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子行業處于不景氣周期利潤降幅加大
——
今年以來,重重壓力下的國有重點電子企業盡管產銷保持平穩增長,但實現利潤大幅下滑,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明顯下降。1—5月,47戶電子行業國有重點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現價)1314.7億元,增長6.9%,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71.5億元,增長10.8%。完成出口交貨值484.4億元,增長20.6%。實現利潤15.5億元,下降62.3%。47戶電子行業國有重點企業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24.3,比上年同期下降15.5點。
財富證券田冬煒指出,我國電子行業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下降的有三大原因:
一是,中國電子行業與全球元器件行業景氣周期高度相關,并以IC行業為風向標。2004年10月以后全球半導體行業進入下降周期,到目前全行業不景氣狀態已維持9個月。電子產品在國際市場處于完全競爭狀態,且我國大多電子類公司在全球產業鏈中處于末端,缺乏核心技術優勢,因此中國元器件企業受行業不景氣周期影響更為明顯。
二是,上擠下壓,利潤率明顯下降。2004年來有色金屬和原材料價格高企、能源供應緊張使成本顯著上升,而下游的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速放緩、價格降低、銷售利潤率整體明顯下滑。
三是,從2005年4月1日起取消了對半導體行業的出口退稅以及面臨的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也對出口型的電子企業效益產生了負面影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