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標準缺失 行業面臨快發展高風險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新的技術、新的產品不斷涌現市場,使國內的消費者有些眼花繚亂。平板電視作為近幾年內異軍突起的產品,也讓我們著實感受到了視聽技術的革命性享受,就單一個“大而薄”的特點也能讓國內的眾多消費者躍躍欲試去體會一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79212.htm從目前國內彩電業的發展趨勢來看,雖然CRT電視、平板電視(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背投電視各有其自身優劣勢,在國內消費差異非常大的市場上分別滿足不同細分群體的需求,但從長遠來看,全球顯像技術發展的階段化、產業化和市場化差異將最終決定未來彩電市場競爭的格局。根據慧聰行業研究的最新數據顯示,2007年國內彩電零售規模接近3780萬臺,其中以液晶和等離子電視為代表的平板電視銷售規模占到了彩電銷售市場的20%左右,達到750萬臺,平板電視正在以每年60%以上的速度增長。
由于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國內居民生活水平和居住條件逐步提高,消費者對電視機不僅在價格、功能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對于電視機產品的外觀、尺寸以及顯示效果的需求更加看重,因此,更多消費者將在傳統CRT電視和平板電視間做出比較:
1.外觀方面。顯傳統顯像管(CRT)電視機在
技術上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且近兩年CRT電視在厚度方面縮短了三分之一的厚度,重量也大大縮減,但與平板電視100-120MM左右的厚度依然無法比擬;另外,CRT電視最大尺寸僅能達到42寸,而平板電視則有非常寬的尺寸分布,小到15英寸,大到100英寸在技術上都能達到,且厚度與重量變化幅度不會有明顯差異。可見,在外觀方面;平板電視處于“先天優勢”;
2.價格方面。CRT電視目前價格處于非常明顯的優勢,這也是其在國內消費差異較大的市場中立足的關鍵所在,但隨著平板電視產業化、規模化的不斷提高,在價格方面已經逐漸貼近普通消費人群,根據慧聰行業研究顯示,2005年至2007年的三年間,國內平板電視價格降幅超過了40%,部分尺寸產品降幅超過了50%。可見,隨著平板電視產品價格的持續下調,平板電視的普及階段已經來臨;
3.技術方面。根據廣電總局的數字電視普及時間表,2008年將全面推廣地面數字電視廣播,2010年全面實現數字廣播電視的目標下,對于電視機產品的技術上將有所提高。對于這CRT電視產品來說,要求其水平清晰須高于620線,而這一技術要求對現有的CRT電視機來說難度非常大,因為目前國內生產的CRT顯像管基本上都是4:3的標準清晰度顯像管,而要改成32寸以上、16:9的高清晰度CRT顯像管,這必定要投入更大的研發資金,這對于即將進入產品生命周期末期階段的CRT電視來說,企業肯定會慎重考慮其研發投入的風險;相反,高清數字信號的發展似乎對于平板電視的快速普及似乎順利成章,32寸以上的大尺寸、16:9的顯示比例的技術要求在平板電視產品中可以輕而易舉實現。
毋庸置疑,平板電視產業近幾年在國內市場發展速度是非常迅速的,產品市場價格的降幅與參與的國內外家電企業之多,競爭之慘烈,頗為讓業界人士感嘆。在競爭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的看到,在快速發展的市場中也暴露出了各種問題。慧聰行業研究認為,目前矛盾的主要來源于國內平板電視行業標準的不健全性:
首先,售后服務缺乏標準,廠商從中取巧。
從平板電視產品誕生以來,由于平板電視廠商借口根據1995年頒布的《部分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相關國家“三包”規定中沒有包括液晶電視、等離子電視和背投電視等高端彩電的相關內容,所以其不在“三包”規定約束的范疇,平板電視的售后服務及維修標準成為空白區,各生產廠商一直以來各自為政,在銷售過程中,各廠商為了減輕自身的責任,紛紛自己制定售后服務的期限和范圍,往往避重就輕,將平板電視最重要、價格最貴的核心部件——顯示屏排除在外,消費者在產品出現明顯質量問題后陷入“維修太貴,不修報廢”的兩難尷尬境地。
另外,對于主要產品的定義的界定廠商也各行其道,對于顯示屏組件或關鍵元器件的質保期大做文章,一些生產廠商在隨機附帶的材料中單方面注明例如“易損耗零件不保修”、“該款電視易燒屏,且無法在正常使用中避免,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不列入包修范圍”、“搖控器不在保修范圍”等條款,以此規避應該承擔的責任。同時,由于平板電視維修服務的安裝質量、維修費用等相關配套措施沒有國家、行業統一的政策或規范標準,因為專業技術性強,用戶很難行使選擇權和知情權,對放心選購、明了安裝及維修質量、支付維修費用產生爭議和疑問。
其次,能耗標準缺失,將限制未來國際市場拓展。在能源緊缺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家電產品的節能性,如冰箱、洗衣機等,這些產品的節能效果已經成為消費者購買的決定性因素之一。隨著平板電視屏幕尺寸逐漸向大尺寸化發展的同時,平板電視產品因能耗提高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必將逐漸顯現。非常遺憾的是,目前國內并沒有針對平板電視制定的能耗測定標準,國家相關部委或行業協會也并未傳出將平板電視能耗行業標準的制定列入日程表,雖然相關國際標準也未正式出臺,但有些國家和部門已經悄然加快了出臺的速度,如澳大利亞政府和國際電工委員會。可以展望,一旦平板電視技術標準制定處于被動局面,歐美等國家極有可能依據該標準并以此構筑壁壘,而在短期內我國平板電視企業節能意識方面不能足夠重視,帶給我國平板電視產業的將是海外市場的大量流失。
目前,雖然國內有關行業協會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如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發布的《平板電視售后服務實施意見》、《南京市等離子、液晶電視商品修理更換退貨暫行辦法》、《上海市場等離子、液晶電視機消費爭議解決暫行辦法》,這些規定目前仍屬于非強制性規定或地方性規定,部分廠商依然沒有采用,這種狀況若不能得到及時的改變,最終受損的必將是我國平板電視產業的將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