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家電產品日臻完善 光電產業開始興起
近幾年,漳州市信息產業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在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支柱作用日趨明顯。據了解,目前漳州市規模以上信息產品制造業主要分布在智能小家電、數字視聽產品、數字化儀器儀表、電子石英鐘表、光電子等五大行業。經過幾年的發展,產業集群發展的勢頭初步顯現,漳州產業鏈得到進一步延伸。截止到2007年年底,漳州市現有規模以上電子信息企業65家,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產值122億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3650.htm五大支柱產業形成
繼2005年首次突破百億元后,漳州市信息產業通過兩年的發展,現在信息產業的規模已經達到122億元。漳州市科學技術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經過幾年的發展,漳州市目前已經形成小家電、數字視聽產品、數字化儀器儀表、電子石英鐘表、光電子等五大行業。
記者從漳州市科技局了解到,五大行業的形成都有成熟的產業在支撐,我們可以簡單分析一下漳州市這五大行業的現狀:
第一,小家電產業鏈逐漸完善。
以燦坤實業有限公司、萬利達公司為龍頭的小家電行業迅速發展,2007年小家電行業產值約占漳州市信息產業產值40%多。燦坤公司在小家電領域不斷創新,力求智能化,
煎烤器、電熨斗單項產量位居世界第一,是漳州市信息產業的支柱。同時,燦坤對相關產業也有很大的拉動作用,至今已有多家小家電配套企業落戶龍池開發區。記者了解到,福建省信息產業“十一五”規劃中確定漳州市龍池開發區、金峰開發區為“智能小家電產業園”。
第二,數字視聽產品競爭力強。
數字視聽產品產值約占漳州市信息產業產值的35%。特別是萬利達,是集產品研發、生產及銷售的大型企業集團。公司注冊的“萬利達”商標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激光視盤機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利利普的小屏液晶電視也具備了一定的生產規模。
第三,數字化儀器儀表粗具規模。
漳州市現有數字化儀器儀表的生產企業20多家,如:科能、東方、威華、華儀等。目前漳州市已成為僅次于深圳的我國第二大數字萬用表的生產、銷售基地,漳州數字萬用表絕大部分出口國際市場。
第四,電子石英鐘表產業穩步增長。
電子石英鐘是漳州市傳統的特色行業之一,是我國電子石英鐘的生產、銷售基地之一。電子石英鐘產值上千萬元的企業有15家,如:華藝、恒麗、宏源、吉邦、桑泰等。全市鐘表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5%,石英鐘產量約占全球的15%,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越來越具競爭力。
第五,光電產業開始興起。
漳州市光電產業以6家“廈門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產業化基地骨干企業”——— 科明、立達信、富順、錦達、亞明工貿、國綠太陽能等公司為龍頭,形成全省較大的光電子產業聚集帶,主要產品有節能燈、LED顯示屏、LED裝飾燈、數碼音樂景觀燈、數碼幻彩變色燈、數碼萬年歷、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等,還有太陽能與LED結合的產品——— 太陽能LED燈。隨著國家和福建省對光伏產業的進一步重視,華安利勝電光源項目及云霄光電科技園的投產,使漳州光電產業具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先行政策實現再度騰飛
從2007年起,隨著國家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以及人民幣的升值,漳州電子信息產業增長有所放慢。同時,漳州市電子信息產業還存在著企業貸款融資困難、制造業發展后勁不足、信息技術人才短缺、計算機及軟件行業發展相對滯后等問題。
雖然困難和問題不少,不過談起漳州信息產業未來的走向,漳州行業主管部門成竹在胸。漳州行業主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未來將以市場為導向,在完善、發展原有的智能小家電、儀器儀表、石英鐘表等行業產業鏈的同時,將重點引進及發展軟件、光電產品、數字化視聽產品等。”
為促進信息產業的發展,漳州市這些年陸續出臺了《關于加快工業化進程的若干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扶持政策,給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不僅改善了融資方式和擔保手段,建立了銀行與企業的資金供需信息溝通機制,而且充分發揮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資金的引導作用,在扶持經費中對電子信息產業進行適當傾斜,目前科技經費對電子信息產業的扶持達到40%。
當然,漳州市上述政策對招商起到了積極作用。另外,記者獲知,漳州發展信息產業的另一大特色是擁有存在與臺資廠商合作的先天優勢。
據記者了解,目前已有臺塑、燦坤、長春、統一、泰山、天仁、臺灣玻璃等7家在漳州落戶,在漳州形成了電力、現代農業、小家電等6個粗具規模的產業,為臺資的進一步聚集打下了產業配套基礎。目前臺資企業已成為漳州市工業強市的重要支撐,利用臺資也推動了漳州市出口規模的擴大和出口結構的優化。其中燦坤、協祥電池成為漳州具有代表性的臺資企業,目前在漳州規模較大的臺資電子信息企業有13家,年產值超50億元。
對于兩岸合作問題,漳州市科技局明確提出了他們的觀點———“對臺交流,不要僅停留在農業上。在信息產業上也要有所體現,借此實現漳州信息產業的再度騰飛”。而這點與福建省正在積極醞釀的海西信息產業合作先行區的想法不謀而合。不過落實到政策層面,電子信息產業行業主管部門則結合漳州市的實際困難提出了他們的看法:
一是要參照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爭取稅收優惠。
二是融資、風險投資。企業的機器設備可以作為抵押物,經評估后給予辦理貸款。商業銀行要進一步完善企業評級和授信制度,逐年提高企業貸款比例。由工業與信息化部支持福建成立海西電子信息產業風險投資基金,協助解決中小企業的貸款問題。幫助一批基礎好、規模大、實力強的企業上市。
三是政府應該提供扶持資金。由工業與信息化部在所管理的產業扶持資金中,劃出一定的比例,對海西電子信息相關企業進行傾斜扶持。
四是搭建海西信息產業交流合作平臺。由工業與信息化部與福建省各級政府合作,為海西的電子信息產業項目推廣、技術引進、招商引資搭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交流合作平臺,推進海西電子信息產業發展。
五是生產許可及相關項目審批。對于海西電子企業的電子信息產品生產許可、標準制定等工 作進行幫助指導,建立輔導機制,鼓勵更多企業參與國家、行業標準的制定,幫助企業盡快獲得生產許可,從而做大做強海西電子信息產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