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測試測量 > 業界動態 > 國產儀器儀表與進口產品的差距

        國產儀器儀表與進口產品的差距

        ——
        作者: 時間:2007-09-27 來源:一大把網站 收藏
        “做實驗之前,我們很想買國產儀器,價格上肯定合算一些,但根據我們的經驗,國產儀器用了一段時間之后很容易出問題。所以,我們寧可多花一點錢買使用時間更長的進口儀器。”一位從事病毒研究的科學家這樣說。想必這也是我國許多儀器用戶的共同感覺。可見,中國產品與國外產品存在著難以否認的差距。   

        那么,國產與進口的產品究竟存在哪些差距呢?   

        中國科協2007年3月發布了他們組織的調查結果:中國中的主體分析儀器,社會上正在應用的有90余種分析儀器,中國能夠生產的產品為20余種,不到總量的1/3。其中,生命科學專用儀器約有80余種,中國商品化的生命科學專用儀器產品只有6種,目前在研的約10多種,離市場需求相差很遠。這是數量上的差距。 

        在技術上,現有國內中低檔產品大部分可與替代進口產品,大拿高檔產品的可靠性指標,即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與國外產品相比,約相差l一2個數量級。 

        精度上,現有國內產品與外國產品一般相差1個數量級。因為中國對儀器的基礎技術和制造工藝的研究不夠,一些影響可靠性的關鍵技術,如精密加工技術、密封技術,焊接技術等至今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導致產品,特別是高檔產品的性能不夠穩定和可靠。   

        在功能上,目前,外國產智能化程度相當高,通過對原始信息的數字處理,更好地排除了外部干擾對信息影響,提高了產品的耐環境性和真實性。而國內現有產品智能化程度還較低。 

        另外,產品的網絡化在國外已經進入實用階段,而我國基本上處在起步階段,從而使產品的性能、功能落后。 

        有關專家介紹,當今國外產品的更新周期大約在2—3年。新技術的儲備往往可以提前到10年。而我國企業往往通過引進外國技術來實現一代產品的更新,引進后又不能很好消化吸收,在新產品開發方面原創性成果很少。一些采用新原理的產品,在我國還處于空白狀態。科研院所在跟蹤新技術方面雖然有成果,但與企業結合產業化相當艱難,導致產品技術更新的周期長。 

        此外,國內儀器缺乏針對使用對象而開發的專用解決方案。國外近年控制與儀器儀表的發展趨勢是開發儀器儀表與應用對象緊密結合的軟件產品,最終向用戶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例如針對6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德县| 泽库县| 香河县| 延津县| 威信县| 邳州市| 四平市| 鹤峰县| 汾西县| 广平县| 长丰县| 黄石市| 定日县| 深圳市| 新泰市| 鲁甸县| 台前县| 延吉市| 郎溪县| 承德县| 溧水县| 临夏市| 保康县| 乐安县| 南开区| 防城港市| 田阳县| 昔阳县| 安宁市| 灌南县| 绥阳县| 林西县| 天全县| 兰坪| 平阴县| 长垣县| 巴中市| 阿坝县| 盐亭县| 瑞丽市| 天峨县|