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物聯網與傳感器 > 基于CC2430的無線溫度檢測終端的設計

        基于CC2430的無線溫度檢測終端的設計

        ——
        作者:昆明理工大學理學院 王瑋 樊則賓 時間:2007-11-22 來源:《電子工程師》 收藏
               引 言

                在現代工農業生產中,常常需要對環境進行。傳統的方法往往費時、費力,效率低下,不便應用在對較大環境的中。

                本文設計了一種基于射頻技術的終端,它以RF(射頻)芯片為核心,在溫度傳感器DS1822的配合下,能夠高效地完成對環境溫度的檢測。

                1 芯片概述

                芯片為Chipcon公司生產的2.4 GHz射頻系統單芯片,其結構框圖如圖1所示。



          

               該單芯片上整合了ZigBee RF前端,內存,微控制器。其主要特點如下:高性能和低功耗的8051微控制器核;集成符合IEEE 802.15.4標準的2.4 GHz的RF電收發機;優良的無線接收靈敏度和強大的抗干擾性;在休眠模式時僅0.9μA的流耗,外部的中斷或RTC(實時時鐘)喚醒系統,在待機模式時少于0.6μA的流耗,外部的中斷能喚醒系統;硬件支持CSMA/CA(具有檢測沖擊的載波偵聽多路接人)功能;較寬的電壓范圍(2.O V~3.6 V);數字化的RSSI(接收信號強度指示)/LQI(鏈路質量指示)支持和強大的DMA(直接存儲器存取)功能;具有電池監測和溫度感測功能;集成了14位ADC(A/D轉換器);集成AES(高級加密標準)安全協處理器;帶有2個強大的支持幾組協議的USART(通用異步同步收發器),以及1個符合IEEE 802.15.4規范的MAC(媒體訪問控制)層計時器,1個常規的16位計時器和2個8位計時器;21個可編程的I/O引腳,P0、P1口是完全8位口,P2口只有5個可使用位,可以由軟件設定一組SFR(專用寄存器)的位和字節,使這些引腳作為通常的I/O口或作為連接ADC、計時器、USART等部件的外圍設備口使用。

               2 DS1822結構特點與基本操作指令

               DS1822是一種一線數字溫度計,它用一根信號線來實現互連通信,其內部電路的核心是一個直接數字輸出的溫度傳感器。它可以將-55℃~125℃范圍內的溫度值按9位、10位、11位、12位的分辨率進行量化,其最高分辨率為0.625℃,工作電壓范圍為3.0 V~5.5 V。每一片DS1822都有一個唯一的且不可改寫的ROM ID(標識碼,即電子序列號),在實際應用中可以通過指令方便地進行查詢。

                DS1822的主要操作指令如下:

               a)Search ROM指令(代碼為FOh):用以讀取在線的DS1822的序列號。

               b)write Scratchpad指令(代碼為4Eh):將溫度報警上、下限值分別寫入DS1822便箋式存儲器的TH與TL字節中。

               c)Convert T指令(代碼為44h):啟動DS1822進行溫度A/D轉換。

               d):Read Scratchpad指令(代碼為BEh):讀取便箋式寄存器中的溫度值。

               3 終端硬件設計

                CC2430芯片只需少量外圍部件配合就能實現信號的收發功能。圖2為該溫度檢測終端的硬件結構。 

         
          

               電路使用一個非平衡天線,連接非平衡變壓器可使天線性能更好。電路中的非平衡變壓器由電容C1和電感L1、L2、L3以及一個PCB(印制板)微波傳輸線組成,整個結構滿足RF輸入/輸出匹配電阻(50 Ω)的要求。內部T/R交換電路完成LNA和PA之間的交換。R1和R2為偏置電阻,R1主要用來為32 MHz的晶振提供一個合適的工作電流。用1個32 MHz的石英諧振器(XTAL1)和2個電容(C2和C3)構成一個32 MHz的晶振電路。用1個32.768 kHz的石英諧振器(XTA12)和2個電容(C4和C5)構成一個32.768kHz的晶振電路。電壓調節器為所有要求1.8 V電壓的引腳和內部電源供電,電容C6和C7是去耦電容,用來為電源濾波,以提高芯片工作的穩定性。溫度傳感器DS1822的數據輸入/輸出端DQ接P0_0引腳,該 引腳具有4 mA的輸出驅動能力。

                4 終端軟件設計

               軟件部分需要解決的問題包括:溫度及報警信號采集、ZigBee協議棧(z-Stack)、ZigBee通信等。

               溫度及報警信號的采集可由CC2430芯片內部的MCU完成。

               ZigBee協議棧運行在一個OSAL(操作系統抽象層)操作系統上。該操作系統基于任務調度機制,通過對任務的事件觸發來實現任務調度。每個任務都包含若干個事件,每個事件都對應一個事件號。當一個事件產生時,對應任務的事件就被設置為相應的事件號,這樣,事件調度就會調用相應的任務處理程序。OSAL中的任務可以通過任務API將其添加到系統中,這樣就可以實現多任務機制。OSAL任務調度流程如圖3所示。

               NextActive Task()是一個任務事件查詢函數,返回任務的事件狀態Active Task。軟件設計時,可通過ActiveTask的值來決定是否需執行對應的任務函數ActiveTask()。 

         
          

                ZigBee的通信或數據傳輸涉及到兩種通信幀格式:KVP(關鍵值偶)幀格式、消息(Message)幀格式。在發送數據量較大時選擇Message方式;當只需要發送1個字節或幾個字節的命令或數據時,可以使用KVP格式,該格式是ZigBee協議定義好的一種通信方式,操作比較簡單,調用相應的信息發送函數即可實現兩點問的通信。該終端設計中采用后一種通信幀格式,在充分利用開發工具CC2430ZDK Pro內部現有的協議棧的情況下,可以方便地完成通信部分的軟件開發工作。

              5 終端工作原理

               該終端系統設計中采用DMA向存儲器內部寫終端控制程序。正式使用時,終端控制程序被啟動,終端首先完成其內部系統的初始化,即通信協議的初始化,各端口使能與初始化,確認溫度傳感器連接完好,向DS1822中TH/TL位寫入最高/最低溫度門限,讀取該溫度傳感器的身份標志碼(該標志碼亦代表該終端設備的身份),并將該終端標志碼傳回管理中心,以示該終端處于就緒狀態,并準備隨時接受管理中心的啟動指令。啟動后,終端由自己內部的MCU(即CC2430內部的MCU)控制,定期向溫度傳感器DS1822發送溫度轉換指令,DS1822在完成溫度轉換后會自動將溫度值和TH/TL寄存器中的觸發門限相比較,如比較結果表明測量溫度高于TH或低于TL中的門限值,則設置報警標志位。隨后,MCU在讀取溫度值的同時也讀取報警標志位,并將這些數據信號傳回管理中心。這樣,終端就完成了溫度的檢測與報警功能。

               該終端也可隨時接收來自管理中心的查詢指令。

               由于該類終端每一片都有自己唯一的身份標志碼,所以,一個管理中心可以管理多個這樣的終端,并能準確區分它們。利用多個此類終端可對較大環境的溫度實現實時、無線、多點的檢測。

               6 結束語

               本文設計的溫度檢測終端,其外圍 設備簡單、功耗低,傳輸無線化,可以用在諸如溫室、倉庫等場合。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封开县| 淄博市| 镇巴县| 剑川县| 滕州市| 顺平县| 江城| 玛纳斯县| 类乌齐县| 永胜县| 江北区| 乐陵市| 乌拉特后旗| 阳高县| 措勤县| 巴彦淖尔市| 长治市| 德州市| 红河县| 临洮县| 辽阳县| 潮安县| 元阳县| 鸡泽县| 静安区| 灌阳县| 叙永县| 阿拉尔市| 河间市| 呼伦贝尔市| 仙居县| 莱西市| 修水县| 克什克腾旗| 休宁县| 视频| 延长县| 梓潼县| 鱼台县| 磴口县| 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