能提供良好的QoS支持,無法很好的取代利潤豐厚的租線業務;基于STP的業務層保護時間太慢;業務帶寬粒度也受限于VC,一般最小為 2Mbit/s;VLAN的4096地址空間使其在主干節點的擴展能力很受限制,不適合大型城域公網應用;節點處在環上不同位置時,其業務的接入是不公平的;MAC地址的學習/維護以及MAC地址表影響系統性能;基于802.3x的流量控制只是針對點到點鏈路;多用戶/業務的帶寬共享是對本地接口而言,還不能對整個環業務進行共享。
第三代MSTP技術的主要特征是引入了中間的智能適配層(1.5層)、采用GFP高速封裝協議、支持VC虛級聯和鏈路容量自動調整(LCAS)機制,因此可支持多點到多點的連接、具有可擴展性、支持用戶隔離和帶寬共享、支持QoS、SLA增強、阻塞控制以及公平接入。
3、現有SDH網絡MSTP化的改造方案
下面以某地市SDH傳送網絡為例,具體分析現網MSTP化方案。某地市現網業務主要以TDM業務為主,但隨著中國移動提出了從移動通信專家向移動信息專家演進的目標、立志成為多業務運營商;同時伴隨著我國經濟大開發、人民生活水平日益上升,對于多業務的需求也日益增長,近年來新增了許多業務需求,具體可見表1。
表1 新增業務種類需求表
對于現網語音業務,經過中國移動近9年的發展,業務支撐已經非常成熟,近期僅存在部分補忙補差的工作;對于近期新增的許多業務類型,現有的SDH傳送網絡缺少接入手段,因此在投入使用之后,仍需通過傳統SDH傳輸網接入層將數據業務匯聚至匯聚節點,再通過匯聚節點轉接至IP城域網承載。為了更好地開展業務,提高業務轉接的效率和安全性,現有的傳統SDH傳輸網也需要逐漸向MSTP網絡演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