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投資潮起以電子業為代表的“第四波”
——
據業內人士分析,改革開放以來,臺商紛紛搶灘登陸“珠三角”和福建地區,形成以輕紡業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第一波”投資潮和以石化重化為代表的資本密集型產業的“第二波”投資潮。而“第三波”以電子業為代表的技術密集型產業,主要落戶在了“長三角”地區,部分落戶在環渤海灣經濟圈。
在“第三波”投資熱潮中,包括IT在內的臺灣年產銷負增長的機電產品幾乎全部轉移到了江、浙、滬、魯等地,包括鼠標和鍵盤,LCD(液晶顯示器),筆記本電腦,還有半導體、材料制造業等。
至于“第四波”投資浪潮,李非分析認為,從產業角度講,它更注重新興技術產業的投資,比如光電產業、生物技術產業、服務業、金融業等。據了解,目前,臺商三安電子為代表的光電產業分別在廈門、深圳和杭州三地投資初步形成了產業鏈;服務業方面,臺商在廈門的航運、物流方面勢頭不錯;金融、保險等臺商投資主要分布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此外,臺商還設立科技研發中心、產品設計中心,投資文化藝術產業、廣告業、建筑設計業等,而這些知識經濟產業的臺商投資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等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