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國內彩電企業依然面臨面板瓶頸
從2007年公布的年報來看,中國彩電業務贏利能力不足、利潤下滑、庫存量增大、又沒有豐厚的銷售額做支撐的問題顯現出來,國內彩電企業可謂危機四伏。而2008年一季度,中國彩電企業出現回暖現象,除廈華外,國內知名企業的利潤均有所回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2684.htm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海信實現營業收入36.85億元,同比上升23%,凈利潤5534.11萬元,同比增長10.4%,實現每股收益0.112元;康佳實現凈利潤4706.54萬元,同比增長79.24%,實現每股收益0.0782元,同比增長79.36%;TCL實現凈利潤4.49億元,剔除可轉換債券未實現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后的凈利潤為3.81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3018萬元,繼續保持去年的良好勢頭。
經過幾年的努力,國內廠商的種種措施也初見成效,但尚未擺脫面板受制的困局。
首先,國內彩電企業相對降低了制造成本。TCL在經歷了與奇美合作談判擱淺后,液晶電視模組項目也已正式落戶廣東惠州。4月7日,創維投資參股LGDigital廣州液晶模組工廠,雙方還成立聯合研發公司,聯手打造液晶模組與液晶電視整機一體化的合作模式。另外,2007年4月,長虹投資60億元的虹歐等離子屏一期項目在綿陽啟動,一期生產規模達到年產216萬片,并將于奧運會前量產。加之海信的液晶模組生產線,國內整個彩電行業的制造成本將大幅降低。
其次,國內彩電企業在全國各地擁有成千上萬個銷售網點,這是外資品牌無法抗衡和替代的優勢。如海信、長虹等國內彩電企業在全國的網點達一萬多個甚至兩萬個,相比較而言,索尼、三星等在中國的網點僅有兩三千個。國外品牌要在三、四級市場打開局面,也有一定難度。
第三,國內彩電企業一直努力改變被動局面。除了前段時間集團層面積極成立各種聯盟外,4月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企業評價協會牽頭,TCL、海信、康佳、長虹、廈華五大彩電巨頭形成了行業結盟,共同組建“中國彩電國家隊”,并對外發布統一宣言。聯合宣言稱:1.彩電國家隊在奧運會期間決不搭車漲價追求暴利,均價決不超過洋品牌;2.彩電國家隊反對歧視性銷售與服務,堅持中外消費者同享“國民待遇”;3.彩電國家隊對我國臺灣屏與日韓屏同樣尊重,但堅決反對虛假的產地宣傳;4.彩電國家隊中英文說明書尊重全球法律與文化差別,不濫搞文字游戲;5.彩電國家隊要共同研發液晶模組,聯合采購面板,以形成中國價格權。
雖然一系列的措施已初見成效,但它并不能使國內彩電企業真正擺脫困局。盡管液晶模組將為國內彩電企業帶來更多的話語權,也帶來更多的利潤。從短期來看,也將大大提高國內廠商的競爭力。但是,液晶模組畢竟也是將原材料進行加工的過程,真正上游的面板技術仍然掌握在國外企業手里。眾所周知,面板成本占到了整機成本的60%到80%。所以長期來看,國內彩電企業仍處于一個較為被動的位置,液晶模組的建設可能更多的還是一種企業自救的行為。只有我們自己擁有制造面板的技術和能力,這種被動的形勢才能真正扭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