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編輯觀點 > 世界真的能被“鏟平”嗎?

        世界真的能被“鏟平”嗎?

        ——
        作者:紙老虎 時間:2007-10-16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前不久,ARM中國總裁譚軍博士接連在不同場合作了同一個演講:在一個“鏟平”的世界中技術創新。譚軍說,“鏟平”的靈感來自暢銷書《》,全球電子工程師位于同一起跑線上,在一個技術壁壘被“鏟平”的時代創新。他同時還舉例用來佐證:ARM的成功在于“鏟平”了處理器價格堡壘:30多年前,1MHz處理能力需要付7600美元,而到了2002年每MHz成本低于0.17美元。

            然而,世界真的能被“鏟平”嗎?

           在當前企業間競爭已經上升為國家間的競爭,企業利益上升為國家利益的現實狀況下,在貿易壁壘、技術壁壘、文化壁壘屢屢做怪的今天,生活在技術被“鏟平”的世界里,這看起來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愿望啊!

            誠然,譚軍博士得出這個結論,估且不討論他的論據是否站得住腳,其用意可能完全出于其市場營銷目的的需要,但是他的這個命題的確給我們提了個醒,“鏟平”只是個愿望,只是拋開市場競爭、企業利益、技術競爭以外“大同社會”的幻想而已。

            國家間利益的博奕,是“鏟平世界”的最大障礙。

            此前,業界一直在討論著,中國是否要發展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體系?是否要發展中國自己的CPU和軟件操作系統?是否要發展自已的嵌入式芯片內核?雖然到現在也沒有個明確的結論,但是“如果沒有獨立自己的技術和產業,將永遠受制于人”的觀點,卻成為大家的共識。即然還在“受制于人”,那么世界就不會是“平”的。


            “市場換技術”策略的失敗,從另一方面也證明世界是不會被“鏟平”的,技術并沒有隨著中國市場的開放自然流進來,反而變本加厲“榨取”著市場所奉獻的資源。資源的流出是“平”的,技術的流入卻是“不平”的。

            然而,“鏟平”在有限度的范圍內還是可以實現的,以ARM為例,按照它的歷史,它最初是由美國蘋果等三家公司在美國組建的,無論在技術、人員、文化方面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可以說在它們這些公司之間,“”的結論是沒有錯的。在歐美的老牌電子公司之間,可以用專利授權來解決“錢”的問題,技術可以互相流動,因為這些公司背后的老板很可能是同一個財團。

            但是一旦有“圈子”外的需求需要加入時,世界馬上就變得不再“平”了,你必須用超出其價值數十倍的資源去交換,況且還要看人家的心情與臉色,否則給多少“錢”也不會換給你的。

            所以我的結論,在這個充滿技術壁壘的電子世界里,你還是會看到懸崖與峭壁,即是ARM也不會完成“鏟平”世界的任務,因為有誰知道用了你的IP生產出來的芯片,還會不會留有“后門”呢?



        關鍵詞: arm 世界是平的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康县| 泰顺县| 湾仔区| 呈贡县| 扶沟县| 辛集市| 太湖县| 平武县| 巴里| 太仆寺旗| 双峰县| 祥云县| 兰州市| 沧源| 威宁| 安顺市| 西乡县| 大邑县| 宜春市| 灌云县| 鹤岗市| 体育| 彭水| 茶陵县| 怀宁县| 台东县| 焉耆| 惠安县| 晋州市| 高安市| 达尔| 凌海市| 合山市| 峨边| 扶余县| 岗巴县| 花莲市| 额济纳旗| 萍乡市| 新邵县| 江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