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高校動態 > 部屬高校普遍青睞屬地考生 去地方化進退兩難

        部屬高校普遍青睞屬地考生 去地方化進退兩難

        作者: 時間:2008-05-13 來源:人民日報 收藏

           同樣的分數,北京、上海的考生可以進入部屬重點大學,中西部一些省份的考生卻只能上普通本科。近年來,部屬錄取上的屬地化傾向一直備受質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82494.htm

          教育部日前要求,2008年各部屬在屬地的計劃比例一律不得提高,超過30%的應逐步回調至30%以內。政策剛一公布,就引來諸多關注。記者近日走訪多所,發現屬地化現象依然比較明顯。新政策能否帶來新變化,還需拭目以待。

          名校青睞屬地考生

          “直接造成了高考招生中的地域歧視現象”

          目前全國共有教育部直屬院校70多所,其招生人數占到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計劃的1/10左右。由于歷史和經濟發展等原因,大部分重點部屬高校分布在中東部的大城市。而在近年來的擴招大潮中,這些高校在招生計劃指標比例上也頻頻向所在省市傾斜。

          “招生屬地化,直接造成了高考招生中的地域歧視現象。”在日前舉行的“教育改變中國公益論壇”上,學者徐友漁列舉了一組數據:北京一所知名大學在北京地區招收380人,在河南招收72人,在貴州招收32人。而河南省人口是北京的8倍,貴州省人口是北京的3.36倍。

          其他高校也有相似情況。據了解,復旦大學在上海招生占總數40%,武漢大學在湖北招生占總數40%,浙江大學在浙江招生占總數70%。而在生源大省河南、湖南等地,重點高校資源卻相對不足。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促進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教育部早在5年前就加大了政策調控力度,減少部屬高校在屬地招生比例,向生源多、質量好的省市投放。西部地區招生計劃已連續5年平均增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部屬高校在屬地招生比例近5年已由40%多降至30%左右。

          招生指標此消彼長

          “考本地名校可能難了,但考外地名校機會多了”

          教育部發通知之后,一些部屬高校采取相應的措施,調減了屬地招生比例。“2007年武漢大學屬地招生占總計劃的比例為36.6%。今年在湖北省招生計劃為2500人,占招生總計劃的32.9%。”武漢大學招生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吳老師說。南開大學招生辦負責人也表示,南開今年計劃在北京、天津等地縮減一定招生名額,在河南、安徽等省份以及西部地區略有增加。北京大學招辦副主任王亞章表示,北大在京招生比例常年維持在10%左右,今年招生計劃總體規模為2650人,其中屬地招生計劃286人,比去年減少14人。

          這一政策也引起了部分學校和家長的擔心。武漢大學吳老師表示,這一變化可能會導致湖北高分考生的流失。“我們會逐漸地降,最終達到30%的比例。”吳老師坦陳,不希望因此給考生和家長造成錯覺,認為武漢大學在本地減少了招生,湖北學生不敢報考,而外省學校報了又怕考不上。

          女兒今年將要參加高考的天津市民魏先生擔心,今年這些部屬院校在津的分數線可能會提高;而外地的高校,分散到各個省市的指標很少,風險也不小。對此,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消彼長,考本地名校可能難了一些,但考外地名校機會卻多了。”

          去地方化進退兩難

          “解決問題,要從高等教育資源供給上著手”

          專家分析說,重點大學在當地招生比例過高這一現象是逐漸形成的。像浙江大學、武漢大學等一些部屬高校,都曾合并過一些地方高校,致使地方生源比例隨之增加。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葛劍雄則認為,“近年來復旦大學本地招生比例從10%擴大到40%,就是因為實行省部共建,主管部門給復旦大學拿6個億,上海也拿出6個億,這樣就要提高本地招收的比例。”

          在“省部共建”中,不少部屬重點高校都成為教育部與當地政府共建的大學,獲得了當地政府的配套辦學資金。作為回報,高校便會相應擴大在當地的招生規模。目前地方“省部共建”的配套資金已經成為學校投入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屬高校去地方化政策可能陷入兩難境地。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熊丙奇指出,如何協調當地政府投入與人才培養回報的關系將是部屬高校去地方化面臨的主要問題。如果招生規模縮小,當地政府的投入也減少,辦學資金本就十分緊張的高校,將進一步面臨經費難題。招生比例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地方政府、教育部和學校間的博弈。“要從根本上解決以上問題,必須從高等教育資源供給上著手。”熊丙奇建議,從學校角度看,大學辦學要拓寬經費渠道,如果把主要辦學經費來源寄托在政府身上,必然導致學校對政府的依賴,或者導致學校發展嚴重受到當地經濟發展的影響。從政府角度看,應給大學獲取資源創造條件,這就必須打破對高等教育資源的壟斷,建立高等教育的多元發展模式。(倪光輝 趙亮 劉懷丕)



        關鍵詞: 高校 招生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浪卡子县| 黄龙县| 雅安市| 和平县| 万荣县| 格尔木市| 通河县| 潞西市| 澎湖县| 儋州市| 讷河市| 北票市| 长沙县| 昭苏县| 农安县| 崇文区| 平泉县| 玉门市| 姚安县| 济源市| 定南县| 成安县| 马山县| 襄城县| 平乡县| 汾西县| 大埔县| 江源县| 陇南市| 丹阳市| 靖远县| 米易县| 新宾| 鄂托克前旗| 绥中县| 亳州市| 邛崃市| 曲麻莱县| 山东| 河津市| 图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