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界動態 > 從傳言到公開討論 拆分中移動是否理性?

        從傳言到公開討論 拆分中移動是否理性?

        ——
        作者: 時間:2007-11-23 來源:通信信息報 收藏

          是否理性?

          的傳聞近期越演越烈,以至于董事長王建宙都不得不站出來公開回應不擔心公司被。至此,為了有效解決中國電信業市場嚴重失衡問題,拆不拆中國移動的命題也正式從幕后走到前臺,從傳言變成公開討論。

          為了扭轉目前嚴重失衡的電信格局,要拆分中國最好的電信公司,在業界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到底是“手術刀”還是“屠夫刀”,是理性還是非理性?

          拆分中國移動命題由來已久

          其實,拆不拆中國移動的命題,并不新鮮,早在四年前就已經出現。在2003年10月,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和管理研究所研究員史煒就曾表示,“必須分拆過于強大的中移動。”應該說,有識之士早就看到了電信業失衡加劇的危險,因而建議拆分中國移動。

          從全球電信業的發展走勢來看,開放市場、與時俱進打造全業務運營商,已成為深化電信業改革的關鍵,更是中國加入后與國際電信業接軌的必然選擇。通過拆分中國移動,與其他固網運營商重組,可以打造我國適合國際競爭力的全業務運營商。

          可以看到,進入新世紀后,中國電信業一直在探索改革發展之路,打破壟斷、優化競爭環境一直是電信業改革追求的目標。

          2001年11月,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印發電信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36號文件),以推進全業務經營,優化競爭格局,營造公平、有效、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為目標。36號文件的發布,催生了電信業第一次分拆重組。按照2002年的重組安排,中國電信被南北分拆,中電信與中網通“劃江而治”,打破了中國電信業的壟斷局面。

          可以看出,打破壟斷一直是中國電信業改革的使命之一。正是看到這一點,有識之士才發出拆分中國移動的呼聲。

          但拆分中國移動的提議并沒有在當時引發軒然大波。雖然大家看到了趨勢,但當時的市場失衡還沒有到惡化的程度。

          首先,在2003年,中國移動市場占有率雖然超過中國電信,成為電信業新的霸主,但應該說,運營商之間的市場份額相差得還并不十分懸殊。當時中國移動的市場份額為36.2%,中國電信為33.3%,中國網通為16.3%,中國聯通為14.2%。

          其次,中國電信剛剛被拆分,但其弊端卻日漸顯露,大家認為這種拆分并沒有促進電信業更好更快發展。

          再次,中國電信業需要“休養生息”,剛經過傷筋動骨的“外科手術”,整個行業不宜再大動干戈再次拆分。

          “三英擋不住呂布”的困局成導火索

          隨后在04年、05年、06年,甚至07年上半年,拆分中國移動的思路都沒有成為電信重組的主流觀點,但在今年第四季度何以來勢如此兇猛?有業內專家稱,正是因為中國移動已經從“一家獨大”演變為“一家獨占”,整個電信業也從“三虧一賺”變成“三退一留”的嚴重失衡局面,而且這一局面還將進一步惡化,才使業內重提拆分中移動這一命題的呼聲高漲起來。

          有關數據顯示,中國移動的市場份額呈連年上升態勢。2003年,中國移動收入市場份額為36.2%;2004年為37.8%;2005年達到 39.6%;到2006年,這一數字已達43.0%。與此同時,其他運營商的份額卻在不斷萎縮。中國電信從2003年的33.3%下降到2006年的 30.0%;中國網通同期則從16.3%下滑到14.6%;作為我國另一移動運營商的中國聯通同樣未能幸免,同期從14.2%一路降到12.4%。

          這一點在新增收入市場表現得更為突出,2003年,中國移動在新增收入市場的比率為34.7%,到2004年則為52.9%,2005年為66.9%,到2006年,已達到72.0%,超過其他三家總和的2倍。

          根據國資委提供的數據顯示,2007年上半年,中國移動業務收入市場份額已超過44%,新增收入份額和新增利潤市場份額分別超過87%和139%。

          當前,這種剪刀差還在進一步擴大。四大運營商日前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中國移動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2584.65億元,同比增長21.5%;實現凈利潤598.8億元,同比增長29.8%。

          中國移動的營業收入相當于其他三家運營商的總和;凈利潤是其他運營商總和的兩倍;單純一個凈利潤就相當于中國網通的的總營收。按這個速度,到年底,中國移動的規模將超過3400億元,而中國電信卻不到1900億元,中國網通只有81.億元,中國聯通不到1000億元。中國移動的營業收入將相當于中國電信的2倍,中國網通的4倍,中國聯通的3倍。

          如果真如摩根大通預測的那樣,奧運會后才開始進行重組,運營商之間的差距將更加懸殊。按當前的速度,到2008年底,中國移動業務收入將超過4100億元,中國電信1900多億元,中國網通只有780億元,中國聯通1055億元。

          這還只是理論上的數據,在移動替代加劇的前提下,固網運營商將越做越小,事實上,中國網通已經出現負增長,另一家移動運營商中國聯通受網絡規模限制,也只能是越做越弱。

          有業內專家表示,中國移動這只大象已經演變為恐龍,一只吞噬一切,正在破壞自己生態鏈的龐然大物。

          中國電信業失衡正呈現滾雪球式的發展態勢,業界目前最關心的是雪球會不會演變為雪崩!

          “三英擋不住呂布”,正成為當前中國電信業的真實寫照,正是在其他三家聯合起來也無法制衡中國移動的背景下,“拆分中國移動”的傳言才驟然爆發。

          拆分中國移動理不理性?

          關心電信業的人都希望加快重組,不要生變。信產部副部長婁勤儉說,電信重組方案正在匯總中。國際投行據此認為,電信重組將向后靠。但在目前的態勢下,重組越是拖延,拆分中國移動就越無法避免。

          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首次鮮明地提出了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的嶄新命題,賦予了電信業全新的歷史使命。我國工業化普遍落后于國外發達國家,但我國電信業卻跟國外的差距不大,因此,利用好電信業的后發優勢,是實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因素。

          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楊培芳說,信息通信技術是現階段最活躍的生產力,甚至有專家提出信息技術是當今第一生產力。

          信息化作為我國國家戰略,容不得有任何閃失,電信業必須服從于這個大局。因此,提出拆分中國移動也是理性的。

          因為作為單一的運營商,中國移動做得再大,也不符合全業務運營的國際潮流。畢竟中國的信息化不能完全依靠一家語音業務為主的移動運營商,組建實力相當、競爭力強的全業務運營商才是推進我國信息化的基礎。

          當然,業界也有很多人不贊成拆分中國移動,有人指出,運營商做大了就要拆,令人心寒,“拆”不應該成為中國電信業改革的模式,這同樣代表了業界的理性。

          中國移動這么優秀的企業,被拆分固然令人惋惜,但當前市場結構的現狀的確到了令人思考拆不拆分的問題,“三英已經戰不過呂布”。

          面對當前電信業已經接近積重難返的困境,眾多專家在保留中國移動的前提下,提出了各自的解決方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所長陳小洪表示,應該放寬移動市場準入,給傳統固話運營商或者新運營商發放移動牌照,以保證電信業公平競爭。

          北郵曾劍秋教授建議,針對目前失衡的電信格局,電信網通應重新合并為一家運營商,并給其發放3G牌照。

          還有專家認為,針對中國移動當前“一家獨占”的局面,可以對其采取非對稱管制政策。在不拆分中國移動的前提,對其部分用戶和資產進行重新分配。

          這些都表達了有識之士對當前電信業的關心,但如何不傷筋動骨實現有效競爭格局,這還需要業界進一步理性探討。

          11月18日,信產部副部長奚國華公開表示,信產部將義不容辭地積極推進早日發牌。這充分說明了政府對扭轉失衡格局的急迫心情和加快重組的決心,代表了決策部門的理性思考。

          拆不拆中國移動,我們應該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態度。如果電信業持續健康發展非要犧牲中國移動,我們情感上再舍不得,也應理性對待。如果能找出代價更小的改革方案,更是電信業之福,說明了中國人的理性和智慧。

          30年前,鄧小平提出“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如何才能破解“三英擋不住呂布”的困局,實現電信業的科學發展,需要業界的探討和智慧的碰撞,而核心問題已擺在了我們的面前。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从江县| 武川县| 句容市| 临沧市| 秭归县| 龙里县| 温州市| 昭平县| 共和县| 米泉市| 房山区| 民和| 中宁县| 南涧| 太谷县| 威宁| 澄迈县| 嘉善县| 原平市| 花垣县| 彩票| 通城县| 英吉沙县| 安阳县| 湟中县| 太湖县| 万盛区| 油尖旺区| 商河县| 鄂州市| 祥云县| 托克逊县| 锡林郭勒盟| 巴里| 西丰县| 双峰县| 年辖:市辖区| 新竹县| 离岛区| 巴塘县| 石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