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大學軟件學院執行院長周學海訪談
——

周學海:謝謝。軟件業是目前世界各國競相發展的產業,在我國也是很長一段時間內要重點發展的領域。在著名高等院校設立國家示范性軟件學院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規劃,是滿足國家經濟和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對實用、復合型軟件人才亟需而采取的重要舉措,也是國家應對WTO的機遇和挑戰,實現在軟件產業方面趕超國際上軟件業發達國家的一個戰略。當然,通過建立示范性軟件學院,探索辦學模式、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等方面的革新,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創新也是一種新的嘗試。
我校軟件學院建立于2002年3月,是國家教育部和國家計委首批批準設立的示范性軟件學院之一。學院依照產業和應用領域的需求,結合我校創建世界知名一流大學的總體規劃和相關優勢學科基礎,確立的目標是:培養高層次、工程型、復合型國際化軟件人才,探索“國內外合作教育,產、學、研結合”的基本辦學模式,貫徹“質量優異、規模適度;夯實基礎、注重實踐”的人才培養理念,努力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工程型軟件人才培養示范基地。
學院目前設置了軟件系統設計、嵌入式系統,以及軟件項目管理與軟件測試三個專業方向,并將根據市場需求和國際信息科學和軟件技術的發展,動態調整專業方向和課程設置。
學院成立四年來,已招收604名學生,其中包括481名軟件工程碩士研究生,123名本科生。目前在校生人數為383名,包括全日制軟件工程碩士研究生318名,在職軟件工程碩士研究生40名,本科生25名。軟件學院成立至今,已經畢業兩屆本科畢業生和一屆全日制工程碩士生。2004和2005屆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分別達到100%和97.3%(含攻讀國內外研究生)。第一屆碩士畢業生56名,就業率達到98.2%,就業單位包括華為、中興通信、西門子等國內外著名企業。
記者:全國目前共有36所軟件示范學院,與這些學院相比,我校軟件學院有怎樣的辦學特色?
周學海:軟件學院從建院初就一直秉承學校“質量優異、特色鮮明、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的辦學理念,并結合我校軟件學院的定位,以及軟件行業的人才需求和技術發展要求,現在已逐步勾畫出“質量優異、規模適度;夯實基礎、注重實踐;強化外語教育,培養國際視野”的辦學特色,并依托我校計算機、數學等相關學科的雄厚基礎和優勢,積極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和企業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形成了比較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
第一、“規模適度,注重質量”
軟件學院在保證生源質量和師資等教學資源的前提下,逐步擴大并基本穩定辦學規模。我們通過國家碩士研究生統考、GCT-ME聯考和嚴格規范的復試流程和制度,選擇具有軟件開發和管理潛力的優秀生源。
學院已初步建成了質量保證體系。通過成立教學委員會和建立教學督導聽課、每學期教學情況調查制度,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通過成立工程實踐指導小組,建立企業實習各環節的檢查制度,保證實踐過程的質量;通過建立工程碩士論文盲審及導師回避答辯制度,嚴把出口關。例如,首屆軟件工程碩士研究生原定學制2年,但實際操作起來發現不能有效保證畢業設計質量,因此,學院及時將其學制延長半年。
第二、“夯實基礎,強調實踐”
學業上主要分兩個階段,即課程學習與實踐、工程實踐與畢業設計。
首先,我們強調專業基礎課教學,在學時設置上給予保證,為學生自主學習和終生學習夯實理論基礎,為將來學生進一步成長為企業頂尖人才打下扎實的根基。通過從企業實習回校做論文答辯的一些學生的反饋來看,重視理論。美國硅谷等海內外知名企業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專家為學生授課,授課比例達到30.5%。
其次,在教學計劃中單獨設置工程實踐的學分。學生通過組隊申請項目、開題、中期檢查和結題等環節,完成一個項目的全過程。通過加強對企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的管理和監督,提高實習和畢業設計的質量和水平。學院還建立了軟件工程中心,承接項目開發,為學生提供工程實踐環境,同時提高軟件學院專職教員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促進實踐教學的改革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學院已與微軟、IBM、惠普等34家著名企業在國內的分支機構合作,建立了學生實習基地,對每名工程碩士研究生,學院都要求去企業實習一年,并結合企業實踐完成畢業設計。在海外還建立了4家實習基地,2005年派遣7名同學赴海外實習。
第三、“強化外語教學,培養國際視野”
學院堅持高薪從全球聘請高水平海外專家和教員,用外語為學生授課和做學術報告。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選用優秀英文原版教材的比例達到80%以上,海外教員的(外語)授課比例達到20.5%。
改革“專業英語”為“專業外語”,學生可以自主選修英語或日語,以提高學生的外語溝通能力和人文素質。專業英語課程的內容調整為更實用和迫切需要加強的英語交流技巧訓練(Communication Skill),模擬國際化企業中經常進行的Call Meeting情景以及企業招聘現場進行組織教學。
這些措施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實際外語和交流的能力,也使得學生進一步了解海外軟件開發的市場、管理、質量控制,以及國內軟件企業和海外的差距,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增強他們的國際意識。
記者:從您剛才的介紹中,我們感到軟件學院在人才培養上有著嚴格和特殊的要求,那么,如何配置高水平的師資力量,以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呢?
周學海:針對我們的人才培養戰略和學院學生培養的特殊性,我們學院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穩定的、具有較高水平的師資隊伍。
首先,高水平的專職教師隊伍是辦好軟件學院的前提。專職教師的主要職責是承擔教學任務、開展教學研究、參與教學管理、組織項目開發等。目前,軟件學院共有專職教師15人,其中陳國良院士為我國第一批國家級名師。
其次,充分利用校內的優質教學資源是辦好學院的基礎。學院制定了校內教員聘用辦法,根據課程需要,從全校范圍內聘請高水平的教員,課時津貼由學院自主確定。自2002年以來,學校計算機學科和其他相關學科為學院兼課的教員46位,基本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校內兼職教師隊伍。
第三,師資隊伍國際化是培養國際化人才的保障。學院聘請了一批具有豐富實踐和教學經驗的海外專家為學院授課或講座。例如,我們聘請了英國伯明翰大學計算機學院的Chair Professor, IEEE Fellow姚新博士為學院首席教授,聘請IBM公司的凌棕博士擔任電子商務課程主講教師等,他們直接參與課程體系建設,協作合作辦學和實習基地建設。四年來,先后聘請了海外教員15位,累計授課35門次,占總課程門次的20.5%。
第四,工程技術型師資隊伍是培養實用型人才的必要條件。學院聘請的海外專業課教員有一半以上來自IT企業。此外,學院還從國內高水平合作企業聘請了一批具有豐富軟件開發與管理的專家承擔學院的教學和畢業生指導工作。例如,每年聘請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CMM研究推廣組組長鄭人杰教授講授《軟件過程改進》,聘請2003年科技部舉辦的國家軟件園軟件測試培訓班主講教師、網迅中國合肥分公司副總經理朱少民講授《軟件測試》。目前,基本穩定的擔任課程主講的企業專家有5位,并有183名企業導師指導學生的畢業設計。四年來,企業專家累計授課52門次,占總課程門次的30.5%。
記者:軟件學院發展到現在,您對學院自身有怎樣的評價?未來發展有怎樣的規劃呢?
周學海:軟件學院發展到今天,雖然只有四年,但是已經有了許多讓我們覺得欣慰和有顯示度的工作。比如,基本形成了一支比較好的管理團隊,教學體系上已經比較成熟,教學管理方面也形成了嚴格和較穩定的流程,還有,學院的招生規模在逐年上升,質量也在穩步提高。軟件工程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不僅具有扎實的軟件工程理論、方法和技術基礎,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而且團隊合作、協調交際、溝通交流、理解表達等綜合素質相對來說都比較高。另外,我們與省內外、國內外的很多著名企業的交流合作也都相當穩定和頻繁,課程教學實踐、學生課外軟件工程實踐和畢業實習都能夠順利地進行。我們對學院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當然,還需要更加的努力和多方面的更多的支持。
學院是要不斷發展的。我們對軟件學院今后工作也已經有了初步的規劃:
一是不斷加強與我校計算機學科、管理學科等相關學科的合作力度,開展“軟件工程管理型”人才培養。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穩步擴大在職軟件工程碩士的培養規模,以培養軟件業急需的項目管理和產品開發與推廣等方面的高端人才。
二要進一步加強與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合作,以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等方式為地方產業的發展和中部地區的騰飛培養多層次軟件人才。
三要進一步加強為國家重大需求服務的意識,面向航天、軍事等國家重大需求領域,培養高端軟件人才。
四、目前我們在“全院辦校、所系結合”方面進展還不太大,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貫徹我校的這一辦學方針,與中科院有關研究所、企業合作,通過聘請專家和合作培養等多種形式,拓展新的合作領域。
五、在教學體系建設方面,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的力度,以更好地培養國際化軟件人才。進一步加強學院專職教師隊伍建設,并逐步形成為工程型人才培養服務的工程技術研發體系。
本文來源:中國科技大學新聞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