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立信扭轉困局或在新興市場
在發布關于今年Q4的營收預警后,產生的一系列的負面效果使愛立信正在經受煎熬。上個星期,第四季度業績可能再創新低的預警發出后,愛立信的股票即刻下跌了11%,已達近三年來愛立信股價的最低谷。而自盈利預警發布以來,股票已下跌了43%;與此同時,三家美國律師事務所提起了針對愛立信的群體訴訟,它們指控愛立信沒有更迅速地公布上個月的盈利預警公告,誤導了市場。更為糟糕的是,標準普爾日前也宣布,將愛立信公司ERIC的信用評級前景從穩定調降至負面。
造成諸多麻煩的主要根源在于不甚理想的公司業績。愛立信將業績下滑的原因歸咎為美國及歐洲市場上的競爭的加劇。愛立信全球總裁思文凱解釋稱,利潤下降的原因,一是由于市場份額在不斷擴大,而網絡建設初期的利潤率比較低;二是三季度愛立信在網絡升級以及擴容方面的訂單有所減少,而這一般是利潤較高的部分。
其實,早在今年愛立信發布第三季度營收預警的時候就曾在市場上引起不小的震動。當時愛立信將責任歸咎于部分移動運營商縮小了網絡升級的支出。在愛立信關于今年Q4的營收預警發布后,公司股票即刻下跌,已達近三年來愛立信股價的最低谷。相關數據顯示,自今年1月份以來,愛立信的股價已經下跌了一半,公司的市值由年初時的4460億瑞典克朗下跌到了2220億瑞典克朗。這對于那些長線投資愛立信的投資者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
而目前對于愛立信來說,要扭轉當前不利局面的關鍵是短期內有所作為,讓投資者看到盈利的希望。否則,一旦投資者出于失望拋售掉愛立信的股票,造成的局面將難以想象。
種種跡象顯示,在業務與市場方面,愛立信已經有所調整。根據愛立信的第三季度財報,愛立信的三大業務中,網絡業務占公司總收入的比重為65%,而電信專業服務和多媒體業務所占比重分別為25%和10%。不過,網絡業務的銷售正在下降,而電信專業服務和多媒體業務則同比增長了26%和32%。
并且總裁思文凱在日前參加“慶祝中國內地首個移動通信網絡開通20周年”相關活動上,在看好中國市場良好的發展前景同時,表示愛立信愿意在TD-SCDMA市場獲取更大市場份額的美好愿望。根據思文凱的說法,愛立信在中國將力撐35%的市場份額。
盡管愛立信堅稱對保持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頗具信心,但前不久,中國移動的TD-SCDMA招標中,愛立信只獲得了不到2%的份額,遠遜于其在2G市場上的表現。因此,對于愛立信來說,要想安撫投資者關鍵還看公司在新興的市場特別是中國3G市場能有多大的作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